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觉学《宗门品》之八——秘密禅(一) (2012-12-31)

觉学《宗门品》之八——秘密禅(一)

         2011年7月20日

师:我们前几天讲了咱们的宗门品。在讲宗门品的过程当中,我们披露了禅门当中的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那么,我们铺开了对宗门品的讲述,其中,在这个五颂当中,没有讲到秘密禅。在这几天,先后有不少密传的同修,也就是修密宗密法的同修要求讲一讲秘密禅。

所以今天到场的,也应该有藏传密宗的大德在这里。我在讲课当中,其实完全是靠一些记忆,可能会出现一些偏误的地方,所以,今晚在场的密宗的同修,你不妨当我讲到出现偏误的时候,可以直接在频道里打上字给我更正。

虽然说,咱们现代称为藏传佛教,或者称为密传,称为密宗,其实我在前一段时间都已经讲过,就是在一大藏教当中,禅宗密法是密传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密也好,显也好;汉也好,藏也好,包括了汉传、南传、藏传、显教、密教,其实都是一大藏教。所以我们视其因缘,当因缘如果成熟,这一大藏教,我们将会逐渐地向世人阐述,还其各宗各教,也就是还宗教归一,和宗教合一的本来面目。当然,这是看接下来的机缘。

现在呢,我是先从我的记忆当中,刚才也参考了一些资料,也跟有两位密宗大德交流了一些。关于当代所说的藏传佛教,我刚才也已经说了,就是把秘密禅的一部分称之为藏传佛教,称之为密宗。那么藏传佛教它是怎么来的呢?现在我不涉及当时的国家和当时的地域的概念,只在于佛法如何传入西藏?在西藏当中如何演化、如何分宗?分宗当中各宗的修持次第,与秘密禅的三步九法是如何对应的?我们所说的不涉及国家概念。

藏传佛教其实应该是在,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是当时西藏的藏王叫松赞干布,应该是在7世纪中叶这个时候,藏王松赞干布有两位妻子,其中一位大家很熟悉的,就是文成公主,唐朝公主;和尼泊尔的,译成咱们汉语的话,应该叫毗俱胝,这两位妻子。那么这个尼泊尔的王后到了西藏以后取了一个藏名,这个藏名,对密宗和密教有了解,或者认识的都应该很清楚,都应该很熟悉的,就是尺尊公主。

尺尊公主是她到了藏地以后取的藏名,目前在尼泊尔和印度,有供奉她的本尊像和本尊庙,她的本尊像和本尊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毗俱胝这个尊称。藏王同时娶了两位妻子,其中一位就是唐文成公主,一位是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这个尺尊是她到了西藏以后才取的藏名,她原来的名字,也就是现在在尼泊尔境内和印度,有供奉她的本尊像和本尊庙,用的是毗俱胝这个尊称。

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也就是藏王松赞干布的两位王后。文成公主当时信奉的是汉传佛教,因为唐朝的时候佛教鼎盛,尺尊公主她信奉的是上座瑜伽部,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密宗,其实叫瑜伽。那么,在这两位王后的影响下,松赞干布皈依了佛教,其后他派遣了大臣,这个大臣的名字,各位是要记住,叫端美三菩提。派遣了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八位,后来也有说是十九位,其实应该说是十八人,到了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也就是说,松赞干布在两位王后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以后,派遣了大臣端美三菩提,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率领了一群学者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

当时西藏地区还没有形成藏语,其实当时西藏也不是完完全全的藏族居住区,有很多民族,所以各自形成了各自的文字和语言系统,所以没有统一的藏语。就是在端美三菩提他们到印度学习了梵文和佛经以后,回到了西藏,他们依照了梵文,结合当地的语言,才创造了藏语文字。这个时候,以藏语的文字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所以现在的藏语,它的语系、文字接近梵文,尤其文字,非常的接近,语言发音也是非常的接近。

到了8世纪中的时候,藏王叫持松德赞,其实他也是一位本尊,持松德赞迎请了莲花生由印度入藏。

所以说在松赞干布的时期,松赞干布在两位王后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派遣了端美三菩提等到印度学习了梵文和佛教,回到了西藏以后才创立了现在的藏语。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佛教在西藏比较系统的信仰体系和传教体系,但还没有正法传承。当时西藏是苯教,佛教是在藏地的贵族和王公当中进行了传播,而真正的社会和民间信奉的是苯教。

到了持松德赞时期,迎请了莲花生由印度进入了西藏。莲花生由印度到了西藏以后,就用很短的时间,使佛教在藏地广布流传,同时,也把原来西藏的民间宗教苯教,并入了藏传佛教的修持体系。以后有时间,我会讲这个苯教它现在属于哪个系。

莲花生入藏以后,好像我在前面跟大家讲过,他最先建立的一个寺院是叫桑耶寺。他在这个寺院里面,桑耶寺现在还在,在桑耶寺里面度僧出家,以桑耶寺作为他布道传法的道场,广度四众,成立了僧团。那个时候,在藏地才真正地有三宝,真正建立了三宝体系。因为在莲花生之前,藏地是没有出家众的,虽然有喇嘛,但是喇嘛并不出家,他们有一些修持的方法,可能短时间内,或者是长时间远离凡尘,但是没有建立僧团制度,所以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比丘,也就不是真实意义上的喇嘛。有了桑耶寺以后,莲花生在桑耶寺里面布道传法,在桑耶寺广度比丘,成立了僧团制度。这个时候,就象当代所说的,藏传佛教体系由这个时期真正的面世。

当时,这两位藏王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包括请来的经书经典都属于梵文,也以梵文为基础创立了藏文。因为当时的西藏和汉地还没有紧密联系,不管是地域形态,包括文化风俗、经济往来都没有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也就是几乎不相往来。那么,藏区对汉传佛教已经在汉地传播了那么长时间,其实当时藏地是一无所知的。由文成公主传下来的,文成公主曾经在藏地盖了两个寺院,由文成公主所带过去的三藏十二部的汉传佛教经典,这些经典也就是三藏法师诠译的,从印度取经回来翻译以后,由文成公主带到了西藏。

这个时候,藏语和瑜伽的经典,藏语和梵语的经典,逐渐地和汉语的一些经典相互地交流。尤其是在修持次第,在佛法的规仪,乃至于在经戒律三藏当中,藏语翻译的经典和汉语所翻译的经典,当时将近七百四十种出现了不同,或者是部分不同,甚至是相互矛盾,又有一些是相互否定。在同一部经典当中,汉传的经典和藏传的经典在同一名称的同一经典,也会由于翻译上的失误,出现了各自的表述不同,甚至出现前后相互矛盾和相互否定。那么这个时候,藏地他们认为,要完完全全的与汉语系的这些经典能够达到相互的佐证和统一是相当地困难,同时由于他们熟悉的语系和已经成型的修持规仪,和他们熟悉的约定成俗的修持次第的表述,一时很难与汉传的这些经典找到统一点,所以就采取了各执一节,就干脆和汉传的经典不相融。

但是,所有的经典又是相通的,由于翻译的文字、语言不同,理解也就出现了偏差,那么两方面都不能够在找到一个更高级的权威对这些经典作佐证和论证的前提下,那么这个时候,藏传佛教就直接地依他们原有从印度取回的这些经典,通过他们翻译出来的这些教义为主,而采取了和汉传的这些经典各自表述和各自修持的这么一种状况。所以这个时候才分出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在此之前,佛教并没有汉传,也并没有藏传的说法,更没有南传的说法。

所以,后来到现在为什么出现了显教与密教的说法,藏传与汉传的说法?就是当时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本来是一样的经典,不同的翻译,不同的表述,不能达到相互的统一,那么藏传采取了保存自己翻译的教文,而摒弃了汉传,也就是玄奘和尚所翻译的这些经典。其实当时呢,咱们所说的唐三藏,当时他在印度的时候,他是连续四个月广布全世界所有的高僧大德去跟他辩论,无一能够辩倒他的,包括当时印度的最原始最原始的佛教,就是拜火神教的经典和他们的教义,以至于规仪,都是他翻译出来的,也就是说,他当时的对佛教经典的领悟,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去超越他的。但没办法,由于风俗的不同,或者是当时的藏地和汉地可能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一种隶属关系,所以干脆藏传形成他自己自行的一套体系。从那个时候开始,由于这个原因,一大藏教就有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后人更加地发挥了,演绎成为了显教和密教。这就是藏传和汉传,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来源,或者说他们的渊源是这样的。

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了藏传佛教曾经一度被当为异端邪说,而且是遭遇到了灭顶之灾。这就是在9世纪中叶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去查一下资料,可能这个时间也是一个大概。因为当时,咱们可以称之为佛教祖庭,也就是灵鹫,也就是印度,他们的对汉传佛教的肯定,和对藏传佛教的否定,导致了整个社会,尤其是当时藏区的统治者,对藏传佛教的教义产生了怀疑和抵制,最后直接的灭法。

这就是刚才我所说的原因,由于所谓的汉传佛教和所谓的藏传佛教,教义有很大的差异和修持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又加上印度佛教,其实那个时候印度佛教也已经是走向了很微弱的状态,但毕竟他们那边依然是祖庭,用句俗话说,依然是正宗,所以他们直接对汉传佛教的肯定和赞同,同时对藏传佛教的否定,导致了藏传佛教在9世纪的中期遭到了一次灭顶之灾,也就是灭法,就是后人所说的朗达玛灭法。

这是一个很大的事件,在藏传佛教来说,朗达玛灭法,这在藏传佛教当中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事件,几乎是灭顶之灾,也可以说,事实上由之前两代藏王和莲花生在西藏所建立起来的这个佛教的整个体系,在朗达玛灭法时期,几乎不复存在。这在藏传佛教中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大的事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前面我所说的,所谓的区分出藏传与汉传,去执着于各自的表述方法,或者是执着于各自的教义,导致了后来印度佛教只承认了汉传佛教、而否定了藏传佛教,这个时候藏地的统治者对藏传佛教持怀疑、否定,到了灭法,这么一个阶段,这么一个过程,也就是这么一个事件。

我刚才所说的这段时间真正是灭顶之灾,因为在这段时间,我刚才所表述的由两代藏王,包括莲花生上师建立起来的藏传佛教的体系,几乎是全面的崩溃,几乎是没有流传下来什么,寺院被烧毁,出家的僧人也就是喇嘛,被强迫还俗甚至被杀害,所有的寺庙和佛像都是很彻底地受到了毁灭性地破坏。这段时期应该是将近有一百三十年,接近有一百三十年藏传佛教是不存在的。

后来由于统治者的更换,和原有的这些被遣散出去的喇嘛不断地到了汉地,到了后藏、西康地区,以及现在的云南和缅甸,这些南传佛教,其实就是在那个时期,那些被遣散的藏地的佛教徒到了这些地区,当然他们更多的是集中在西康地区,进行了秘密的修持,也秘密的传法,所以后来就演绎成为了在西康地区的,在云南、缅甸的,包括泰国的,这一些东南亚地区的称之为南传佛教,南传佛教由此而来。

后来,由于在这些地区的原来的僧众再度入藏,由于西藏地区的统治者更换,和社会对藏传佛教的宽容有所改善,所以由西康再度传入了西藏。这个时候,西藏佛教才开始了复苏,就出现了前藏和后藏,就出现了后来的有两个制度和两个体系,这就是达赖和班禅。在下一步我再跟大家作交待。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刚才说到了藏传和南传,形成藏传和南传的历史原因。那么从9世纪中叶到了11世纪初,这个时候,藏传佛教几乎是处于沉寂阶段,一个是在朗达玛灭法的时候,毕竟是遭到了灭顶之灾。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原来的藏传的喇嘛逃难到了孟加拉,在孟加拉也是在秘密的传教,其中有一位是孟加拉人,他得到了藏传佛教的应该说是很高的成就,修持有很高的成就,这个上师叫阿底峡。这位阿底峡上师本人是孟加拉人,他是由逃难的藏传喇嘛所授法的,当时具有很高的成就,所以由阿底峡上师再次地把藏传佛教传回了西藏,他也从孟加拉到了西藏,广传佛法,使藏传佛教在这个时期得以生息、恢复。

阿底峡上师入藏以后,在这同时期,藏地也出现了两位很出色的比丘,这两位大家也应该是很熟悉的,一位是仁钦桑波,一位是宝贤。这两位对后来的藏传佛教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他们在这个时期,对藏传佛教的经典重新地翻译和重新地归类、重新地去汇总,同时重新地对藏传佛教的修持规仪、修持次第等等进行了系统的恢复。这两位大家应该是知道的,一位是仁钦桑波,一位是宝贤。由这两位对藏传佛教的经典,以及藏传佛教的修持规仪、修持次第等等进行了重新地归类和汇总,藏传佛教得以全面地系统地性的恢复,所以这两位在藏传佛教当中也是举足轻重的。

所以这段时期,不仅仅是在佛教,在整个西藏历史上,称之为朗达玛灭法前和灭法后这段时间,因为藏传佛教其实是整个西藏地区的支柱,是他们的民族信仰的支柱,所以在这段时期,整个西藏地区社会,从政治社会,包括文化、经济都处于应该说是比较混乱的时期,那个时候也出现了几次的内乱、兵变等等。

那么在真正地恢复了和延续了藏传佛教以后呢,就是更多的印度的比丘陆陆续续地被请到藏区进行传法。同时,由于藏传佛教之前受到灭法的教训,所以也使藏传佛教更多的派出了很多很多的僧人到了汉地,和汉族的佛教进行了相互的交流和参学。在这个时期,汉传佛教大约也是有六七千部的经典传入了藏地,直接对藏传佛教起到了互补,或者完善这么一种作用。所以到了现在,在汉地有很多藏传佛教的寺院,比如象五台山。包括峨眉山,现在的北京也有不少藏传佛教的寺院,其实就是在那个时期,因为藏传佛教吸取了朗达玛灭法的这个教训,所以才真正地和汉传佛教进行相互的补充和相互的交流。这个时期有大量的汉传佛教的经典传入了西藏,所以现在的藏传佛教有很多汉地的痕迹,汉传佛教的痕迹。这个时期,以至于延续到现在的藏传佛教,其实已经是汉藏合一。

我刚才所说的,在朗达玛灭法之前的藏传佛教是自成体系的,和汉传佛教是两个体系,到了阿底峡上师入藏,和仁钦桑波和宝贤这两位重新地汇总和归纳了藏传佛教的经典和修持规仪以后,吸收了朗达玛灭法的教训,派遣了大量的僧众到了汉地参学,也在汉地建立了藏传佛教的寺院,汉地也派出了大量的比丘到了藏地,也在藏地建立了不少汉传的寺庙。其实这个时候就已经是和藏传合一,以至于到现在。

大家要记住,现在人为的严格区分汉传和藏传佛教是很不对的。因为之前,在朗达玛灭法之前,那时是这样的,藏传自成体系,汉传自成体系。那么到了十一世纪初阿底峡入藏,和仁钦桑波和宝贤,这三位上师对藏传佛教进行了进一步的弘扬,同时吸收了教训,和汉传佛教进行了交融、交汇,从那个时期开始到现在,其实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从教义上已经是统一的。

只不过是后来有另外的意思,我刚才所说的,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在于汉传佛教的三宝和藏传佛教的四宝,这个有机会我们可以再讲,当然,我也会请教在座的藏区同修。那么三宝和四宝,这里面其实就演绎出汉传佛教的修持方法和藏传佛教的修持方法有某些不同的地方,但是教义已经完全一致。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刚才已经讲过啊,朗达玛灭法之前,我们可以说藏传是藏传,汉传是汉传;从阿底峡从孟加拉入藏,到仁钦桑波和宝贤,这三位重新重整了藏传佛教,然后与汉传佛教进行了交融,不管是从参学,乃至于僧团制度,到了丛林,到了修持次第,通通与汉传佛教进行了交融,进行了统一。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再人为的把这个一大藏教区分汉传和藏传,其实已经很不对,也很不应该。但至少,今天在座的道友,至少你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从此不要再区分什么藏和汉,什么显教和密教,什么禅宗和密宗。尤其现在,在藏传佛教当中很多医术,也就是藏医,藏医其实就是在这个时期由中医传入了藏地,然后藏区根据他们的气候、环境和各方面的特征加以地区化。

我刚才所说的,虽然这个时期还是被人为的区为两种不同的教义,藏和汉。那么人们就认为,藏传是以密教为主,也就是说,认为藏教是以宗为主,密传密授;显教是以教为主。尤其是格鲁派和黄教,其实后人又把格鲁派和黄教混同在一起,这个以后我准备单独的和藏传的大德进行交流。现在几乎成为定义,黄教就是格鲁派,格鲁派就是黄教,这个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以后再来分析。这里面,黄教体现出来的,比其他的教派更具有特色,或者说不同的地方是在修持次第上,在因明、在俱舍、在戒律、在中观、在瑜伽,这个是比较成为系统的。那么现在,藏传佛教也几乎是沿袭,一是因明,俱舍、戒律、中观和瑜伽。所以黄教这个,现在称为现观五科,就是他们黄教的根本教义,也就是他们以现观五科为根本教义,乃至于形成了黄教在教义系统上和教学制度上,都是以这个现观五科为中心。那么这个现观五科呢,其实更多的是继承了当初印度,印度有一个寺庙叫那烂陀寺,那烂陀寺其实就是,在印度当时来说,在佛教应该是第一戒坛寺,以我们汉语来表述的话,那烂陀寺现在还在,这个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这个寺院,我在95、96这两年曾经去过四次。这就相当于传授大戒的最高的学府。当然,现在藏密没有传授授戒的最高学府。

好,那么这一部分呢,跟大家讲述了藏传佛教是怎么来的,藏传佛教它历史上经历了什么样的事件,以至于现在所谓的藏传佛教,和朗达玛灭法之前的藏传佛教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基本上已经知道,或是已经对藏传佛教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脉络。

这是第一步,对藏传佛教跟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阐述。

接下来我们先休息一会儿。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

我们暂时还沿袭现在的说法,密宗,也就是藏传佛教的其中一个修持特色,修持规仪,因为现在大家都普遍地认知,藏传佛教就是密宗。这个密宗,它有几种称谓,第一种称谓叫秘密乘,秘密乘其实也就是我们前几天讲的秘密禅,有这么几种叫法,第一是叫秘密乘,也就是秘密禅;第二称为真言宗;第三称为金刚顶宗;第四称为毗卢遮那宗;第五称为金刚乘。这就是统称的密教。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密宗,其实就是有秘密乘、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金刚乘,这么多的说法。当然,它并不是完完全全的代替的称谓,或者说密宗就叫金刚乘,就叫真言宗,不是,分别有不同的类别。

所以说到底,说到密,说到密宗,说到密教,回到我们第一节课所讲的,它是源于大乘佛教,一大藏教。一大藏教在7世纪到11世纪期间,直接从印度传入了西藏,中途的灭法时期,到后来的汉藏合一,乃至于后来人们都一直认为的,所说的这个藏密。所以这个密宗从印度传入以后,在此之前,印度的佛教已经是出现了末法衰退阶段,那么秘密禅就东渡了。在咱们禅宗渊源当中讲过,秘密禅也叫秘密乘。在印度佛教出现了这个末、相法时期,一大藏教秘密禅东渡到了震旦,也就是中国、西藏,到了日本,当然了,衣钵是在中国。其中,就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之前的汉传与藏传佛教的合一,那么秘密乘东渡以后也自然而然的和汉和藏传佛教进行了交融,也直接地对藏传佛教进行了教义和教宗的指导,作为藏传佛教修持的根本大法,也就是最高最上瑜伽部。

所以说到这里,大家就清楚了,密教并不是藏传独有,而是由印度,在印度佛法末法微弱时期,东渡到了中国,由于当时汉传与藏传已经合一,那么秘密乘自然对藏传和汉传佛教起到了教义和修持上的最高指导和最高规范匡正。由于后来的历史原因,就被我们当代人认为密宗是当地的一种,也就是成为咱们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那么现在在藏传、在藏地呢,除了人们所说的、所认知的这个密教之外,依然会有禅宗,依然会有净土宗。

所以,密宗这个秘密乘的这个密呢,今天讲秘密禅的第一部分。大家有很多修持过三步九法的,其实三步九法的一步,就是秘密禅的上座瑜伽部,相对是这样的。那么密宗里面、秘密禅里面,这个密字它是什么意思,咱们都知道身、口、意三密,第一是真言咒语,第一密就是所谓的心印、密咒,这就是第一。这个真言咒语,它是起到了内心证悟,它直接持悟和沟通了佛菩萨的特有的信息。所以,咱们不管是在秘密乘,不管是上座瑜伽部也好,秘密禅也好,乃至于现在咱们汉传佛经当中观这个咒语,咒不是一般语言所能够去诠释的,也是不能去形容的,但是,它是诸佛菩萨自内证悟的密语,所以秘密不可说。这就是秘密禅的第一要点,就是秘传心印,秘传心印首先是真言咒语。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为了避免俗世间的一些人或者一些邪师、邪徒,对佛法还没有升起正知见,还没有真正的达到自性皈依的时候,也就是说,避免被一些邪师和一些还没有生起正知正见的自性皈依的信众所妄修,自行而去胡作非为,以妄行去修持这个咒语,以免这些人误入歧途,以免众生误入歧途,所以这个秘传心印,对于没有受灌顶的人是绝对不可以说,我们汉传里面就叫法不传六耳。密传心印呢,在我们来说,没有授过菩萨戒,没有得到、没有授皈依体,未得上师灌顶的信徒,是不能说、也不能学、也不能教。这就称为第二密,这就叫密印。第一是咒语,第二是密印,这也称之为密。

为什么要这样呢?为什么这个秘传,为什么要法不传六耳呢?为什么修持者,修持之前他要发毒誓呢?除了他自身之外,他不得向任何人泄露这个秘密心印呢?因为它会让这个世间的附佛外道和世间的邪师,和没有起正知正见自性皈依的弟子,学完以后,他无法去严谨戒行,这样的话,他具智而不具悲,他就会堕落,这就是称为第二密。

那么第三密呢,是所谓的观想,也叫有相三密。有相三密其实既然是秘密心印,那么现在我只能把它的原理跟大家讲,至于内容是不会讲的。

有相三密,它指的是佛与众生的互融,佛与众生互融,在现在这样时代……

(回音后无声)

师:可能是有一些原因吧,咱们的课,因为接下来我刚才讲的是秘印,其实我已经讲了很长时间了,讲了二十几分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大家听不到,那这也就是密之一呀,这也就是不可说,也是密之一。所以,这堂课咱们就不延续下去了,在下一堂课继续地跟大家宣讲密宗。

好,今天的课程我们就暂时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可以回到大厅去参学,去聊天。

好,谢谢大家!

师:好,现在我们都回到大厅了。刚才是闭着眼睛、摇头晃脑晃了半天了,发现(大家)没听到。这也是因缘吧,所以现在放轻松一点,聊聊天,聊聊心得,听完以后大家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甚至也可以聊一聊为什么最后讲到了这个密宗之密的时候,为什么大家就没办法听到?为什么会出现故障,为什么会出现有人去按那个什么什么的?大家都可以聊一下的。当然,不要有任何挂碍。

好,接下来交给管理员,你们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聊一聊。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版权所有,转贴、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