2011年06月30日 —— 何为德

12841 01:41:03

我曾书过一对联贺德禅方丈诞辰;德为道元慈悲母,禅乃佛性无声钟。大家参参此联如何?

12841 01:41:10

语言文字都可以。

真谨 01:48:41

万法德为本。

判官(隐明) 01:50:29

德者破小我以合大道,无德者是无法孕育慈悲的;钟声震撼心灵,传于空中,无有痕迹,以此示禅法之无相。

东蓠 01:51:43

德高道自高,无德修行一场空,至德合于道。浅见。

惠融 01:54:47

德为持戒,禅为行证。

导人为善 01:57:11

德为先,以德激发本性,本性乃佛性。

一米 01:58:14

只有具有德行的人才能孕化出道来,只有心性的自然归真才有佛性的显现。

东蓠 01:58:52

有道自有德,德是道之彰显,有德自归道,道是德之本原,道为体,德为用。

辅阙 01:59:51

人源于道而具厚德,因厚德而无不慈悲;禅即是佛无相不二之性,犹如无声之钟。

昭谨 02:00:09

有德方能续佛慧命,禅不靠说靠实证来!

汇灵 02:01:08

厚德才能载物,德是承担承载的依止;慈悲如水,滋润万物;禅是生命的智慧,敲开封闭的心门。

ying 02:06:05

德是规范与完善自我的原初,禅则是自我修正的续发,她无相无形、无声无息,正所谓事事有禅机、无处不道场。我们作为修行人,需以德出发,在每个细微处观照、修正自己。

悟一 02:07:45

德包含了仁,义,礼,智,信……,但从根本来说,空性为德本,不执小我为德之极致。

12841 02:10:51

大家无妨用语音。

悟一 02:11:31

德也是爱。比如爱一个人,空性之爱才有“德”,否则就是对他人的索取、束缚与障碍,令双方不得自由,也就失德。德是道的彰显,德是人类这个时空里的“善用”,是让人类“游戏规则”更好运行的一种“用”。也许换个时空点,对德的定义就不一样了,它只针对人类时空点的当下而已。

德不在表相,而在一个人的心是否正。如果是心正,为了达到让众生觉醒的目的,哪怕做了些有违“规范”的事,也不能称之为失德。

迎新姥姥 02:12:17

我的理解,道德品质象一位伟大慈悲的母亲那样殊胜,修持要自觉的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辅阙 02:12:30

德是道在人世间的演化,以人类和谐共融为特征。德以利他为本,以慈悲为核心,以仁爱为体现。具德而无不德。

和周 02:13:07

德为欲界的人的行为规范,也是做人的基本。德,体现在工作、生活、与朋友相处的方方面面的内心的规范。

江月 02:13:11

道以德显,赞育万物;佛性无我,禅者无音无相,启心智而无着。

天外侠客 02:14:20

德是万物孕养之母,德的化现是禅的续发。修行人必须具备德,才能融合万事万物,不断修正自身,方能证得禅机,才能佛性圆满。

超凡入圣 02:15:27

承载和承担,在社会,在家庭表现,德是行为和内心仁爱的体现。

碣秋 02:16:03

德为道之根本,是入道的前提,要处处规范自身;禅乃佛性之体现。

一如 2011-06-30 02:16:12

德是做人之根本!禅是敲响人的觉悟之钟!

辅明 02:16:33

天地一心,证悟此心者量包天地,心涵万物而达无我之德。由此演化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性空寂,禅无相无不相,开启众生的心门,引领众生回归本来。

惠融(兆尘) 02:16:35

规范行为,完善人格——德

判官(隐明) 02:17:22

百度词条,大家看看:“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慧彤 02:19:24

“德”字的结构,是十四“人”一条心。如在此道场,群规不能顽空,需要大家齐心去遵守护持,就是有道德的表现。利人利己,就是德行。利己不利人,就是缺德。一切言行,都和当下共融和谐。

惟充 02:20:00

德是大爱与大的责任心。

相尽 02:20:50

像慈悲的母爱包容教育孩子。

伟聪 02:22:45

每个当下,能放下小我的知见,站在群体的角度,并真实的,至直的凭心做事。德即为戒,在每个当下,以自心的良知,站在万物共荣的角度规范自己!德可否理解为以个人的良知为基,规范自身自私,狭隘的小我,逐步化小我为大我。每个当下,体现万物共荣,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即为徳。

沙弥 02:25:09

德是无我利他。

天人合一 02:25:16

德是戒行是规范。

寒草 02:25:19

德,是最根本做人的道理。

清流 02:25:35

德是善之夲,德为人之基。德体现在生活的始终。

小媛 02:25:52

万法德为本,无德则无道,以德辅道。

曙光 02:26:19

师父好!德,我认为真诚对别人!无我的去做!没有分别!

惠融 02:26:49

德是做人的根本,德乃宗风的体现

有点笨 02:28:19

德也是功德,是戒品庄严的体现;

华民 02:28:20

佛我不二,道元归禅钟在。

人从 02:28:24

德为心!禅为法!

一米 02:28:52

德是人的品性。一个人的德是可以孕育出来的,但是不是规范出来的。

慧明 02:29:21

师父我不会用书本上的话说,我的体会,有德之人举手头足,所在之处,所做的事先为别人想,在到的地方都会给人

带来快乐,和安全感。

幸福人生 02:29:23

德,是大爱,是无我。

福楠 02:29:33

师父好!德是心里做人的根本,是我心里时时应把持的戒的最低尺度!

广阔空间 02:30:06

德是法律的底线,向左即违法,向右即是高尚的人。

緯倫 {好了} 02:30:17

德行,德与行是紧密相连的,有德之士是甘心情愿去为别人承担承载的。

12841 02:31:39

与天地合,何为德?与日月明,何为德?与合众谋,何为德?与六亲共,何为德?与朋周处,何为德?与生死择,何为德???

本如 02:32:47

德是养育和共融。

汇灵 02:33:54

德其实是自性。无是无非。是由于各地的民俗不同而有别,这更体现了德与万物共融的本性。

祝福 02:34:38

德是正念,正行,正精进。

完美世界 02:36:05

德:能够将整体利益作为最大契合点,通过自我努力修正,提升大家集体认识,以符合更多人或物的发展。表现“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一种高贵人格。不会因为自己有所见地,而脱离于整体。德是心性修为,也是戒行的一种体现。

惠瑛(清净) 02:36:16

师父好!德是人的心性的体现,是利于大众的价值取向和勇于承载的体现。

判官(隐明) 02:37:16

与天地合,无我为德?与日月明,奉献为德?与合众谋,共融为德?与六亲共,忠恳为德?与朋周处,诚信为德?与生死择,取义为德。

凝儿 02:37:43

能持一切根本戒为“德”,德在于发心,不在于表象。能持一切根本戒,可与天地合,可与日月明,可与合众谋,可与六亲共,可与朋周处,可与生死择。

悟一 02:38:00

与天地合,为道;与日月明,为无我;与合众谋,为无私;与六亲共,为良善;与朋周处,为义;与生死择,为无畏。

碧海蓝天 02:38:28

德是至善至爱,他体现在行走坐卧种,他是心戒的体现。

老白 02:38:33

德源自道,是自然和本性的彰显,当下无论处于何种角色其心其行符合自然规律是为德。

东蓠 02:39:22

与天地合,承载为德,与日月明,无私为德,与合众谋,公益为德。与六亲共,孝悌为德。与朋周处,忠信为德。与生死择,道义为德。

辅阙 02:40:36

与天地合,以不邀功为德;与日月明合,以不彰显为德;与合众谋,以义为德;与六亲共,以爱为德;与朋周处,以信为德;与生死抉,以舍为德。

和周 02:41:03

小事情上,比如朋友相处,告诉点事情不让外传,但是,我为了别的朋友,就到处宣扬,这也是无我的呀,算不算无德?

凝儿 02:43:05

和周那个例子,我的理解是可以悲智双运,无我利他。跳出二元来看,自然有结果。

大行无行 02:43:59

与天地合,何为德?同体大悲为德!与日月明,何为德?奉献付出为德!与合众谋,何为德?示范仁义为德!与六亲共,何为德?孝悌慈爱为德!与朋周处,何为德?包容礼让为德!与生死择,何为德?舍身取义为德!

ying 说:2011-06-30 02:44:19

与天地合,以道为德;与日月明,以辅为德;与合众谋,以仁为德;与六亲共,以爱为德;与朋周处,以礼为德;与生死择,以义为德。

嫣然一笑 02:44:41

师父好!我理解的德是德行,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在与万事万物的和与融中体现,而德是禅基石,正所谓禅无处不在!

汇灵 02:45:16

与天地合,无我为德,与日月明,平等为德,与合众谋,利他为德。与六亲共,孝悌为德。与朋周处,引领为德。与生死择,愿心为德。

昊天长海 02:45:52

与天地合,何为德?法。与日月明,何为德?理。与合众谋,何为德?义。与六亲共,何为德?礼。与朋周处,何为德?信。与生死择,何为德???仁。

辅明 02:46:01

与天地合,一体为德,与日月明,辉映为德,与合众谋,公义为德,与六亲共,孝爱为德,与朋周处,忠信为德,与生死择,道义为德。

导人为善 02:46:22

与天地合,万物和融为德。与日月明,心怀宇宙为德。与合众谋,同心为德。与六亲共,圆融为德。与朋周处,信任为德。与生死择,承载为德。

和周 02:46:26

问问自己的灵魂真的无我吗?

一米 02:46:36

与天地合,无不我为德;与日月明,高洁为德;与合众谋,良知为德;与六亲共,宽怀为德;与朋周处,直心为德;与生死择,无悔为德。

02:46:56

那要看你的把握是否真的无我,还是在“无我”概念下的“我见”,是否真的是符合“度”。

爱家 02:47:00

与天地合,一体为德,与日月明,辉映为德,与合众谋,公义为德,与六亲共,孝爱为德,与朋周处,忠信为德,与生死择,道义为德。

和周 说:2011-06-30 02:47:00

打着无我的旗号,更可耻。

沙弥 02:47:18

与天地合,以道为德;与日月明,以辅为德;与合众谋,以仁为德;与六亲共,以爱为德;与朋周处,以礼为德;与生死择,以义为德。

清流 02:47:31

于天地合,和谐为德,于日月明,奉献为德,于众合谋,谦虚为德,与六亲共,大爱为德,与朋周处,信任为德,与生死择,无我为德。

和周 02:48:14

真的无我吗,经得起推敲吗?

悟一 02:48:46

道德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是个丈量别人的尺子。

判官(隐明) 02:48:57

和周请指教。

慧彤 02:49:27

我们群里人犯戒,您说能叫缺德么?

可苞(大树) 02:49:29

与天地合,同体为德;与日月明,智慧为德;与合众谋,义为德;与六亲共,爱为德;与朋周处,信为德;与生死择,无畏为德。

和周 02:49:36

无我不无我只能自己问自己。

广阔空间 02:49:40

与天地合,量包天地者为德,与日月明,容日月之明,并努力传播光者为德;与合众谋,无我为德;与六亲共,承坦为德;与朋周处,多为他人故为德;与生死择,舍己他生为德!

惟鹏 02:49:44

与天地合,以敬为德;与日月明合,以谦为德;与合众谋,以仁为德;与六亲共,以爱为德;与朋周处,以信为德;与生死抉,以义为德。

惟章 02:50:07

德即道德,是修行者必备的善根!是“三心”的根本体现。

完美世界 02:50:16

与天地合,以载为德;与日月明,以行为德;与合众谋,以自律为德;与六亲共,以孝养为德;与朋周处,以诚信为德;与生死择,以顺道为德。

蓝色天空 02:50:46

我们群里人犯戒,不好说叫“缺德”,但是有失于德。因为语言习惯,“缺德”成了骂人的语言。严格来讲,除了觉行圆满的师父,我们都缺德。恩师慈悲至极!我们不能持戒,师父非常生气;师父从种种角度引导我们,今天又引导我们参“德”与“禅”,都是引领我们走上正道。顶礼恩师!

判官(隐明) 02:50:53

其实我也很缺德的。

和周 02:51:12

别骗自己,真的无我该是何等果地!

超凡入圣 02:51:23

日行一善补缺德。

蓝色天空 02:51:28

没有圆满的修行人,都缺德吧?

慧彤 02:51:42

如果说我们犯戒不叫缺德,为什么还受到那么严重的惩罚?!说社会上的人缺德,我们都很带劲,说自己就抱琵琶半遮面了吧?

惠倩 02:52:17

与天地合,孕育为德,与日月明,普照为德,与合众谋,信义为德,与六亲共,孝爱为德,与朋周处,忠信为德,与生死择,愿行为德。

和周 02:52:19

我认为没有圆满的人,没有真正的无我。

清流 02:52:26

我们每个人具足了德,就是一个完人了。

可方(鹅卵石) 02:55:50

与天地合,以爱为德;与日月明,以智为德;与合众谋,以自省为德;与六亲共,以孝养为德;与朋周处,以诚信为德;与生死择,以大道为德。

慧明 02:57:00

有德之人所想所做都要以大局为主,只要对政体有利,对别人有利,都要做,都去行,那怕对自己不利或伤害,也要去做去行,你也会心安理德,,才能体现出厚德在物,才能成其为真正人,

真谨 02:57:08

道德是修出来的,作为一个被六根尘障的人本已缺德,依法持戒修行才能不断完善人格。

和周 02:57:47

拿着无我当幌子,小事处处缺失。

凝儿 02:58:50

和周,正因为“无我”不易,才要努力精进啊。现在大多数人无法做到时时无我,所以才要修行啊。

和周 03:00:17

知道自己不是真的无我,要处处当心,要时时畏惧

伟聪 03:00:24

每个当下持护由良心而发的心戒,规范自心,就会离德,离无我更近!

碧海 说:2011-06-30 03:04:26

与天地合,以载为德;与日月明,以行为德;与合众谋,以自律为德;与六亲共,以孝养为德;与朋周处,以诚信为德;与生死择,以顺道为德。

海阔天空 03:05:34

与天地合,承载为德,与日月明,无私为德,与合众谋,公益为德。与六亲共,孝悌为德。与朋周处,忠信为德。与生死择,道义为德。

 

:大家可以说一说,德,它在修持乃至于在人事、处世当中,它包含着那一方面的内容?大家如果方便的话,可以用语音,这样的话,大家讨论起来,才能够相互的去启迪。

判官:师父,刚才您是问,德是包含着什么,是吧?

:是的。德体现一个人的,在社会已经是一个道的载体和体现。那么,其实它也不能作为道的载体和体现,因为道它是包含了十方三世的,以佛家的话来说,它是包含着一个宇宙,也就是一个天人合一的,一切都是由道来生。由此可见,德是由道来生出来的,德更见于对人生在生活当中,在社会伦理当中,在人的为人处事当中体现的,所以德只应该说,它只与万物之中的人产生了关系。如果是再细分的话,它只在社会伦理当中,社会伦理就包括了人伦,体现出它的内涵。

那么,由这一点请大家来谈一谈,这个德,在社会伦理乃至于人伦当中,如何体现出?咱们尽可能的以直截了当的语言,直面心灵的感悟来参这个话题。

判官:刚才我和一个同修都在谈,德它的表现是很多的,包括古人,孔子也好,汉朝的一些学者也好,他对这个德的定义和体现的方面是不同的,有说五德的、十德的等等,但无非都是从仁、义、礼,从善心、善行这个角度来说的。其实都是一个是临事上我们看出来;另外一个就是,德的体现一定不是针对自己的,不仅是对人的,而且是人在社会当中的一种体现。孤身一人他没有德可以谈的,如果一个人他可以独善其身的话,是没有德可以谈。德一定是一个外指向的、对社会的、对一个其他人群的这种体现。这是我的理解。

可苞:我想,德就如大地,我感觉德是你做人的一种理性的、最基本的这种要求。就是理解到这,谢谢!

东篱:大家好!师父好!我是东篱。我想就这个问题讲一讲自己的浮浅的认知吧。因为我刚刚在整理《论语》,刚好整理到一句话,就是夫子讲的,他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这个意思如果从正面来讲的话,就是说,一个有仁德的人,他既能同时容纳一个好人,我们平常话所讲的一个好人、有德者,一个仁者,但是同时他也能容纳一个所谓的无德者,我们俗话讲的不好的一个人,有毛病的一个人。就是说,他内心同时能容纳两个人,有德者与无德者。所谓有仁德者,他不会去讨厌别人,去厌恶别人,不会因为别人的行为举止不好如何如何,就生厌恶的心。这个对我的启发非常的大。就我们平常人、一般的人,可能会对一个行为举止非常有修养的人,能生起恭敬心,亲近他的这种心,尊重他的心。往往用我们的定义,用我们的评判,认为这个人不怎么样,不怎么好,然后就会起心动念,很难去相容。一个有德的人,他应该是能做到平等的待人的,尊重每一个人,爱每一个人。我是这样想的,也不知道对不对?好,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好,其他人都讲一讲。有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样的见地,大家都可以讲。

ying:大家好!我想,就像刚才大家谈到的,德是对一个共同生活体来说的,对一个群体或者一个团队来说的,是在这个团队里生活的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或者做人的原则,即所谓的公德。也可以引申到就我们这样的一个群,它有它的群规,这就是我们作为这样一个团体的一个最基本的德相。好,我就先说这么多。

可方:师父好!大家好!我认为的德,首先作为一个人,要有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这是做人的根本来说,对家庭、对父母,在单位也好,都有个人的责任。只要在个人对整体来讲有个人的责任的时候,才会对一个集体有责任心,能够负责任。我就说这些。

惟鹏:师父好!大家好!我是惟鹏。我理解这个德,无我直心就是德。它就是表现在一个无我直心上,它体现在社会,就是处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群体,它都有不同的体现。比如说,为人子应在孝,为朋友在忠信,为师有师德,为学生有学生德,为医生有医德。它是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岗位,它有不同的德。但是总体来讲,它是无私的,是直心的,这是它表现出来的。

学子:师父好!我理解这个德就是德己失利,隐忍为德。

学子:师父好!我想说一下,我对德的理解,这个德是每个人做人的一个规范,做什么事他都应该是一个仁者。我们平时总在说道德规范,实际这种道德规范就是在我们平时的为人处事中,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都有一个约束,这个约束就是说做每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原则,他不能超过这个基本的要求。说完了。

相和:师父,我理解的德是对人类、对社会的一种奉献。是无私的、无我的,如果有任何彰显个人的私和利都不是德。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修行的人,是会把握这个德是不是有我、有求?如果有任何求,任何私自的地方都不是德。这是我的理解。

北极光:师父好!大家好!我是北极光。我说一下我对德的理解。我觉得这个德,分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首先从群体也就是社会的角度来说,所谓的一种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的道德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做事的规范。从总体的,从群体的道德规范来说,依靠于每个个体的自我约束。对个人来说,我同意维鹏和相和的观点,就是说每一人都做到无我,他本身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同时,如果社会上更多的人道德规范,能促进一个整体的群体的提高。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清修:师父好!大家好!我是清修。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德是我们做人、做事的一个基本准则。有德能够使自己、使别人、使社会都得到好处,感觉到愉悦,受到益。德在社会的不同领域,它都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儒家的仁智礼智信,我认为能够做到这些,就是一个德性比较好的人。我们华藏所倡导的一切根本戒,我觉得这个也是属于这个德的范围。因为它能够使我们人和人相处,能有比较和谐的关系。一个有德的人,他的一切行为能够受到大家的尊重,大家喜欢、比较愿意和他交往。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用德来要求自己,就能够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和谐。如果我们和其它生物和自然相处,也就能够促进和自然的和谐。不一定对啊,就说这里。

学子:师父好!各位同修好!我理解这个德是一种自性的体现。比如说,社会上说一个人的德性,那么这个德呢,在修持上可以体现为道德。而在社会上相互依存的群体之中,应该体现在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这是我的一点理解。好,谢谢大家。

学子:大家好,我理解的德是一个人做人的行为准则。在个人言行中体现出道德修养,在集体和社会中体现出责任和义务,在人与人之间体现出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这就是我的理解,因为如果没有德的话,那么社会就会倒退,如果人人都具有道德修养,体现出社会责任和义务,那我们这个社会就可以达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判官:刚才师父提的问题,我打了一个:与天地合,无我为德?与日月明,奉献为德?与合众谋,共融为德?与六亲共,忠恳为德?与朋周处,诚信为德?与生死择,取义为德?

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帮我指出来。刚才看到和周这个观点,咱们可以探讨,就是当与朋友相处,与家人相处,和与合众相处,这两个德,这两个取要发生冲突的时候,当人类的利益和天地日月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那么,舍谁取谁,这个本身也是一种德。我这个观点和和周探讨啊。

和周:我认为这个德啊,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润滑剂,如果在社会生活中德缺失了,德的缺失它就会造成很大的摩擦,甚至很大的冲突。所以呢,我们平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缺德”。

判官:我想在这里面谈谈近两天来的一个体会。我家里有一些亲戚,最近在我们家做客,也可能是处于青春期吧,他那个逆反的心理比较重,他对自己父母的态度,到最后是连我们这些亲戚都看不下去了,任何人不能批评他的。对他采取的任何惩罚措施,哪怕就是你说一句重话,或者怎么样,他就觉得就不行了。那这个时候,我们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就是辅助他的父母进行教育的一些措施。这个孩子他也就是17、8岁的样子,他对我们是非常怨恨的,包括在空间里写词,骂我们的话是很难听的。其中的一个惩罚措施是我让其中的一个孩子,就从明天开始离开、搬走。我说你回去吧,既然你都认为我错了,那好,我要反思一下,你们给我腾出空间来。他们就会认为,你们这些长辈为什么?我明明是可以听软话的,你为什么要给我来硬的?我就要不吃你这一套,然后为什么对我惩罚的如此之重?就是说,他觉得对他非常的不仁,就是他对父母、对长辈说了一些不恭敬的话,就遭到如此的连续几天的不理睬啊,这个惩罚也好,不带他出去玩去了。他就理解不了,他认为是惩罚过重,然后产生了一些怨恨。就是说,我在跟他的父母沟通的时候,我们都在说,这个过程,我们不能管孩子是怎么怨恨我们,我们是在教他做人。

其实这两天我特别有感受,包括联想到群里的一些,其实师父与其说是教我们学佛法、学佛学,实际上都是在教我们做人。因为我们在师父这,何尝不是一个孩子呢?不懂事的孩子。我们用我们的道德标准去判断大人应该怎么样做,甚至是替大人选择让他教育我们的方式,这一切的一切恰恰是因为我们的不成熟。所以这两天,我通过这件事,我就特别的有体会。而在这个被教育的过程当中是很难受的,他是不理解对方的。但是,作为教育者,他是不能够管,比如我们做父母也好,做谁也好,我们是没必要去巴结孩子,并期望孩子将来给我们什么回报。而只是说,我们在这个位置上该这么做,我们就这么做了。你就是暂时不理解也好,也许你一生一世都不理解,没有关系,否则这个孩子到社会就会吃很多的亏的,他不会尊重长辈、上级,他不会与人相处,他要吃很多的亏的。与其在社会上遭到那些很残酷的打击,那不如在家里我先打击他,他不理解也罢,理解也罢,都是那样的。

其实,咱们所谓的说来说去的德,其实什么是德,就是做人吗?刚才和周说的一些话,我也认可,确实是有些顽空了,包括我在写的时候,包括天地相合,包括好几个我都觉得确实自己是不配在上面写的,我刚才说:我是很缺德的。那么,既然缺德的话,怎么办?听话。刚才大家写了很多关于德的这个和那个观点,也可自问,自己能做到那些的德?如果说我们对某些德不成熟,或缺失的时候,那怎么办?那大人教我们,我们听,我们按照他教的做,他在教我们做人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在聚攒我们的慧根也好,德性也好,是慢慢在我们这个过程当中去聚攒的,而我们绝对不能够去选择让大人去怎么教育我们的方式,因为我们是无明的,在他面前我们是孩子。

就包括我的亲属,他认为他已经是17、8岁了,他认为自己已经成人了,已经长大了。但是他永远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去考虑的,他是片面的。我们会考虑他的工作、他的未来、他的社会。他考虑不了这么多,他只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长大了,所以,就应该给他怎么样怎么样,足够的自由、空间,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我就说这么多,有点啰嗦了。

慧彤:我说两句,我觉得今天师父在这里跟我们讨论德性,真是给我们补了一课。这一课应该是小学生,《弟子规》里面教的。我教了他们四年《弟子规》,其实反观自己,在教的过程当中,也是和孩子们一起长大。来到这里,我才发现仍然是差的远的远,就是缺德缺狠了。刚才和周老师提的问题,提的非常好,我们不要为我们自己,我们是修行人,来到这里不要为自己遮遮掩掩,其实让老师给我们补这一课,我们就已经很惭愧了。拿来几个道德、戒律重新补,本来象我都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我们来到这里的人都是成年人,可是大大小小,我们本来来到这里,这是一个道场,可以静心的听师父来给我们讲法,但是还给我们补这一课,我都觉得真的很惭愧。我觉得我们以后,除了老师给我们补这一课以外,反思以外,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拿起《弟子规》来学一学?应该好好学习,修正自己,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对自己狠一点,可能就进步大一点。刚才我讲的还利人利己,我的一位老师说:要无私无畏,要没有己才对。你看,在这里面通过讨论,我觉得自己德性就是一个提升,最起码德有了提升,我在这里谢谢师父,感恩大家!

:咱们在修持人间佛法,虽然我们是以人生来修持佛果,当然也有他方众生以其他的报身去修持佛果的,都有的,但是呢,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以人生来修持佛果的。那么这个人生,为什么要设这个禅宗呢?你们谁都知道的一句话——人成即佛成。这里面两个含义,一个就是,因为我们是以人生求实佛果,那就是落到了人,以我们人作为一个主体规范,以我们这个人,以人生作为品相来践行佛法,来践行三禅,也就是行、坐、参,以至于最终的觉行圆满。当到觉行圆满的那一刻,其实也就是我们的人生已经圆满,所以叫人成即佛成。

因为我们生活在人世间,那么我们所直接面对的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点点滴滴,以这个生活环境的点点滴滴,作为我们修持佛果的资源和资粮。我们在修持过程当中的种种品相,也都是以我们的人生所体现出来。落到点,就像刚才咱们所说的何为德,最后落到了何为禅。那么,德呢,在为人处事,在社会伦理,其实对一个人来,它只是作为对一个所谓人和这个所谓的万物之灵的一个最基本的规范,仅此而已。这个德的境界,它并不是高到了那么高,只是说你作为一个人,生活、生存在这个空间所必备的、最基本的德性,也就是最基本的底线和要求。在现今社会,对这个德已经是太奢侈了,做到这个德是“圣人”了,其实德它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

今天讲到这个话题,其实大家都是成年人,这其中不乏为人处事方面,因为你们现在在线的有很多人年龄比我大,那么他的社会经历和社会阅历肯定就比我丰富,有些人也都修持几十年了。在这里呢,咱们依然是在讨论这个话题呀,因为咱们是在讨论什么?讨论这个德吗?人成即佛成吗?刚才所说的,我们是以人生做修持,那么作为这个报身,作为这个人生来修持佛果,那么,一切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根本,那就是以我们的人格圆满做为最根本的要求,也就是以德、德行做为最根本的要求。

所以,今天开始我跟大家探讨这个话题,可能大家在生活当中会比我丰富,当然有些人不见得比我丰富,那总的来说,其实我这个人在生活当中,我的生活阅历是很单一的,所以你们这里更多的是生活阅历是要比我丰富的多。那咱们不管是相互,不要说是修持佛果,我们先从这一步开始来探讨,或者是从这一步开始来做起。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什么这么久我们来重论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因为每一个人对自身的要求不断地提高,那么,德的外延和它的内涵也就会不断地加深和突破。所以说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我们无妨经常地来重温这个普适的,说是道理也好,说是一个普适的价值也好,说是一个普适的价值追求,或者说人的永恒的追求。

我建议我们经常的来重温,怎么样才能具备了德性?怎么样才算是人格的完善?自我的完善?因为离开了这一步,你是修持不成佛果的,咱们都是在这个人世间,咱们先好好的做好一个人。在这个基础上,你自然而然在修持路上,修持路上当然我是比你们要有经验啦,刚才说的生活阅历可能会比你们某些人单一,但在修持方面,我是足可以去指导你们的。所以咱们共同的在人格完善这方面,我刚才列举了几个方面,什么与天地合啊,与日月明啊,与合众谋啊,与六亲共啊,这些等等,咱们可以每天,或者经常的讨论这个问题,第一。

第二,我们每个人来经常的自我检讨,也就是在明理的前提下不断地自省,所以我们尽可能的去完善自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咱们先做一个,把自己铸造成一个大写的人,成为一个立地的人,那么我们在这条自我完善的路上,我们再来修持佛果,我们再来即身成就。

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或者大家认为有没有这个必要?畅所欲言吧。

:有这个必要。

:修持,尤其是这个宗门,咱们现在先抛开其它的清规戒律,其实修持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你如果是以半点虚假,其实你是骗自己,你是没办法修持的。所以,修持要直面自己的心里,这才是修持,才能够脱胎换骨。所以修持人嘛,为什么说在这个可以说是小乘佛教里面,有几句话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为佛教。其实它只是一个小乘的说法。

所以,修持人最忌讳就是自己把自己给骗高兴了,这是最忌讳的。你可以把自己骗高兴,但是你没办法把佛菩萨给骗高兴了。所以包括作为宗门弟子也好,作为华藏学子也好,你如果把自己骗高兴了,你骗我,那我是不高兴的。为什么呢?打个比方,你们明明不行,你们非要自我感觉良好。那么,我是说你行,还是说你不行呢?有人认为,我说他行,他高兴;我说他不行,他确实是不高兴。所以,刚才判官说了一番话,其实其中也有你,我也有感触。

因为每个人的见地不同,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或者说难听一点,每个人的习性不同。那么,每个人更多的是,他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他自己的认知,或者以他能够接受的方法,去和他相处,其实你是在骗你自己的。为什么呢?正因为你喜欢的取舍,取悦了自己,然后你以这种取悦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要求佛菩萨也来这样对你。那么最终吃亏的是你自己,因为你没办法去明心见性,最终吃亏的就是自己,因为佛菩萨他本身是既不受贿,又不喜,他是真实里地。所以这一点大家要留意,这是大家确实是要逾越的。

所以在平时当中,我们可以说没有什么挂碍啊,没有什么分别,甚至是没有上下,我经常跟我的学生开玩笑,也是没上没下的。但是,这只不过是在枯燥的生活当中的一些调剂,而不能成为你的习气。你不能成为喜欢听好听的,喜欢悦耳的,悦心的东西,你认知;但凡遇到了你不能接受的,或者抗拒,或者讨厌的事物,你就拒绝,往往这才能够把你刺痛,才能够使你流血,才能够使你成长。实际上,咱们现在有些是弟子,有些是学子,也有些是同修,所以不管是做人也好,不管是修持也好,最忌的是你千万别骗自己。因为这个人呢,他是在六识当中有一个潜识,它是接受自我暗示,你欣赏的某一种思路,或者是你认同的某一种认知,你久而久之,它就形成了你的惯性思维,也就形成你的潜意识。这个时候,你再要把它去除,就很难很难了,就是说,其实你彻底把你自己给骗了。所以说,这点大家要留意。

可能有时候我采取,当然对学子和朋友我不能,我也没资格去严格规范,但是对我的弟子,我肯定是要严格规范的。所以我认为朋友,我有必要敲打的情况下,我不会去考虑你对我会怎么样,你可能会不理解,有些会不高兴的情绪,甚至有时候会骂我,甚至反过来还会诽谤佛法,会欺师灭祖的,这些都有可能。但这些已经不在我的考虑范围,我只不过作为一个接引师,或者作为一个皈依师,我必须要履行,我引领你们修持的航向,我必须要履行我的职责。

前几天咱们群里的一些情况,说一句难听的话,其实在俗世间都已经是很幼稚,或者是很低级的错误。所以尤其是在这个群,尤其是在永化堂下,说实在的,我是难以接受的,难以想象也难以接受。当然,所有的一切,你只要能够去明白它的因果,只要能够明白它的缘起和性空,那么一切一切的过去,就是你修持前进的资粮。所以我希望所有的过去,所有的烦恼,都能够变成、化成你当下与未来的菩提。

我暂时就说这么多,现在口干了,你们接着说。

……

12841 03:24:44

愿诸同修明心见性,早证菩提,利乐众生。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

 

 

 

 

发表回复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