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上下无非一心

发表时间:2010-08-10
作 者: 吴泽恒 字体大小:
本師2010年8月10日開示

这个心呢,它不是说你我的心,它是天地一心!为什么说天地一心呢?我们经常讲同体大悲,心造万缘,心造万法。那为什么这么讲?四方上下无非一心。众生是一心,众生包括了佛。这个心是不增不减,分别在于念。有念无执,这个时候是寂空。你如果说无念,那这块石头比你还无念,那你说石头是“佛”啊?它是没念的,那它的境界比你高吗?只不过是众生有情、有念而已。心是没有,也是有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不增不减、非色非空。

所以,你们千万不要被某些层面的一些词汇偷换概念。一说你的心、我的心,那我的心是一堆肉团,是心脏,你说心脏它会想东西吗?它不会。你把心脏移植出来,它没有什么思维记忆。思维记忆在这里(大脑),那你说这里(大脑)是心吗?这就是意识,这就是念。只不过你把六根识转为了圆通智,把圆通智进入了平等智,平等智进入了妙觉智。这就是转识为智的过程。

那么,所谓心的载体、心的功用就在于念上,也就在于智上。所以呢,究进去,在心的分别境上你是无心可觅的,你找不到心的。如果你说生物功能的心脏代表心,那里只是肉团。那你说整个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更多的是你的神经系统产生的。而你的神经系统,它自主并不存在。用句很简单的话说,咱们的肉身本身就是四大组合而成,本身就没有一个“人”。本身就没有“我”的存在,因为“我”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由皮肉筋骨、血液组成的,组成一个“我”。

由此,再推进一步,心并不存在,因为“心”的概念,并不是指心脏,而是指你的“藏识”,是有始以来的知觉、智觉。那么以此来说,心就是整个思维系统,你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的信息,或者是所有的因缘,都集中在你这个“记忆系统”当中。那么好了,如果以现在的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就是指“神经系统”。但神经系统它又是没有,它不存在,它依附在我们的身体当中。那首先你要明白,你都是由四大组合而成,是不存在的,那何来神经系统呢?它更不存在。

那么,这是从“本我”上讲;从便宜(bian4yi4)上讲呢,所有的信息,你的信息能量的捕捉、分析、加工,你前前后后,完全是你受外界和自性两相刺激,产生你的意识和觉识。那这个时候你就很明白:哦,心到处都是,到处都不是。

那么心的概念,你们千万要注意,心不是名词,它不是一个实相。因为你如果限在名称上,你将局限于这个名词的功用,以相来说,它只是一个生物器官。那为什么《论心》上讲,四方上下、古往今来惟此一心,它就是这样,它无处不在,你又觅无踪迹。随之于你以识转智,你到了圆通智,到了平等智,到了妙觉智,那什么都是你,又什么都不是,心它是这个。

为什么说三心不可得?因为它本身觅无踪影,了无所得,但它又无处不在。它在与不在取决于你本身的思,取决于你以念去造。心它是如如不动,不增不减的。所谓心能生万法,心能造万法,是以你的智(前提是你的识已经转为智了),这个时候因缘而生。心动或者是念动,或者是神经系统动,是不是因念而生啊?由于你自身的生物功能的变化,或受外界信息所刺激的时候,以你自身的阅历与认知得出一个答案,得出一个认知,加上你本身自我系统的这种反应,形成了一个对事物的判断和认知,由此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相,所谓的法。

所谓修心,实际上是性。那就落到我十几年前讲过的一句话,浓缩成一句很简单,大家都能理解的一句话,“有念无执,称之为空。”空就是性。但是,它是能生万有的,空不是没有,空是妙有。什么是空呢?空就是性,性空。那什么样才能空性呢?有念无执。什么叫明心呢?明心是空加无住,有念无执就是见性。用这样的表达实际上很简单,也很通俗,也绝对是根本。到目前为止,你很难找到这种表述方法,这是最根本的。

如果你老是在究什么心啊,什么念啊,色啊,空啊,八辈子你也跳不出这个圈。要不你就是执相于心,如果执相于心,那只是心脏,一团肉。随之四大一分离,这是烂了的一团肉,没有什么用。如果你说思维系统是心,那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头,把这个大脑,这个思维系统说成是心呢?无处不是心吗,四方上下,古往今来惟有一心,只不过我们把它说成“心”这个“名词”。从宗教层面上,要让全世界觉有情去理解它,你不能以心去表达,你必须以性去表达。如果以心去表达,如果依照我们这种表述方法,那就会直接理解成为心脏。要以性去表达,所以叫“空寂法性”。所以心是这样的概念,它不是实相的概念。

众生一心吗,实际上很简单,心在动和我在动,首先呢,心在动是由于我的存在,我不存在的话,心是不会动的。那心它为什么会动?是“因”而动,如果无因,它不会动。比如说,这个凳子它无因,它自己没有感知;石头也是无因,它没有感知,因此它不动。“修成不动心”,我在佛教界很少批驳他们,以后我会逐步披露,很多都在胡说八道:“不动为心。”那石头它是不动的,这个心有什么用?它没办法去造万物,只有相、没有用;只有体、没有用。所以,是不是追到根源来,心就是性?回过头来说,“心在动”就是“因在动”,因为如果是无情、无我它是不动的。有我的存在,我知吗,感受到我的存在,我周围的存在,这个存在是因的存在。是不是因为我感知到周围一切的存在以后,我形成了一个概念:有这么多人,这是沙发,这是茶几、茶杯,这个人是男是女,穿什么衣服。因此而动,这就是因。

既然这是因,以因来论心的话,这个心也是你的,也是我的,也是它的。四方上下惟此一心,它并不能把心分为我的、你的,不是的。“因”的缘起是因为“我”的存在,“我”的存在是因为有“因”的存在,它(沙发)不知道我坐在这里,因为它无因,也可以说是无情。首先是我存在了,你存在了,他存在了,这么多人存在了,形成了当下一心。那么这个当下一心能分割我和你吗?是不是四方上下都是一心?这就是完整的空,这就是“性空”,也就是所谓的“空寂”。首先,空不是没有啊,所以这个时候是性的概念。如果你用心的概念去理解是可以的,但你不能以相去理解它。如果以相去理解它,那只能是一个心脏。

为什么会有华严和净土之分呢?为什么会有密部和显部之分呢?不过是顺应万缘方便法门而已。然后,我们这是究竟地,究竟地是无相,是无分别。无分别就是最后要达到的妙觉智。妙觉智之前,你首先要达到平等智。现在佛教界只不过是达到圆通智这个境界。最终必须要进入平等智,进入平等智才能即身成就,达到妙觉智。

(有人提问鸡和蛋的先后问题。)因为鸡的本来不是鸡,蛋的本来不是蛋,不能说它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你说是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男人、女人的本来就不是人,这个你从轮回上是很清楚的,你原来就不是你,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你只不过是个续发。如果你在续发里去追根,你肯定没办法去追到原初的,只能在原初里去追根。

其实我对你们很淡定,你们就去绕吧,你们要明白:什么是究竟,什么是根本。刚才的心和现在的心是不是一样?是一样,但相不一样,又进来几个人,但心是不变的,有你的存在,有因的存在,这个时候是心生万法,万法由此而生,对不对?万法万相。一会又走几个人,又是一种相,又是一种法。

发表回复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