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开示】 新医学概论:生命全息医学〔一〕

一、导言

一千多年前神秀与慧能禅师在佛堂的南廊题下“渐修、顿悟”的偈语,从人的身、心和谐的法度揭示了人要经常打扫身体和心灵上的尘埃。佛法持证以清明,道家讲涤滤玄览,追求的无不以心身合一为根本,当人体涤出杂质时,心神也就自然空明了。生命全息医学的核心理念就是指导人们涤清经络和身体中的淤泥,洁净经渠,由此推导达到“精神与物质、局部与整体、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目的!现代与远古的生态环境与时空过程已经发生了改变,现代人类的生存环境已非远古的黄帝内经时代,现代人类的生活是以对生命和环境的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我们在制造更多的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直接或间接的加在我们自己身上,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每一个自发的物理或化学过程,总是向熵值增大的方向发展,当宇宙中所有的能量耗散尽,整个世界的结局就是许多物理学家描述的热寂状态。生命全息医学直面“时空生命”的本源,视“凡有时空过程即是生命”,无论有情无情,有机无机,皆有其生命演化规律,注重启动人体与时空环境的生态平衡,使人的身心达到“正本清源”四字。人类已经进入太空时代,但科学前进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但自然的规律是人无法改变的,人可以顺应自然的法则,协和天地之气,御正身心平衡,从而改造人体本身和自然的环境,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使无序混乱的外在世界和内在的世界从新回到有序的状态,就是生命全息医学的使命,也是人类协和天地、御正身心的最佳途径!

二、万病一象:淤积

人体用自己的皮毛、孔窍和感知来接受来自太空的各种信息和能量,然后通过神经和经络系统运送到全身各部,在这些中有对人体有益的信息能量,也有负面的对人体有害的信息能量——负物质,比如太空垃圾,超负荷的辐射、污染的水源和食品等,负性物质具有阴性的能量,负物质在不断的耗散人体的正气,人体是一个不断耗散的熵值不断增大的体系,人体在呼吸中吸入,饮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分子颗粒沉积,以及细胞组织老化脱落的垃圾物质,是造成气血的运行阻滞的原因,当气血淤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导致皮毛孔窍、经络的闭塞从而使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所谓“万病一源,诸病一象,无积不成病,无结病不留,伤寒传经,不传则留,留则杂病生”!人体由杂病到重症不治的形成往往与伤寒不解后的阴阳结滞、气血停蓄有关,杂病本来不杂,所杂者皆可归之于一。所有疑难杂病的杂,在于当代中西医对疾病认识的混乱,同是阴寒结滞,郁火不出的现象,寒凉派归类“上火”,滋阴派诊为“湿热”,温补派谓之阴火,火神断之阴霾。管窥不一,各立法门,或清热、或滋阴、或补中益气、或壮火扶阳以消阴霾,种种不同,不断乱投,凡此种种,医者且惑而不解,不能立其主干,患者也只能是医者的试验品了,所以意念纷呈,杂药乱投,以致乱症四起,因而终生始于医“病”而终于“病医”。故“病医”巧立名谓之杂病,杂病的杂在于症状的繁杂,而究其病理其实都是伤淤结阴寒结滞,郁火不出滞,或伤于内,或伤于外,所伤之处必有停结,病气结于一处便有一处之病症。泥丸百节皆有神,内经云血者神之气也,血在一处停蓄则一处神明灭之,心主神明,所谓“主明则十二官明,主危则十二官危,心火一暗,则相火四起也”!对于人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供应一身的气血,循环系统整体功能的下降会影响局部的血供,同样局部循环的瘀阻也会影响整体!

三、五元成核:杂病形成机理

什么疾病,形成疾病的根源是什么?传统中医流派及西医对病因及病机各有各的认识,核子医学认为所有疾病的产生特别是疑难杂病的产生与气血的淤积有关,伤寒气郁,温热病血郁,在一些复杂病里面,伤寒与温病是一体的,不同的是层次,外有伤寒,内有温热,寒热崮结于内,每一种病都会在人体形成一个顽固的内核,这个固结的核心由阴寒、瘀血、敝阻的人体组织腐败而产生火毒、废气和寄生其中的病毒、细菌等等微生物,寒、淤血、病变组织、火毒,寄生物在具有粘性的湿作用下结合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寒、淤血、组织、火毒,气寄生物、燥湿等,这些因素按照五行结构形成一个稳固的内核:寒属水,淤血及火毒属火,病变组织属木,气属金,湿属土,湿生虫,这五种因素形成杂病的框架!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可以改变这五种成分的构成的比例。

一、寒:伤寒为百病之始,所有疾病都可以理解成为伤寒后病理改变,人以阳气为护卫,太阳为一身藩篱、总一身之表,阳明主胃,多气多血,风寒水多客伤太阳、阳明两经,寒伤人体阳气。如果发生伤寒病后得不到合理的调摄,或伤寒病经误治,或误汗,或误下,伤寒捷直转为结胸、痞、蓄血、阴阳结种种病症,即使一时不病,但元气已虚,再不节饮食房事七情劳逸则淤积形成变成杂病。

二、淤血及火毒:卫行脉外,营行脉内,气行一分则血行一分,《内经-举痛篇》:“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血为寒泣、停蓄则为蓄血,伤寒论提到的蓄血症专指太阳、阳明蓄血,而其实是凡血停蓄必有蓄血,不必病在太阳或阳明,三阴三阳皆可停而为蓄血,因为血液的流速变慢,在一个地方停蓄凝结,组织得不到新鲜的氧合血液而发生缺血坏死,本身的淤血也会腐败产热,这个热产生的根源是元气的虚耗,寒湿凝结,血泣不行,腐化而生,只要把寒结打开,补足元气,自然腐浊去而火毒不生,而不应该一味的寒凉清热再败元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治病如同治水,故“善治病者必治其水,善治水者必疏其流”!

三、病变组织:组织器官是人体染病的部位,人身体内有亿兆细胞和各种共生的微生物,可以说人是一个生命的共生体,是一个完整体系的生态圈。人体的细胞组织在气血体液的调控下保持一个统一的神明,寒气可以切割和分离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形成内外磁场的信息能量错乱,内外失序,导致天下大乱,诸侯纷争的局面。天晦则日月不明,心火弱则群阴四起,寒或者说负性物质以及它所包含的负性能量,会隔绝人与天地、人体内部细胞与细胞,组织与组织,器官与器官之间的信息、能量与物质之间的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疾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与天地、自然、四时阴阳的分离或不同步的现象。

四、气:气是物质在释放信息能量后的状态,它既有能量的属性也有物质的属性,它的能量属性更多称之为火,它的物质热胀冷缩的性质更多时称之为气,而气的物质热胀冷缩和流动的性质是造成人体种种不适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能感受到疼痛、压力(包括高压或者低压)、酸麻、沉重、温度等等病痛都是气机磁场能量的体现。气及它的压力和流动的属性在传统中医里称之为风,人与天地相应,尤如地理学之“形势”,山的形势的高低可以影响气的流动,在人体也是一样,肌肉和血管的可以影响气的流动!从而造成局部压力的增高,如果内部的压力小于外部寒气的凝束力,传统中医叫做肝气郁结,如果内部气压过大冲破寒凝破格而出则被称为肝阳上亢,五行其实是一行,木为发机之所,木行则五行皆行,木滞则五行皆滞,也可以说所有的病都是气病!

五、湿虫:伤寒论-阳明篇里说: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这句话的意思是伤寒病经过一个周期再次传到阳明一般就不会再传了,为什么呢?伤寒论说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为什么万物归土就不会再传了呢,这是因为阳明为燥土,寒气到了阳明多气多血之地就被无形的化解掉了,土为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如果病邪入的不是阳明而是太阴,太阴也属于土,所以病到了太阴同样可能不再传了,因为寒无湿则不留,如果仅仅是伤于寒,没有和体内的湿气相合的话,寒气就会随一身的经气一直传下去直至病愈,如果寒气与湿气相合寒气就被固结而变成陈寒痼疾,久湿生虫,虫也可以产生和加重体内的湿气!虫就是寄生在人体中病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或寄生虫!虫和湿有时是分不开的,它们是人体本来固有,在正常的情况下与人共生对人不会造成侵害,一旦人体的正气下降,外感风寒后就可以经口鼻皮毛或者破损的皮肤而从空气中或人体正常的寄生的部位侵入或移行特定部位而产生病变。西医认为微生物与所侵组织竞争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导致疾病的五种元素在上面已经做了一一分析,历代医家,无论中医西医在阐述病因的时候都无法逃拖这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同一个事物不同的面,因为各个医家立足点不同,或主寒,或主火(血),或主气郁,或为主(组织,正气),或为客(湿虫,西医称为微生物),这五个方面在相符相成,是杂病相成不可缺少的条件因素,不同的病五种元素的比例及淤积的部位不同,是导致病症变化莫测的根源!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d2ce1ded0101b9d4.html (2013-09-15 21:57:29 上师发布于新浪博客)

发表回复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