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学《宗门品》之三——曹洞宗
2011年7月6日
师:前天跟大家讲到了禅宗。从释迦牟尼创立了一大藏教,将心宗赋予摩诃迦叶以后,佛法的法脉传承,一直延续到了菩提达摩,称之为这个心宗的第二十八祖。随后,二十八祖东渡到了中土,在中土广布心宗,如是衣钵相传到了五祖,也就是到了禅宗五祖。从禅宗五祖开始,禅宗分为南禅、北禅,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渐修和顿悟。这个南禅、北禅分别的一个教称,称为洞山和曹溪,也即是说,北传以神秀为首座的传承称为洞山,南传以慧能为传承的这一系脉称为曹溪。
今天继续跟大家讲曹洞宗的渊源。
前天已经讲到了,禅宗在唐代达到了顶峰的时期,由于神秀接受了当时的武则天皇帝之邀,到了京师,上至帝王,下到庶民,都掀起了修持禅宗和研究禅宗的风潮,所以咱们禅宗从中国的发展史上最鼎盛时期是在盛唐。刚才所说的由神秀和慧能依渐修和顿悟,将禅宗区为南宗禅和北宗禅,所以从这个根本意义上说,心宗的一大藏教,由此宗与教区分,也就是说,咱们可以理解为是因缘,也可以理解为业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为,导致了一分为南北两宗。
现在咱们先来说六祖,也就是慧能。慧能禅师他这个分系,南传以后,南传的禅宗又开始分宗。除了北禅一支独秀到现在,所谓的一花开五叶,所谓的禅宗五家是由南传开始分宗。也即是说,在五祖的时候,一大藏教分为南北宗,然后南宗又分为了五宗。那么它相区分的是有两个代表人物,也就是代表最大的支系,分别是南岳和青原两大支系;随后就一花五叶了,到最后就是演化、延伸为五家七派。
那么,当今人们所说的这个曹洞宗,在这五家七派当中,究竟它在禅宗当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在这里可以先给大家讲,曹洞宗其实就是曹溪和洞山的,应该说是曹洞山的祖庭。曹溪和洞山分别是承裔于曹洞法脉,后人把曹洞宗也等同于五家中的一家。大家现在不清楚的,曹洞宗其实它远离南北宗,所以显然它不能成为五家之中的一家,以后接下来会给大家作一个交待。
曹洞宗依然是从唐朝有了这个宗系,也即是在五祖圆寂之前,或者说是由二祖到五祖这段过程的法脉就是曹洞宗法脉。随后,在唐朝的咸通初年(公元860年),由良介禅师在江西的洞山(现在江西的洞山)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也就是进一步地在江西的洞山广布法度,广开法门,所以在这个时候,曹洞宗由秘传心印,走向了普度士民的这么一个过程。
良介禅师在江西洞山广开法门,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位他的弟子,也是在众多弟子当中的佼佼者,这位弟子也是他的法裔,即是本寂禅师,他在洞山悟法以后,又到了江西的曹山,记住啊,曹山,而不是曹溪。所以后人又等同,把曹洞宗认为是良介禅师在江西的洞山广布了曹洞法脉,一直到他的徒弟本寂禅师,也是在江西曹山进行进一步地行士民宗风。因为有了洞山和曹山,所以后人就等同,或者认为曹洞宗来源于良介禅师的洞山和本寂禅师的曹山。所以将这师徒两个人传法的锡地连起来,称之为曹洞宗。
那么,后人演绎,就是说应该叫洞曹宗,因为洞山是良介,曹山是本寂。这样的话,后人以俗世间的伦理去理解,就是师父当然要高于徒弟,所以应该叫洞曹宗。这有一段公案,也吵得一蹋糊涂,最后,后人呢,也是俗世间,为了叫得顺口,叫了叫,噢,认为应该是曹洞宗,所以,以讹传讹就传到了现在。
这就是曹洞宗它真正的法脉。其实咱们可以说,从南北朝,也就是达摩祖师到了中土以后,迄今,这个曹洞是一支法脉,一直是传承到了现在。那么在禅宗当中,后来,包括现在的中国佛教,乃至于世界佛教,在各个宗派之间都是公推创宗祖师唯有一个,那是谁呢?就是本寂禅师,称他为曹洞的创宗祖师。因为他法承他的上师良介,后以洞山和曹山为名创立了曹洞宗。当然,这只是现代的说法,因此,在这里有很多佛教经典,包括曹洞经典里面,都是把本寂禅师做为它的宗祖。
说到这里,给大家作一个交待,就是本寂禅师他是出生于公元840年,本寂禅师他的俗姓是姓黄,叫崇精,这也是很早咱们不知道的,黄崇精就是本寂禅师的俗名。他的父母,我们是要避讳,所以就不讲了。他出生在现在的,有很多人,在很多佛教经典里面又开始混淆了,有人说他出生在江西的蒲仙,有人说他出生在寒江,其实他出生在福建的莆田,福建的莆田就是他的出生地。本寂禅师十九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已经都去世了。在他遁入佛门之前,他是一个处士,也就是一个举人,相当于举人,他可以入仕,可以在仕途上去进取,但是他弃仕学佛,所以他到了灵石山的翠石院,灵石山在哪里呢?就是现在的福建的福清市。他的第一个授业师是上元下修和尚,这是他的授业师。这里又需要披露一个这么多年来人们不知道的授业师,元修。
一直到现在,可以说,包括曹洞宗在内,且不说佛门的其他宗派,就包括曹洞宗在内,都以为,或者都认为本寂禅师他的法号就是本寂。这个今天跟大家更正,本寂不是他的法号,也就是说,在当时“法名”和“法号”是分开的,到了现在就把法名和法号混同在一起了,就是法名就是法号,法号就是法名。在这里要跟大家更正的是,本寂禅师他的法名是“身章”,法号“本寂”,这一点,作为曹洞弟子一定要知道,身章是他的法名,他的法号是本寂。所以本寂禅师其实只是他的一个法号,不是他的法名。而在比丘,也就是说佛门弟子,用俗话来表示,他的大名就是法名,法号就相当于现在我们的字,起一个什么字一样,他的法名是身章。
这里要再给大家作一个交待的,也是在当代佛学当中很少提及的。本寂禅师,也就是身章和尚,他的授业师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密宗僧人。这一点大家可能会觉得诧异,其实元修是密宗的高手。本寂,也就是身章,他并不是一开始就皈依了良介禅师,不是的,他皈依的是元修和尚,也可以称之为元修喇嘛,他修的是密宗,所以身章和尚的出家,乃至于最后的依止,都是在修习密宗法门。这里面,就是到以后会讲到,禅宗,或者说曹洞宗当中,为什么会出现禅密相应,为什么会出现在曹洞?也就是说在禅门、在禅宗当中,为什么会出现了秘密禅?何为秘密禅?其实秘密禅就囊括了现在所有的密宗的修持精要。
所以包括到现在,很多弟子大家都以为禅宗主要是修心的,密宗是修法的,这一点,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出家众,还是在家居士,都有这么一个偏误的认知。岂不知秘密禅当中,体现出的就是,因为前几天我讲过,讲到了禅宗当中的如来禅、祖师禅和秘密禅。其实,秘密禅也没有在曹洞宗,严格地说,永化堂一系继承了即身成就法。所以这一点,这一段咱们是可以公开的,也是可以正本清源的,就是给世人和给当代佛教界一个交待。曹洞是怎么回事,本寂禅师他究竟是不是曹洞宗的创始人,也就是曹洞宗的宗主。那么本寂禅师他的真正的法名叫什么,原来修的是密宗,他密宗的师父是元修。这里面呢,从现在开始,会给世人作一个交待。
本寂禅师出家后,其中又出现了一个小故事,他有一个哥哥叫妙有,因为当时修持密宗可以出入于僧俗之间,出家、在家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所以他在修持密宗七、八年,八、九年以后,回到了他的老家,跟他的哥哥商议,因为他祖业留下了五个厢房,所以身章和尚跟他哥商量,要把这些厢房改成寺庙,同时要把他们的父母就葬在这个寺庙当中。这个寺庙现在还在,也就是说这个寺庙其实盖起来,主要是为了葬他的父母。这一块在堪舆学,在风水,堪舆风水里边有一个叫法,也就是说,身章和尚他们祖先留下来的,他的老家这片地,在堪舆学,在地理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地理理格,叫“双燕栖梁”。现在这个墓碑还在,我是在十六岁的时侯去过一次。从身章和尚的父亲的墓碑上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应该是一个命官,因为他的碑文是写的皇宫称呼大夫,就应该是一品到三品之间。
这个寺院盖起来以后,当时不叫寺,叫院,是叫——,其实我现在对这个名称是存在着异议的,当时他把这个院称为国欢院,不过等一下我可以查实。国欢院,为什么我对这个名称存疑?因为当时身章喇嘛他修的是佛法,那么佛法中呢,他是修的是空行。中间这个字,这个“欢”是对的,这个“国”就有待商榷,咱们现在暂时也就这么说,他现在那个流谱也是写的国欢院。以至于后来,身章喇嘛不断地回到这个国欢院里面去讲法,或者去修持。然后在此基础上,在他的老家,他盖了一个九峰寺,这个寺院叫九峰寺。
那么,身章喇嘛在二十五岁的时候才算是正式受戒,当然也就是授了秘传的戒品,也就是说,他在唐朝的咸通五年(864年),在他二十多岁才授了戒。他授戒以后就离开了元修和尚,就开始云游,去各个山岳寺院里面去寻求根本修心、明心见性之道。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师父明确地告诉他,元修和尚要他一定要再去求法,再去寻求能够使他澈明本心的心法。
这个时候,他就到了良介禅师的江西的洞山去参学,同时拜在良介禅师的门下。所以,由于身章喇嘛所修的,在法印上已经达到了,用我们的俗话说,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所以良介和尚对他也是比较器重,由于他重新皈依了良介禅师,也就皈依了禅宗,那么这个时候,他才弃他的密宗法名身章,而只用良介和尚给他赐的法号本寂。本寂是这样来的,也就是说,在良介禅师之前,只有身章喇嘛,以至于他到了洞山,皈依了良介禅师以后,因为他已经有了法名,所以良介禅师给他赐了一个法号本寂。这就是后人一直只知本寂,而不知身章。他就一直在良介禅师的座下,最后获得了良介禅师的秘密认证。在此境,也就是开悟,这就体现出了以修密法,以参心印,得到了悲智双运,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明心见性。
所以不久,本寂禅师,现在又说到本寂了,就离开了洞山,到了广东韶关,那个时候叫韶州,到了广东的韶关曹溪。好,这个时候才出现了曹溪的字眼,就是本寂禅师离开了良介禅师以后,到了广东的韶州,也就是现在的韶关的曹溪礼拜六祖,后人所称的六祖慧能的真身塔,然后随即返回到了江西的临川县。回去以后,他也是进行了最长的最后一关,就是破牢关,居闹市破牢关。这个时候,他就在俗世间,在市井之间广开法门,接引众生。然后把吉水山改名为曹山。好,现在曹山的渊源已经跟大家交待了,曹山的前身是吉水山,他到了吉水山破牢关的时候,把吉水山改名为曹山,所以在《传灯录》里面曾经有一句,是叫“吉水本寂”,很多人不知道吉水本寂是什么意思,吉水本寂就相当于现在所说曹山本寂一样,因为这个吉水就是吉水山,就是曹山的前身,就是吉水山,而是本寂禅师把吉水山改名为曹山之后,后人才有佛典里面说的曹山本寂。
曹山其实现在它已经不存在了,现在所谓的曹山其实已经不是当时的曹山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个事过后,有黄巢兵变的时候,黄巢的起义军进驻了曹山,把曹山给他们毁于一旦,曹山就不存在了,已经被黄巢给毁了。当代所说的曹山,其实现在叫荷玉山。那时候整个曹山被黄巢他们侵占,或被剿,曹山里面所有的信众都已经被驱散,只剩了一名居士,而由这个居士捐了他的房子,以这个房子命名为荷玉寺。所以现在的曹山,其实就是荷玉山,已经就不是原来的曹山,也就是说原来的曹山已经不存在了。这一点也是这么多年来,首次跟大家披露和交待这个真相,现在的曹山其实不是当时的曹山,现在的曹山是荷玉山,当时的曹山已经被黄巢给剿毁了。
那么本寂禅师在曹山有三十多年,他当时座下有十四位弟子,对后来的禅宗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这里面,因为包括《六祖坛经》里面,在南传禅宗里面,很多人都混淆于本寂到了韶州的曹溪去礼拜六祖慧能,其实也就是不到半个时辰。后来很多的说法,就是把本寂他的那些弟子广传的那些曹洞宗风,都认为,或都等同于是慧能禅师这个法裔,其实不是的。因为你看,本寂禅师他的最后的依止师是良介,之前他修的是密宗,最后他在吉水山破了牢关,把吉水山改名曹山,随后曹山被黄巢剿灭,然后信众就四处出走了,到处去游方,随之就把禅宗的宗风带到了天南地北。这个曹洞宗风,因为刚开始讲开宗的时候给大家讲过,洞山和曹溪到这个时候,后人已经是把曹山演绎成曹洞宗了。
在曹洞宗的宗风鼎盛的时候,有很多的显官贵要去邀请本寂和尚,因为那个时候,继神秀之后,正契宗风的就是本寂,所以他可以直追当年的神秀。这个时候呢,朝廷也是派出钦差使者去请他,所以每次都会被本寂谢绝不去,最后,甚至朝庭就说,如果你再不应诏,就要把他要碾成灰,然后所有僧众要抄斩。虽然这样,本寂禅师依然不为所动。等到他意识到,他如果是再不出去,再不依邀请的话,可能要面临法难。所以说,他最后给一个应该称为王爷,叫钟陵王,给钟陵王的使者写了一首偈语。因为这位王爷给本寂禅师两条路,要不就接受他的邀请去朝庭,要不就面临着法难。所以这个时候,本寂和尚给钟陵王的使者写了一首偈语,这首偈语是这样说的:“摧残枯木倚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见之犹不顾,郢人那更苦追寻。”这首偈语是表明他的志向,虽然言语非常简朴,但是非常优美,以非常委婉的说法拒绝了钟陵王。所以,钟陵王接到了他的使者带回的本寂和尚的偈语以后,钟陵王看到偈语以后,向曹山顶礼遥拜,而且发出感叹说,弟子今生已经无缘再去拜见本寂大师。
好,这里面中间有个空当,也就是说,从五祖开始到了本寂,究竟是哪一个宗系呢?现在说了,大家已经是心中有数了。本寂是青原行思的直系第五世,那么青原行思又是谁的弟子呢?相信大家在《宗脉世系表》里面已经很清楚了,或者是在宜山画的来源当中,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咱们可以依此追溯上去。
曹洞宗法可以说真正地走士民宗风,因为之前走的,应该说都是上层路线。由于神秀在朝廷广布佛法,到了本寂以后,因为其实那已经是没办法啦,他不能再走神秀之路。为什么呢?因为之前,曹山已经被黄巢剿灭了,已经是法难。所以在当时的这种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态当中,不允许也不应该再走神秀的路。所以这个时候,士民宗风也由此奠定了基础。曹洞里面五位君臣,五位君臣的宗要其实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从事理到启用,来体现出禅宗的“事理不二,体用无碍”的这么一种心宗法要。其中对曹洞宗风有一个说法,这个说法是什么呢?是“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你看啊,从这四句当中就能够体现出曹洞的宗风。
说到这里,也就是说曹洞宗由本寂禅师正式推向士民,之前的人们所说的是良介和本寂创立了曹洞宗,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是曹洞宗早于,也就是说,之前,或者说在慧可与僧璨的交接期间,曹洞宗就已经存在,只不过是本寂将曹洞宗真正地走士民宗风,设立了五位君臣的宗要,体现了曹洞宗的事理和体用不二、无碍,同时体现了曹洞的“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的宗风,由此,青原行思一系的禅风广布世间。
请大家留意,我刚才所说的青原行思的这一系的禅风,广布天下,普度众生。这里面没有南宗什么事,也不提北宗什么事,在这个时期已经是南北重新归宗。请大家记住这个历史阶段!在这个时候,所谓的南禅和北禅在这个时候重新归宗,依然延续着青原行思的禅风。我为什么不说是神秀,为什么又不说是慧能,要说青原行思这一系呢?这个大家去思考。
当然,在这个宗门秘要里面,包括现在逐渐逐渐披露出来的很多说法,当然也是无不道理的。虽然说禅宗衣钵到了六祖以后不传,那么后人到现在也有很多说法,说是其实是传的,那么七祖是谁呢?青原行思。说七祖是青原行思的说法,现在是越来越多的,由于是研究宗教哲学的这些学院派的,在诸多的史料当中和历史记载当中,都已经是倾向性地认定为青原行思是禅宗第七世。要我说的话,是第六世。当然,这个以后我们再来跟学院派的这些论一论清楚。
本寂禅师,可以说,刚才说到这里,就是说曹洞的由来,或者说曹洞宗它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其中就要突显出将曹洞宗风走士民宗风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本寂。本寂禅师,从他二十五岁登戒之后,长期在曹山传授曹洞的禅风,以至到他圆寂,三十多年。现在在佛典,佛教经典,以至地方志上,都有了很详细的记载。
你看他这个修持佛法,皈依佛门,一路走来;乃至从皈依密宗,到获得密宗戒品以后,皈依了禅宗,到承袭禅宗的衣钵,在曹山广布宗风,以至于他圆寂。
他是901年,也就是唐朝的天复元年,901年六月十六早上,在荷玉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把它说是曹山啦,因为刚才给大家一个交待,曹山已经是不复存在了,在荷玉寺,也就是这位居士捐出来的家宅改造成寺院,荷玉寺方丈室里面圆寂。他的世寿应该不长,总共是六十二岁,前后加起来是六十二岁,僧腊是三十七年。他圆寂以后,他以当地的风俗土葬。后来才由昭宗皇帝赐给他,追赐他元证大师,所以把他的坟墓盖起了一个塔,这个塔现在还在,叫福园塔。
刚才这些,就是开讲,讲到曹洞,讲到了曹洞宗的宗源,讲到了曹洞宗是怎么回事,曹山和洞山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所以,由此展开了曹洞宗的宗脉世系。
今天就先给大家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分段、分阶段地讲,因为它是要延续的一个比较严谨的脉络。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版权所有,转贴、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