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学《宗门品》之四——永化堂
2011年7月9日
师:接下来跟大家再进一步地阐释曹洞宗的宗源。前两次讲到了禅宗,在禅宗当中分为南北禅的时候,好像在跟大家交代了“五祖传孙不传子”这么一句。这里面,尤其是在有关禅宗的五宗当中,后人有很多的说法,有很多不同的表述,甚至是出现了对相关的历史人物,也就是曹洞宗的创宗乃至祖师,也出现了前后混淆这样的情况。尤其是流传在禅宗当中,对禅宗阐述比较全面的著作《五灯会元》里面,分别都说到禅门曹洞宗的创宗,以及曹洞宗的分支分派。其中最具争议的,也可以说最不可思议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有一个《传灯录》里面,居然是在曹洞宗的第二代传承当中,总共有接近三十种说法,也就是表述了,或者说传记记载,在曹洞宗第二代有二十七人,也就是说有二十七种说法。这二十七种说法,分别都是被冠以了曹洞宗的第二代传人,也就是曹洞宗的二祖。所以一直到现在,也不仅仅是曹洞宗,整个佛法的传承法脉也都是混淆不清的,现在流传在这个世间的很多记载,也都有出现了很多说法。
在上一次交代到,良介在洞山,本寂在曹山。在良介圆寂以后,本寂尚未创宗的这个期间,因为本寂已经离开了洞山,所以在洞山良介圆寂以后,这个也要求大家从今天开始要记住的,洞山的第二任祖师是道全禅师,这个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良介付于本寂衣钵以后,本寂禅师离开了洞山,到了曹山;在曹洞宗未创宗之前这期间,良介禅师圆寂以后,洞山的第二任祖师,也就是第二任住持是道全禅师。后人有不少,包括很多有关曹洞宗的法脉传承的著作里面,把道全禅师当做曹洞的二祖。其实道全禅师呢,他显然不是曹洞宗的二祖,因为那时候曹洞宗还没有创立,这是其一。其二,道全禅师是本寂禅师的师兄,是良介禅师的弟子,所以说,在良介禅师圆寂以后,本寂离开了洞山,驻锡曹山。在此期间,曹洞宗尚未创立,所以道全禅师的真正的身份,是洞山寺的第二任住持,而非曹洞宗第二代祖师。所以,这个历史人物,也就是他们之间的渊源,从现在开始大家可以厘清。
当然,道全禅师在接任洞山第二任住持的期间,是对禅宗到曹洞宗创立的过程当中,起到了承前启后。因为道全禅师接任洞山的第二任住持的时候,洞山的香火,包括朝山的四众也是达到了顶峰,所以,他对本寂创立曹洞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给本寂禅师的创宗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包括宗门信众的皈依。所以他在曹洞宗的功绩,应该是不能忽视的,他是起到了承前启后这么一个作用的。
接下来,虽然是本寂禅师最后创立了曹洞宗,但是洞山作为禅宗一脉,依然是法裔不绝,以至于到现在。所以这个传承到现在,也涌现出很多杰出的禅门大德。后来,洞山在道全禅师住持期间,对洞山进行了修缮扩建,真正地有了一个驻锡的寺院,叫普利寺,当时叫洞山禅寺,后来更名为普利寺。那么它经历了五代,现在有人说是经历了六代,其实不是的,经历了五代。这五代应该是从唐中期开始算起,到了北宋,有三百多年,所以这三百多年的香火是绵延不断。然后,到了北宋期间,应该说是在这三百多年当中,出现了另外一位禅门杰出的大德,是福裕。这个人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
那么在这期间,本寂虽然在曹山创立的曹洞宗,由于曹山被黄巢剿灭,实际上过后,本寂又重新回到了洞山来。因此,他又重新接了洞山的衣钵,实际他成为了洞山的第三任住持。接下来的洞山的所有的住持,都是本寂禅师的这一系的子孙。
咱们是分开了,把禅宗的历史纵横来讲,咱们现在讲的是纵向。刚才说到了在三百多年期间,也就是从唐朝的中期到了北宋,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福裕。现在,我们这个曹洞宗子孙僧系,在咱们的宗脉世系表里面,子孙僧系的祖师就是福裕。所以人家说,曹洞永化堂,永化堂的宗风,或者是辈分,如果是永化堂弟子都知道,是福、慧、智、子、觉,也就是永化堂子孙僧系的第一代就是“福”字,福、慧、智、子、觉。那么,他的创宗祖师即是刚才说的福裕。
因为当时遵循的是四方丛林这个寺院的制度。那么,禅宗由二祖开始就已经是远离了少林寺。其实只有禅宗初祖在少林寺,也就是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驻锡、在少林寺圆寂。到了禅宗二祖以后,一直到了福裕禅师,都是在四方丛林当中传承佛法。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过程呢?因为就是由南北分宗引起、导致,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然后在佛法当中又分了南传、藏传,由于丛林制度,导致这个法脉的传承远离了祖庭。到了福裕禅师以后,有感于法脉传承的重要,或者是为了维系法脉传承的单一性,那么又回到了少林寺,建立了子孙丛林,开启了少林子孙僧系。所以,少林寺以前的辈分是没有的。为什么是没有的?因为少林寺以前也是四方丛林,比丘与比丘之间没有师徒传承,因此就不存在辈分不辈分,可能这个人是某个寺院的第几代,那个人又是其他寺院的第几代,所以是很杂的。四方丛林嘛,所以没有什么师徒关系的。
除了在唐初那个时候,由昙宗和尚,是隋唐之争,昙宗和尚组织了罗汉堂弟子,去为当时的唐王,后来的唐皇李世民护驾,所以有了十三棍僧。在此之前,少林寺的罗汉堂弟子抵御倭寇,为驻锡地的四方守护平安。除了抵御倭寇之外,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隋唐之争的时候,昙宗和尚率领少林罗汉堂弟子为李世民护驾,也就是为唐朝立下了护驾之功。从那个时候开始,少林寺受到了历朝历代的推崇,而且从那个时候开始,少林寺的住持称为“方丈”。
后来一直到现在,现在任何寺院,就咱们汉传佛教来说,其实只有一个寺院可以称方丈,那就是少林寺。其他地方任何寺院的住持都不能称之为方丈,都只能是称为住持。因为方丈他是必须是要皇帝追认,或者是皇帝的册封。为什么这样呢?你看到咱们少林寺,曾经从二十八代,总共有四代没有方丈,也就是说,少林寺其实从清朝的末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三任国家主席李先念,这个过程当中是没有方丈的,都称为住持。所以到了德禅方丈,就是说,是由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给他颁发了,其实方丈是个国家荣誉,因为他意味着是“出朝方丈,入朝国师”,有这么一个说法。所以,德禅方丈他本身是少林寺的子孙僧系的第三十一代弟子,但是他就任第二十八代方丈。为什么呢?就是在清朝末期,一直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李先念主席之前,少林寺没有接受国家政权层面上的这个名誉,所以一直就没有方丈。后人就说到了,就会有一种困惑,德禅方丈既然是三十一代,那他为什么是二十八代方丈?中间穿插一下啊,跟大家讲述一下这么一个过程。
回到了刚才所说的,少林寺从福裕禅师之后,有了作为子孙僧系,也就是所谓的辈分,所以到了我这一代是第三十二代,也就是第三十二代子孙僧系的弟子,也称之为永化堂第三十二代弟子。那么,子孙丛林由福裕禅师开创以后,承接佛法衣钵,法脉由此单传,保持了法脉的正统和它的唯一性。
讲到这里呢,大家就应该有一个粗线条的认知。少林寺的辈分是从哪里来的?就是说,是从福裕禅师在洞山接了曹洞衣钵,这个时候有感于在四方丛林的佛法传承的制度当中,法脉传承不能够保证它的唯一性。因为之前,曹洞宗出现了二、三十位第二代祖师;之前出现道全变成了曹洞宗的第二代祖师;后来又出现了把五家当中的曹洞宗纳入到南岳这一支,等同于南传的禅宗;同时又对青原行思这个法脉传承的地位,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一方是明确青原行思是六祖,但是更多的成为定论的,认为是定论的,是南传的慧能是禅宗的六祖。由于这样种种的混淆法脉传承的原因,它的根源在于四方丛林,在于它不能够保证佛法传承的唯一性;也就是必须要保证这个法脉,必须从这个地方、这个辈分传下去的,除此之外,其他的都不具备法脉传承的资格。那么,福裕禅师就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了、创立了子孙丛林,他也就成为了子孙僧系的祖师。由此,福裕禅师因为创立了子孙丛林,由洞山回到了少林寺,回到了祖庭,他驻锡祖庭成为住持,开辟了子孙僧系。从此以后,法脉传承一直在永化堂。
当然,在少林寺内同时保持着四方丛林的制度,分为永化堂、东禅堂和西禅堂。现在,少林寺已经关闭了永化堂,所以上一次,有一个拍摄组去少林寺找永化堂找不到,其实永化堂已经关闭,因为永化堂的传承法脉已经不在少林寺,因此必须关闭永化堂。少林寺除了永化堂之外,最早延续四方丛林的制度的是西禅堂,也就是四方丛林的僧众到少林寺西禅堂驻锡挂单,常住僧腊超过十年,他就可以在少林寺并入子孙僧系的辈序,但是他不得进入永化堂,这时候他们进入了东禅堂,因为西禅堂主客,东禅堂是主。由西禅堂转入了东禅堂,也就是说,他们在少林寺是可以永久地驻锡,同时他在驻锡少林寺期间所收的弟子,可以排序少林寺子孙僧系的辈分辈序,但是他不得进入永化堂。所以,现在少林寺的住持永信,他就是东禅堂的弟子,他并非曹洞正宗,因此,他不是永化堂的弟子。是这样的。
这里面再穿插一个称谓。为什么刚才说,汉传举国上下只有一个方丈,其他寺院不可以称为方丈?其实,“方丈”不是后人解释的那样。后人解释就是,“丈”就是说在寺院里面住持住的地方很宽,以丈来量,所以称呼“方丈”。其实不是这样的,估计大家也不清楚方丈是什么意思。住持,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住持就是住持,主持寺院的住持,也就是寺院里面的首座。方丈,为什么称之为方丈呢?祂是一种佛,在这个人间,在娑婆界践行佛法的最高称谓,最高称谓也就是体现了祂的最高修为。最高修为是以心来量,我们凡人把心称为“方寸”,你看,寸,寸上是尺,尺上面是丈。那么,俗人是称为方寸之心;到了称为方丈,意味着祂的修为,祂的心性已经是通融。这个时候就不称之为方寸,祂的心是方丈。所以这个方丈的称谓和方丈的意思,是这么个意思。这就是方丈的称谓是怎么回事。
这里再做一个交代,就是说,从福裕禅师创立了子孙僧系以后,全世界各地所有的子孙丛林都是曹洞宗。这个大家也可以清楚了。以后,我们到了哪一个寺院,说这个寺院是子孙丛林,那么肯定是曹洞宗的。所以,全天下所有的子孙丛林都是曹洞宗的。
曹洞宗呢,现在宗脉最鼎盛的是在日本和韩国。当然,曹洞宗的寺院在中国是最多的,但是由于受到种种的社会限制,所以曹洞宗的传承受到了很多制约,反而在日本和韩国得到了弘扬,因为社会环境允许曹洞宗的宗风得以在日本和韩国发扬光大。所以,曹洞宗现在在中国也只是这个法脉的象征。这一点,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点伤感,也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四方丛林本身就不具备法脉的唯一性,所以很多的僧众也都来自于四面八方,那么佛法的法裔传承显然是由曹洞宗,由子孙丛林。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导致了现在曹洞宗在中国只是一个法脉传承的象征,也就是只保留了它的法脉的绵延不绝,这就是我们今天曹洞宗在这里的境况。那么,曹洞宗在日本和韩国是得到了的发扬。曹洞宗呢,现在行常大和尚就是住持日本的曹洞寺。
在良介住持洞山的时候,有一位法名叫瓦室能光的日本僧人到洞山求法,他在洞山整整住了三十年。在此期间,本寂已经回到了洞山,他又在本寂禅师座下,因为那时是四方丛林,他只是来参学,只是来求法,他跟良介禅师没有师承关系。那么这个时候呢,他跟本寂禅师就有了师承关系了,他皈依了、依止了本寂禅师。所以在洞山驻锡了三十年以后,他回到了日本,创立了日本曹洞宗。所以在日本所有的寺院都只有曹洞宗,没有其他宗系。这个瓦室能光,就是日本曹洞宗的开宗祖师。那么,福裕禅师回到少林寺创立了子孙丛林,随之,第二个延续这种丛林制度的,就是日本的所有寺院都更为子孙丛林,所有子孙丛林的住持都由永化堂派驻,现在是行常大和尚。
在同一个时代,有一个新罗僧人,新罗就是现在的朝鲜和韩国,他的法名叫利严,也到了洞山,法裔本寂。他回到了朝鲜以后,在朝鲜的须弥山盖了广照寺,那个时候称为须弥山派。利严禅师回去以后,原来的所谓须弥山派也更为曹洞宗。现在的韩国的所有寺院虽然保持了须弥山派,但是所有寺院也都是延续着子孙丛林制。
到了公元的13世纪初,日本又有一个道远和尚到少林寺归宗,他在少林寺受戒,随之回到了日本,当时日本的人口也不多,当时的日本仅仅只有四座寺院。当他到少林寺受戒回去之后,短短的半年时间,最鼎盛的时候,曹洞宗的信众达到了两千多万。所以在日本,把曹洞宗推到了极致的,最鼎盛的是道远和尚。
这就是曹洞宗,从本寂一直到福裕,以后我会把这个过程当中的历代祖师跟大家都讲清楚,其实在咱们这个宗脉世系表里面已经列出来了,每一代每一代都有谁。但是这里穿插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包括一些重要的,现在混淆不清的一些定论,在这里跟大家讲。那么,曹洞宗的状况和子孙僧系,意味着是曹洞宗的衣钵传承,永化堂意味着子孙僧系的衣钵,永化堂意味着一大藏教的传承。
中途稍事休息,喝一口水。
师:好,我们接下来继续啊。大家基本上对从佛法的东渡,到少林寺永化堂的确立,承接了佛法的正传心印,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了。
因为我们要追溯曹洞的渊源,这里面再穿插一下。现在几乎所有的对曹洞宗的宗脉传承的著作,都把现在的曹山等同于原来的曹山。上节课已经讲过了,现在的曹山已经不是原来的曹山了。那么现在又穿插一个,跟大家说,现在的洞山也并非原来的洞山,现在的洞山也已经不是原来的洞山了。洞山,应该是从良介禅师开山,一直到了清朝的康熙十一年,也就是1672年,这个时候,洞山寺更名为普利寺。到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洞山的三十八代住持是叫海寿法师,这也是一个重要人物。洞山的三十二世住持海寿法师在洞山竖起了“佛在性中”,现在这个大匾还在。因为之前,包括现在,咱们都在说“佛在心中”,而这块匾写的是“佛在性中”,不是“心” 中了,“性”,佛在性中。这就有了一个新的说法,佛在性中。
说到这里呢,有哪一位可以来归纳,来讲一讲,佛法传承,从释迦牟尼付法于摩诃迦叶,到今天,它的传承脉络是怎么回事,永化堂是怎么来的,永化堂意味着什么?哪一位可以来讲一讲。
惟恕:我记得是这样的,师父。从释迦牟尼付法给摩诃迦叶;然后,到了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付法给二祖慧可大师;从慧可一直传到五祖弘忍大师;弘忍是传孙不传子,到青原行思禅师;青原行思传下去是到洞山良介禅师以后,洞山良介禅师的付法弟子是曹山本寂;曹山本寂传出曹洞宗,这个曹洞法脉的延续三百年以后,出了雪庭福裕禅师。雪庭福裕禅师回到少林寺,创立了子孙僧系的丛林。在子孙僧系丛林里面,开始了永化堂的传承,福、慧、智、子、觉;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德禅方丈,然后是我们的华藏宗,由师父创立华藏宗,这么一个脉络。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当时日本的瓦室能光和朝鲜的利严禅师,分别把曹洞宗带到了日本和朝鲜,使曹洞宗建立了日本的分支和朝鲜的分支。那么当代的朝鲜曹洞宗,朝鲜的禅寺全部都是曹洞宗的法脉,也是子孙僧系的法脉;当代的日本曹洞宗是由行常大和尚住持。这是我的记忆,请师父指正。
师:嗯,归纳得很好。还有哪一位,归纳一下,消化消化。
辅宗:前面几位都总结归纳了一下整个的传承。我从这个传承当中有一些体会,看看是不是合适啊?就是从释迦牟尼佛的传承来讲,到了达摩东渡,那么也是释迦牟尼佛在娑婆界的一个分支到了中国,它也是整个佛法传承的一个主脉。那么,到了东土之后,这个随着东土佛法的六祖一花开五叶,整个的法脉来讲就是广为的流传,但是真正的主脉是在青原行思的传承之下,然后到了本寂创立了曹洞宗。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体会就是,之所以创立曹洞宗,立一个新的名,也是因为在四方丛林当中如何识别这个主脉的需要,所谓的完成认祖归宗的一个过程。那么,后续再传承到今天,我们的上师再创立华藏心宗,包括向永化堂的认祖归宗这么一个过程,创立这个新的宗门,其实也是向各界来宣照这个正总持门的存在,和祂的对后续法脉传承的一个明确和演化。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合适啊?
师:是的。看起来,大家这几天都通过对这个法脉的传承,说到了今天,有一个从脉络上,已经知道法脉的传承是怎么样传承的。它的这个传承的过程当中,从纵向的历史过程,包括一些在历代混淆不清的一些公案,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了。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版权所有,转贴、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