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觉学《宗门品》之六——五位君臣(二) (2012-12-31)

觉学《宗门品》之六——五位君臣(二)

2011年7月10日

师:今天延续昨天的课程,继续跟大家宣讲曹洞五君臣。昨天我们讲了一部分,也就是开头,阐述了五君臣它其实是代表了曹洞宗的五种修持次第,讲了正、偏、偏正、偏中以及最后的兼带。

今天我们接着昨天晚上的课接着讲,五君臣的第一颂叫“初悟”,也称为“初关”。初悟由正中偏开始。正中偏我们昨天讲过,正中偏代表的是什么呢?谁能够回答?

学子:师父,是背理就事。

师:是的。正中偏为初悟世界。

这里面有三句话,大家可以记住:

三更初夜月明前,

莫怪相逢不相识,

隐隐犹怀旧日嫌。

这三句其实是体现出正中偏在初悟时侯的境界,也就是说初悟的时侯,回到我们刚才所提问的,初悟的修持次第的现状,它是背理就事。那要如何体现呢?其实就体现出理,也就是事理或者佛理。理包括了仪规,包括了正见、正知识、正念,也就是说,初关的时候一切都是依照严格的正见、正知识、正念、正定,以八正道为初关的基础。所以这里面呢,理,也就是说事理、佛理、物理是正的,依正法,依正知识而修、而参、而悟。但是,这个悟是要“偏”的,因为它是正中偏,从这里面来理解。正,意味着理要正,那么悟是要偏的。因为你如果是正理,然后你再正,这个时候你所悟的只是理而已,只是悟理而已,你没办法去勘破初关。

所以往往你们在修持的时候,很容易落入所谓的正见当中。比如说,在修持的时候,在入定的时候,进入悟境的时候,尤其在进入初关闭关的时候,在关房之中,在悟境之中,它会出现与理不相关的东西,或者说你的心念呈现出来的,可能是你累世的痕迹,可能是过去、现在与未来将要发生、已经发生的一些事相。这个时候,你如果是按照逻辑,按照思维去悟的话,那么你只是在理中悟,你没办法去勘理;也就是你只能在因当中,以因去追因,以因去说理,你无法去明因了果。所以这个时候体现出了正中偏,就是以正理、以正念,但是以偏悟,也就是说理要正、悟要偏。

上面三句,我刚才讲过的。“三更初夜月明前”,你看三更的时候月亮还没出来,这个时候夜是黑的,明月前嘛,月明的前奏,那就是黑暗的嘛;但是它已经到了三更,四更天的时候,有时就是日月同辉嘛。这个时候就体现了,在悟境当中体现出理,由于你依的是正理,那么在悟的时候,正理它是有尽头的。因为所谓的理,任何的表述,它并不能够代表它真实的本来,所以你不能在理相上去打转。这个时候就意味着,你在勘悟,还没有把这个理勘破的时候呢,这个悟境就相当于三更初夜,但是月亮还没有升起,这个时候,夜里,也就是你的悟境是一片漆黑。

这就是第一句话,就是“三更初夜月明前”。你是什么都不知道,你是糊里糊涂,你是说不清楚,似有似无,也没着没落,你没有一个点可以落,抓不住任何物,也抓不到任何东西,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修持人定力的时候。往往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呢,你说他有念的时候、有执的时候,他在想尽一切的破念、破执,当他一但无念、无执的时候,他没着没落,他不习惯了。他一定得去抓住一件东西,去抓住一个悟境,去抓住理,去抓住一个相,然后还是,噢,有我的存在,有相的存在。这个时候呢,其实你又落入了理。所以这一关,初关当中,在我们修持人来说是必须要记的。

重复讲,就是一句话,“三更初夜月明前”意味着你进入了真实理地的勘悟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灵性、你的悟境、悟性还没有完全呈现,但是已经萌芽。那么事相和理相已经成为过去,这个时候你的悟境会出现像黑夜一样,没有光明,看不到什么东西,一片空寂,没着没落。

这个时候一定一定千万记住,不要没事找事!本来有念、有执,你想去破念、破执,可一但到无念、无执的时候,你不习惯,你一定要找一件东西来呈现,你要看一个佛像啊,或者要看一个什么感应啦,这些等等,这个习障一定要破!要告诉你们,就是在月明的前夜,明月将要出现的时候是黑暗的,这是一个悟境。

这里面呢,初关为什么叫正中偏呢?它必须要你依照正法、正理、正念、正精进而修、而堪,而在悟的过程当中,你千万千万不要去执着于这理,不要去执着于这个相,当悟境出现,一片空寂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找回一个相,找回一个执着,这个时候就自然,自然就很快明月会升起,你就出现了一片光明。这就是初关之路。

那么第二句呢,叫“莫怪相逢不相识”。这句话来源于禅师,他的原话是“虽然同共住,到底不知名。”虽然共同地住在一起,但是彼此都不知道谁是谁。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噢,这个假我和这个真我虽然是一体的,但是在堪悟之前,彼此都不认识。也就是说,初关未破的时候,你不认识你的本来面目,你不知道你这个肉体的我是谁,也不知道这个法身的我是谁。其实肉体的我和法身的我是同一个我,同住,但是他们互不相识。这就在修持当中,禅宗的第一关参悟:“我是谁?”

这是禅宗的初关,参悟,也就是说,不管是如来禅,还是祖师禅,它的参悟的第一关就是:“我是谁?”那就是刚才所说的,“虽然同共住,到底不知名。”那么,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你在初悟禅关的时候,其实突破了第一关,那就是知道“我是谁”。明白这个色身的我和法身的我,究竟是怎么回事;是色身的我认识了法身的我,同样使法身的我认识了色身的我,达到了体用一如。

这个时候呢,在初关的悟境当中,意味着出现了种种悟境的时候,意味着你会面临着相逢不相识。为什么这么说?这个初悟的景象就是这样的,你有时候会觉得色身的你是真实的存在,但是你一进入另外的维度空间,回到了过去与未来,或者到了他方世界,你这个时候又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你在他方世界的这个形象,这个法相,和你这个肉体是两回事,是不一样的,不是一个人的。但是他确确实实又是以你的肉身,以你这个假我的闭关为前提,才有这个法我的存在。

所以在初关当中的一个悟境,往往是很多很多人,两三千年来,能够破初关的人其实是为数不多的,或者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的。因为他往往会错过,由于:一、依止的法门有漏;二、依止的上师不圆满;三、闭关的资源不完备。所以,往往这一关就很难过。因为他始终在我与他,他与我之间,法身和肉身之间,一念回来是色身,一念进入了悟境呢,是法身,两者互不相干,还依然不认识,这个时候,你这个初关就意味着你不能过去了。所以两千多年来,真正能够勘破初关的人,我刚才说了是为数不多,其实严格地说是寥寥无几的。就是刚才我所说的这几个原因,导致了他没有办法去认识和勘悟这个真我和假我。其实真中有假,假中即真,一念之间色身、法身与应身,是三身合一。但是,如果法门有漏,上师不圆满,闭关的资源不充足,那么恐怕你就过不了这一关,因为这个时候你隐隐约约地老是会恋旧。所谓的恋旧,就是你会留恋,或者说你会执着贪念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这些感知,贪恋于你现实所拥有的想法、思维、亲缘、业障,因此,往往你就错过了这个机会。

比如说现在,你们这些已经获得了莲花品的这些初地菩萨,都已经是闭关了。那么你们很清楚,在闭关房当中,在某个悟境当中,你会很清楚地,很强烈地感知到和悟到,包括真实地感应到时空的重叠。虽然你在房间,但其实这个时空已经不是了,这个空间已经不是那个房间了。对不对?那么你在他方时空,你呈现出来的种种法相,你在听法,你在修持,包括你在行禅,你在施法,这些等等,都是你的法身的体现;可这又是因为你的色身去闭关,以色身在闭关为根本。你说这个时候是假还是真?究竟是色身是假,还是法身是假?这个时候,往往很多很多其他的修持人,其中也不乏我们禅宗历代的禅师,他们都没办法去勘破初关,也就是因为他在这个时候,过多地去判别思辨,执着于眼耳鼻舌身,这个时候执假为真,那么初关可以说就宣告了失败。

当然,当你依正理、依偏悟、依正精进、正法门、正上师,那么必定你就会在初关当中,你就破了初关,你就获得了戒品。这个时候呢,自然而然你就会知道,原来的我、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色身的我和法身的我,相当于母子的关系。所以,在悟境当中,有,那就是有,它是真实不虚的;没有,它就是没有,它绝对不是虚幻。包括你们有些人,在闭关房当中到了祖庭,参拜了祖师,见了师爷,师爷给你们授法、授戒,这些是真真实实,不容有丝毫虚妄。它有就是有的,没有就是没有的。但是,如果你一但落入思辨,以正理去思辨,这个时候你就会认假为真。

有一个不太为人知的一个公案。有一位禅师叫无闻聪,问笑岩禅师:“子之父母何在?”实际上就是说,“我这个色身的法身在哪里?”这个时候,笑岩禅师跟他说:“有则有,无则无,只是佛眼觑(qù)不及。”就是当你定神要看的时候,你已经看不见了。所以,“若见即非真”,如果真正见到,真正把这个法身拿回来,那么他不是你的真父母,因为他是随缘而现,随愿而现。那么这个法身他不会因为你看见他,回到你这个色身,把你的色身变成法身,那不是的。如果把你的色身变成法身,那是另外的一个境界。

有一句偈语来描述初悟,也就是正中偏,叫:

本来真父母,历劫不曾离。

起坐承他力,寒温亦共知。

相逢不相见,相见不相识。

为问今何在,分明举似师。

第一句是“本来真父母,历劫不曾离。”这一句,大家平时可以多去参悟。

因为在初关当中,这首偈语其实已经是说得很清楚,加上我刚才的这些解释。其实大家都知道,如果是依照文字道理,包括去习人口慧,他们所说的,包括他们所研究的,这个理虽然也要依据,但是在用上,对你来说是全然无用的。如果你要完全依这个理去修,那就是妄心作用。所以我一直不反对你们去博览经典和经书,但是我绝对一直反对你们依照前人所说的,去参照前人所说的,认为那就是这样的。其实那是别人的,那是别人吃剩的饭,那是别人吃过的饭,跟你没关系。你只能是作为参照,但是你如果认为那个是真理,那你就是在鹦鹉学舌,对你的修证没有任何的作用,所以执着下去就会形成我知障。

在初关当中,你会不断地去强化你的所知、所闻、所执,以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去干扰你自身的法性,以这些所谓“正理”,所谓“经典”、“学说”,去妄加评判在悟境当中所出现的东西,甚至你会去妄加评判法门和评判上师,导致了你执着于所谓的理和佛理、佛经,而去诽谤法门和毁谤上师。因为这些理和实证是两码事,是两回事。

你在实证的时候呢,虽然是要依正道、依正理,但是实证是悟“偏”的,不能够依照你的所知去悟,你的所知,悟来悟去,还是你的所知,还是理,还不能成为体,不能成为用。所以这一步,是要使你在悟当中,完完全全去地去抛弃你的已知,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执我障的放下,以悟能所事来代表你的真实,对一切一切的理,在悟当中,不要有任何概念,因为它在悟境当中是没有内外的,它是没有景象的,是纯粹空寂的。因为你在悟关当中,你已经进入了他方时空,它已经是他方世界的规律了,他方世界的种种和现在的所谓三维世界的事、理、相是不同的,是不一样的。你不能够以你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去用在他方世界上,比如这方世界是水,他方世界是琉璃,它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时候,必须要以空寂、无念、理知与平常,依照上师的印证,才能够彻底地显现出你的真知,才能够打开你的根本智慧,才能够觉照,才能够达到通宗的第一关。这就是五君臣当中的第一颂,叫初悟时,也有人叫初悟,也有叫初悟世界,其实后边两个字是后来加的,就是“初悟”,也叫“初关”。

以后要注意,就是我一直不反对你们博览群书,但是反对去执着于前人所说的事理、佛理去持证。

好,大家可以稍事休息,接下来咱们讲第二关,请大家不要离开这个房间。

师:好,现在我们接着讲第二关。第二颂是“偏中正”,也叫“悟后起修”。也有不少曹洞宗的典籍当中,说是悟后功夫,其实应是悟后起修。刚才第一颂是初悟,讲到了正中偏。现在是悟后,也就是重关,是偏中正,三句话:

失晓老婆逢古镜,

分明觌面别无真,

休更迷头犹认影。

这个起修,在五君臣当中是属于偏中正,也就是勘悟、开悟、见悟以后,再以你的广行六度起修,去使空和有合一,也就是空能够成为妙有,以你的此体能够启用。为什么叫偏中正呢?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所有的境,你所具备的次第,已经决定了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你的智慧已经有别于现在这个欲界,乃至色界的事理,你已经能够接近直达究竟。那么你的对事物、对因缘、对因果的洞察是有别于常人,有别于常理。这个有别,其实是代表真。因为世人、世俗,他不能知道,不能通晓因果,而你已经通晓。你的见地、你的修为、甚至你的言行举止,都会因为你所证得的果地和次第,体现出了与世间的俗人不同,也就是与世不同,那么,这就是所谓的“偏”。这个偏,其实就已经是见道,已经是见悟了。

因为刚才第一关的时候说到了正中偏,也就是“理正”、“悟偏”,这个“偏”,咱们不能以字眼上来认为是“偏颇”,不是的,它是有别于这个眼耳鼻舌身意的认知,直接地直达你的究竟根本。那么你对凡世间事物的缘起性空,你能够接近于通晓,了了分明。因此,你是勘因,而不勘果,知道了过去、现在、未来,知道了事物的发展规律,知道了万事万物的因果关系。所以你的所作所为,都是直达究竟。

这个时候呢,你的认知,包括你的言行举止,肯定是与众不同的,肯定是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是相当得孤独的。但这个时候是要你偏中正,这个“正”又回到了俗世间。因为当我们自身还没有离开欲界,还没有离开娑婆,还没有离开有情众生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度的体现,这个度的体现,那就是在当下的度,“正”。这就包括了咱们的所作所为,必须要去符合于当下,必须要审时度势。虽然你知道这个结果会怎么样,但我们普度的是有情众生,必须是在众生可以认知、可以接受的基础和前提下,你才能够去引导众生,去打开他们的智慧,使他们能够走上一条梵天之路。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一个偏中正。

我以前讲过,在重关的时候,为什么要让你独处?因为,你还没有完全三身合一的时候,你的行为举止,在俗人当中来看是很怪异的。比如现在,我们很简单的辟谷济善,在有些俗人来说,他就觉得很怪异啊,你不吃饭,你还能够干活,你能够不去执着计较什么,你能够平白无故地去无我布施,甚至你的时日颠倒。你的这些种种种种的行为,会让世人认为你很乖张、很怪异,认为很不能接受,甚至会认为你的认知有问题,或者认为你的精神系统出现了问题。

所以在重关的时候,为什么要求你独处、闭关?就是说,你还没办法达到真正的彻悟究竟、返璞归真的时候,你所遵循的是法界的规律;可是你的色身在人世间,你的所做所为未必世人能够去接受。这就是在破重关当中,体现的第一个悟境。

接着就是悟后起修。因为你破完重关以后,这个悟后起修,那就是偏中正了,就在人世间广行六度,以人成即佛成,以广行六度、无我布施、无畏布施作为你下一关的资粮。所以这个时候,虽然你的本性已经开悟,但是,你真正的大智还没有完全顿开。你的智力,也就是说,你的启用功力还不是完全圆满与充足。这个时候你就会经常地受到习性的侵扰,或者会经常受到景象夺心,或者受到人言、别人的行为所左右。

这里面呢,也是在咱们禅门当中,也是两千多年来,也是这一关,是更少人能过的。正因为他受到了上面所说的这几个方面的左右,第一,因为他的大智还没开,还不具备大圆通智,那么他这个体用的次第还不完全的充足,这个时候他经常会以一个愿心,起个愿,有时候他往往不成功,现在要施展一个什么样的法度,要去做一件什么事情,应身启用,但是有时候他会失败,他会没效果。这个时候他自己会打击自己,认为自己不行,或者认为法门不行,或者认为这个路径有问题,不相信自己的开悟,对法门存疑,对大智存疑,就会遇到第一个问题,自己打击自己,因为这个大智还没开嘛。所以,他有时候就会在启用上是失败的,不成功的,而且往往第一次启用肯定失败。这个时候呢,你如果由于这样的原因,你就体现出你的认知,或者是你的逻辑,以你这个习性和习气来侵扰你本身的法性,这个时候你又回去了。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

第二,会被这个景象夺心。这个,所遇到修为人比比皆是。咱们平时、闲时在修禅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什么叫无畏,什么叫禅定,什么叫智慧,但是你突然遇到了一个人力、外力无法左右的时候,你会被这个境相夺你的清净心。比如突然有个人来骂你,让你遭遇了一个非难,这个时候,如果你定力不足,你很难去保持你如如不动的心境,你的言行和举止就已经被这个外相和外缘所牵引,随着外相走,这是第二点。

然后,或者会被别人的言行举止所左右,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别人的贪嗔痴慢疑施在你身上,你会起相应的反应,你会去和他进行相对应,受他的左右,这就是很多很多的修持人,此关,因为他更多的是自身不遵循,或者说他没办法去适应欲界众生的规则,他就会受到了这三个方面的打击,所以他就不能够圆达,也不能够达到事理圆融。

所以这个时候,所谓的偏中正,是要告诉修持人,应该保护自己的空明和空灵,把这个内外的景象都化为空明,也就是“化空内外”,以化空内外来滋养、涵养你的法体和道体。这个时候,自然就能够达到了“觉照不昧”,所以逐渐逐渐就能够念念相应,就能够随声救苦,就能够念念相应、念念启用。这个时候就已经真正地达到了体用双运和悲智双运。

所以在偏中正当中,刚才所说的这三句话,第一,“失晓老婆逢古镜”。这句话怎么解释呢?失晓其实就相当于失明的意思,不是失聪,是失明,就是盲的。一个失明的老婆婆,给她一面铜镜,她看不见的,因为她失明了。其实第二句,“分明觌(dí)面别无真”,就是说,其实你看不看,你都是那个样,你不要分别镜中的你和镜外的你,不要去分别。你时时保持镜内和镜外都是一如的,都是一体的,都是无分别的。不管是成也好,败也好;不管是誉也好,毁也好;不管是喜也好,乐也好,它都是一个样,你没有必要拿那个古镜去照,其实你是在做无用功,因为你照不出来,也不让你照,里外都是一如的,你要达到这样。

所以这第一句话就是说,相当于你在这个悟境当中,比喻是一个失明的老婆婆,你拿一个古镜,这古镜对你来说是没用的,所以你不要拿它,不要去企图用这面古镜来照照自己好不好看。因为你本来就是这样,你本来就是如此,所以“分明觌面别无真”,它不真也不假,本来就是,所以让你“休更迷头犹认影”,因为这个古镜照出来不过是一个影嘛。

所以往往呢,很多人他要用镜子来照,其实他是以这个“影”来确认他这个“真”。我们照镜子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嘛,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我们欣赏的就是我们映在这个镜子里面的影,然后依照这个影来收拾一下自己的脸面。但是,这个镜毕竟是这个镜,这个影呢,你照与不照其实都一样的。那么,你如果认为你要依这个镜子来照出你的身影,然后去认这个影是真的,你就会不断地在对着镜子里面收拾你的脸面,你是永远的不满意,因为你会收拾得更好、更好、更好、更好,你会永远的不满意。所以最后呢,你会执着于你的影,而忘记你的身。为了让这个镜子高兴,为了让这个镜子的影好了,你会失去你的本真,因为你会去取悦这个镜子,你会去打扮自己、去伪装自己,无非是通过这个影,你来达到自己的心理暗示、自我满足。如果是落入了这个套,你永远是执着于影,与你的真没关系。

所以这三句话,向大家阐明了,修持进入重关的时候,必须要记住的,或者必须要去分辨清楚的,这个重关的境界和你在重关当中,你自身的境理,你自身的悟境,你自身在见悟起修当中,你将会遇到的问题,你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在第二颂当中,偏中正里面来体现出来。

那么,如果你能够去直达究竟,你如果不依靠这面古镜,不要去在意于景象,不要在意于人言,不要在意于现实,你始终保持你固有、本有的、本真的空灵,它自然而然,道自然成,自然而然就能够启用,就能够开大智,就能够念念相应,就能够悲智双运,自然而然就能够达到这个次第。

所以在偏中正当中,是让你悟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次第,悟后怎么样起修,在起修的过程当中,你将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你要怎么样去面对,怎么样去对应它,怎么样去解决它,然后达到破重关,达到通宗破关,也就是达到通宗第二关的这个境界和次第。这就是五君臣当中的第二颂,偏中正,也就是悟后起修,也即是重关。

接下来是第三颂,也即是“正中来”。正中来,它的这个次第就相当于牢关,也相当于进入了八地以上的不动地。在咱们宗门当中,其实你证得了初关就是八地,就是不动地,永不退转;那么到了重关呢,他依然是八地,依然是永不退转;到了证法身,他也依然是八地,依然是永不退转。因为从八地到十地,它是不会通过第八地、第九地、第十地到佛果,它不会的,它是直接的由八地,直接的由不退转、不动地直达正等正觉、佛果。这就是在重关和牢关当中,都是处于在八地直达佛果的过程。

所以第三颂的正中来,即是说是牢关,这个牢关即是证得法身证法,最重要、最重要的即身成就的修持次第。在正中来当中,依然有三句话:

无中有路隔尘埃,

但能不触当今讳,

也胜前朝断舌才。

刚才所说的第三颂正中来是证得法身证法,也就是这个次第、这个牢关,是使你真正的即身成就,证得三身合一,也就是法身呈现。这个时候也称为“证位”,也叫“归位”。

为什么要说是证位和归位呢?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法身呈现。比如说,你原来乘愿而来,你是某某菩萨,甚至是某某佛,在你未证法身之前,你尚未知晓,还未能到位,未能证位,未能归位。但是一旦你破了牢关,你已经知道你是谁了。这个时候在他方世界的你,和这方世界的你是合一的,你可能此刻在此方世界宣法,同时在他方世界,在同一时间也在宣法,在宣同样的法;在此方世界的受众在听,在他方世界的受众依然是在听,所以无刹不现身。这个时候,因为你已经归位了,即可以无刹不现身。

“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这个说的是前半部分,你的三身合一、就位的过程。“无中有路隔尘埃”,怎么说呢?虽然来路是飘渺的,但是它隐隐约约已经出现,已经呈现了,只是它隔了一层膜,一层蒙尘,一层尘埃,仅此而已。也就是你这面窗,你一推开,那么来时路自然而然就呈现出来。这个来时路,有和无其实没什么两样,本来如此。

“但能不触当今讳”,为什么要说这一句呢?为什么说这两句是前半部分的三身合一的过程,而不是以后?第二句“但能不触当今讳”,其实就是说,噢,你既然明了了你的前身,但是在佛法当中,在法脉传承当中,你不能够让当世知道你是谁,或许你让当世猜测你是谁,你自己不能承认你是谁,你必须要隐晦。不管用什么方式,你不能去触及,因为你呈现的还是这个色身,更多的时候还是色身。可能你在他方世界是不同的法身相,但是在此方世界,绝对绝对不能够去呈现出你的法身和你他方法身的相,因为这个时候你刚刚在三身相应的过程。

最后一句是“也胜前朝断舌才”,这也就是说,你已经是真正的三身合一了,已经是即身成就了。这个时候“也胜前朝断舌才”,就是你以前是什么什么,这已经无需去分辨,也无需去诉说,因为本来就是这样,多一句就是多了,少一句也就是少了,本来即如此。

在破牢关的过程当中,它有着,第一,它会体现出你的尊贵位。也就是说,在十方三界任何时空,你都是尊贵位,前提是你曾经是乘愿而来,你有了法身住法,所以你肯定是尊贵位,这是第一。第二,它会体现出一个“无中”,左中右的中,也叫“无中正”。什么是无中正呢?就是说你这个尊贵位,你始终是处于有和无,可有和可无,此地和彼地,只不过是因缘不同,所以呈现出来的位不同,你不恒定于、恒住于某一个空间的尊位,是这样的。

那么,当你进入了这个次第以后,意味着你已经是以现世的色身证得了即身成就,或许你本身就是成就的,或许你本身就是罗汉,你即身成为佛果;你本身就是菩萨,你即身成为佛果;甚至你本身就是他道众生,唤起了、累积了,好不容易地在本世获得了一个人身,那么你通过这个色身的修持、修证,你也已经是拥有了你的三身,也拥有了即身成就。这就是牢关。

所以这个牢关呢,当达到了这个境地以后,在咱们这个永化堂当中,历代祖师证悟的,他的地位是尊不可犯,犯即污染。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就是如果有人已知来犯尊,那么他是即堕恶道。然后,尚需回应,就是你拥有的,在你还没有进入涅槃之前,你所有的善都是要去回向给众生的,都是要替众生去承受种种种种的业报和苦报。然后是从坛享有,从这个坛门、坛边,以侧中去体现它的真实妙有,其实这句话也就是说,以一切的假象去体现出一个真相,然后是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就是宣法陀罗尼。所以最后是无声“断舌才”,这个时候你一切一切的语言,以大陀罗尼、大陀罗智,去达到应会心会,而一切的一切无需借助于任何的外缘,也无需借助于任何的外相。

这个时候你已经是入圣位。因为你已经入了圣位,对于这个圣位,刚才所说的,在通宗第三关的牢关当中,其实依然是在处于第八不动地,因为你的色身还没涅槃。你的色身还没涅槃之前,你所体现的都是第八不动地。同时,即使你已经证得了正等正觉,佛果,或者是十地,你呈现出来的依然是八地菩萨,依然是不动地这个戒品,因为你还是在住世娑婆。只是你在涅槃的时侯,你是由第八地到第九地,或者是你由第八地到第十地,或者是你由第八地到了佛果。这是在你进入涅槃的时候,祂才可以呈现出来。

所以到了破牢关的时侯,是在闹市中来,因为你在闹市,在人群之中去广行六度,去回向众生,你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循声救苦的菩萨,就是大菩萨。你以菩萨之身立于不动地,你面临的和面对的一切众生不同的相,甚至对你呈现出不同的相,你都永远处于不动地,直至到你进入了涅槃,进入了灭度。这就是第三颂的正中来,是第三品,第三颂,就是我们所说的牢关,就是证得了法身证法的。

好,今天我们讲到第三颂,接下来还有第四和第五,因为是君臣五位嘛。最后这两位留着到下一课。

现在我给大家放一段佛乐,请大家清明地静听,或者可以随诵。

师放佛乐与经咒内容: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大佛顶首楞严咒]

(第一会)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写 南无萨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钐

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跢鞞弊 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喃 娑舍啰婆迦.

僧伽喃 南无卢鸡阿罗汉跢喃 南无苏卢多波那喃 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

南无卢鸡三藐伽哆喃 三藐伽波啰.底 波多那喃 南无提婆离瑟赧 南无悉陀耶.

毗地耶.陀啰离瑟赧 舍波奴.揭啰诃.娑诃娑啰摩他喃 南无跋啰诃摩尼

南无因陀啰耶 南无婆伽婆帝 卢陀啰耶 乌摩般帝 娑醯夜耶 南无婆伽婆帝

那啰野拏耶 盘遮摩诃.三慕陀啰 南无悉羯唎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摩诃迦啰耶

地唎般剌那伽啰 毗陀啰.波拏迦啰耶 阿地目帝 尸摩舍那泥.婆悉泥

摩怛唎伽拏 南无悉羯唎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 多他伽跢俱啰耶 南无般头摩.

俱啰耶 南无跋阇啰.俱啰耶 南无摩尼俱啰耶 南无伽阇俱啰耶

南无婆伽婆帝 帝唎茶.输啰西那 波啰诃啰拏啰阇耶 跢他伽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 南无阿弥多婆耶 跢他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无婆伽婆帝 阿刍鞞耶 跢他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无婆伽婆帝

鞞沙阇耶 俱嚧吠柱唎耶 般啰婆啰阇耶 跢他伽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

三补师毖多 萨怜捺啰.剌阇耶 跢他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无婆伽婆帝 舍鸡野.母那曳 跢他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无婆伽婆帝 剌怛那.鸡都啰阇耶 跢他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帝瓢.南无萨羯唎多 翳昙婆伽婆多 萨怛他.伽都瑟尼钐 萨怛多.般怛嚂

南无阿婆啰视躭 般啰帝.扬歧啰 萨啰婆部多.揭啰诃 尼揭啰诃.羯迦啰诃尼

跋啰毖地耶.叱陀你 阿迦啰密唎柱般唎怛啰耶.儜揭唎 萨啰婆.盘陀那.目叉尼

萨啰婆.突瑟咤 突悉乏.般那你 伐啰尼 赭都啰失帝南 羯啰诃.娑诃萨啰若阇

毗多崩.娑那羯唎 阿瑟咤冰 舍帝南 那叉剎怛啰若阇 波啰萨陀那羯唎

阿瑟咤南 摩诃揭啰诃若阇 毗多崩.萨那羯唎 萨婆舍都嚧 你婆啰若阇

呼蓝突悉乏.难遮那舍尼 毖沙舍.悉怛啰 阿吉尼.乌陀迦啰若阇

阿般啰视多具啰 摩诃般啰战持 摩诃迭多 摩诃帝阇 摩诃税多阇婆啰

摩诃跋啰盘陀啰.婆悉你 阿唎耶多啰 毗唎俱知 誓婆毗阇耶 跋阇啰.摩礼底

毗舍嚧多 勃腾罔迦 跋阇啰.制喝那阿遮 摩啰制婆.般啰质多 跋阇啰擅持

毗舍啰遮  扇多舍.鞞提婆.补视多 苏摩嚧波 摩诃税多 阿唎耶多啰 摩诃

婆啰阿般啰 跋阇啰.商揭啰制婆 跋阇啰俱摩唎俱蓝陀唎 跋阇啰.喝萨多遮

毗地耶.干遮那.摩唎迦 啒苏母.婆羯啰多那 鞞嚧遮那俱唎耶 夜啰菟瑟尼钐

毗折蓝婆.摩尼遮跋阇啰.迦那迦波啰婆 嚧阇那跋阇啰.顿稚遮 税多遮.迦摩啰

剎奢尸.波啰婆 翳帝夷帝 母陀啰羯拏 娑鞞啰忏 掘梵都 印兔那.么么写

(第二会)

乌(合牛) 唎瑟揭拏 般剌舍悉多 萨怛他.伽都瑟尼钐 虎(合牛) 都卢雍 瞻婆那

虎(合牛) 都卢雍 悉耽婆那 虎(合牛) 都卢雍 波啰瑟地耶.三般叉.拏羯啰 虎(合牛)

都卢雍 萨婆药叉.喝啰剎娑 揭啰诃若阇 毗腾崩.萨那羯啰 虎(合牛) 都卢雍

者都啰.尸底南 揭啰诃.娑诃萨啰南 毗腾崩.萨那啰 虎(合牛) 都卢雍 啰叉

婆伽梵 萨怛他.伽都瑟尼钐 波啰点阇吉唎 摩诃娑诃萨啰 勃树娑诃萨啰.

室唎沙 俱知娑诃萨泥帝(口隶) 阿弊提视婆唎多 咤咤罂迦 摩诃跋阇.嚧陀啰

帝唎菩婆那 曼茶啰 乌(合牛) 娑悉帝薄婆都 么么 印兔那么么写

(第三会)

啰阇婆夜 主啰跋夜 阿祇尼婆夜 乌陀迦婆夜 毗沙婆夜 舍萨多啰婆夜

婆啰斫羯啰婆夜 突瑟叉婆夜 阿舍你婆夜 阿迦啰.密唎柱婆夜

陀啰尼部弥剑.波伽波陀婆夜 乌啰迦婆多婆夜 剌阇坛茶婆夜 那伽婆夜

毗条怛婆夜 苏波啰拏婆夜 药叉揭啰诃 啰叉私.揭啰诃 毕唎多.揭啰诃

毘舍遮.揭啰诃 部多揭啰诃 鸠盘茶.揭啰诃 补单那.揭啰诃 迦咤补单那.

揭啰诃 悉干度.揭啰诃 阿播悉摩啰.揭啰诃 乌檀摩陀.揭啰诃 车夜揭啰诃

醯唎婆帝.揭啰诃 社多诃唎南 揭婆诃唎南 嚧地啰.诃唎南 忙娑诃唎南

谜陀诃唎南 摩阇诃唎南 阇多诃唎女 视比多诃唎南 毗多诃唎南

婆多诃唎南 阿输遮.诃唎女 质多诃唎女 帝钐萨鞞钐 萨婆揭啰诃南

婆多诃唎南 阿输遮.诃唎女 质多诃唎女 帝钐萨鞞钐 萨婆揭啰诃南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茶演尼.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摩诃般输般怛夜 嚧陀啰.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那啰夜拏.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怛埵伽嚧茶西.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摩诃迦啰.摩怛唎伽拏.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迦波唎迦.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阇夜羯啰.摩度羯啰 萨婆啰他娑达那.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赭咄啰.婆耆你.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毗唎羊.讫唎知

难陀鸡沙啰.伽拏般帝 索醯夜.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那揭那.舍啰婆拏.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阿罗汉.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毗多啰伽.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跋阇啰波你具醯夜.具醯夜 迦地般帝.讫唎担

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鸡啰夜弥 啰叉罔 婆伽梵 印兔那.么么写

(第四会)

婆伽梵 萨怛多.般怛啰 南无粹都帝 阿悉多.那啰剌迦 波啰婆.悉普咤

毗迦萨怛多.钵帝唎 什佛啰.什佛啰 陀啰陀啰 频陀啰.频陀啰.嗔陀嗔陀

虎(合牛) 虎(合牛) 泮咤 泮咤泮咤泮咤泮咤 娑诃 醯醯泮 阿牟迦耶泮

阿波啰提诃多泮 婆啰波啰陀泮 阿素啰.毗陀啰.波迦泮 萨婆提鞞弊泮

萨婆那伽弊泮 萨婆药叉弊泮 萨婆干闼婆弊泮 萨婆补丹那弊泮

迦咤补丹那弊泮 萨婆突狼枳帝弊泮 萨婆突涩比(口犁).讫瑟帝弊泮

萨婆什婆唎弊泮 萨婆阿播悉么(口犁)弊泮 萨婆舍啰婆拏弊泮 萨婆地帝鸡弊泮

萨婆怛摩陀继弊泮 萨婆毗陀耶.啰誓遮(口犁)弊泮 阇夜羯啰.摩度羯啰

萨婆啰他娑陀鸡弊泮 毗地夜.遮唎弊泮 者都啰.缚耆你弊泮 跋阇啰.俱摩唎

毗陀夜.啰誓弊泮 摩诃波啰丁羊.乂 耆唎弊泮 跋阇啰.商羯啰夜 波啰丈耆.

啰阇耶泮 摩诃迦啰夜 摩诃末怛唎迦拏 南无娑羯唎多夜泮 毖瑟拏婢曳泮

勃啰诃牟尼曳泮 阿耆尼曳泮 摩诃羯唎曳泮 羯啰檀迟曳泮 蔑怛唎曳泮

唠怛唎曳泮 遮文茶曳泮 羯逻啰怛唎曳泮 迦般唎曳泮 阿地目质多

迦尸摩舍那 婆私你曳泮 演吉质 萨埵婆写 么么印兔那.么么写

(第五会)

突瑟咤质多 阿末怛唎质多 乌阇诃啰 伽婆诃啰 嚧地啰诃啰 婆娑诃啰

摩阇诃啰 阇多诃啰 视毖多诃啰 跋略夜诃啰 干陀诃啰 布史波诃啰

颇啰诃啰 婆写诃啰 般波质多 突瑟咤质多 唠陀啰质多 药叉揭啰诃

啰剎娑.揭啰诃 闭(口隶)多.揭啰诃 毗舍遮.揭啰诃 部多揭啰诃

鸠盘茶.揭啰诃 悉干陀.揭啰诃 乌怛摩陀.揭啰诃 车夜揭啰诃

阿播萨摩啰.揭啰诃 宅袪革.茶耆尼.揭啰诃 唎佛帝.揭啰诃 阇弥迦.揭啰诃

舍俱尼.揭啰诃 姥陀啰难地迦.揭啰诃 阿蓝婆.揭啰诃 干度波尼.揭啰诃

什伐啰 堙迦醯迦 坠帝药迦 怛隶帝药迦 者突托迦 尼提.什伐啰

毖钐摩.什伐啰 薄底迦 鼻底迦 室(口隶)瑟密迦 娑你般帝迦 萨婆什伐啰

室嚧吉帝 末陀鞞达嚧制剑 阿绮嚧钳 目佉嚧钳 羯唎突嚧钳

揭啰诃.揭蓝 羯拏输蓝 惮多输蓝 迄唎夜输蓝 末么输蓝 跋唎室婆输蓝

毖栗瑟咤输蓝 乌陀啰输蓝 羯知输蓝 跋悉帝输蓝 邬嚧输蓝 常伽输蓝

喝悉多输蓝 跋陀输蓝 娑房盎伽.般啰丈伽输蓝 部多毖哆茶 茶耆尼

什婆啰 陀突嚧迦 建咄嚧吉知 婆路多毗 萨般嚧诃凌伽

输沙怛啰 娑那羯啰 毗沙喻迦 阿耆尼.乌陀迦 末啰鞞啰建跢啰

阿迦啰密唎咄.怛敛部迦 地栗剌咤 毖唎瑟质迦 萨婆那俱啰

肆引伽弊.揭啰唎药叉.怛啰刍 末啰视.吠帝钐.娑鞞钐 悉怛多.钵怛啰

摩诃跋阇嚧瑟尼钐 摩诃般赖丈耆蓝 夜波突陀.舍喻阇那 辫怛(口隶)拏

毗陀耶.盘昙迦嚧弥 帝殊.盘昙迦嚧弥 般啰毘陀.盘昙迦嚧弥 哆侄他

唵 阿那(口隶) 毘舍提 鞞啰跋阇啰陀唎 盘陀盘陀你 跋阇啰.谤尼泮

虎(合牛)嶹 都嚧瓮泮 莎婆诃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波罗竭帝,波罗僧竭帝,菩提僧莎呵。

12841 03:29:35

1May 03:29:43

顶礼毗卢遮那法身佛!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

顶礼曹洞历代祖师!

1May 03:29:57

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

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版权所有,转贴、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post_id in /customers/f/6/e/huazangcenter.com/httpd.www/wp-content/themes/huazangcentre/functions.php on line 1121

发表回复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