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顿渐心印三昧

何来菩提明镜台,
心性岂容将分开。
若以色空证真假,
顿渐到底皆尘埃。

心宇 书于戊寅月二十一子时。
重入尘世首示众学子,
希望参悟此“不二真谛”,
斩断内外魔障,心归清净,性证光明!
参悟此偈时,应参照慧能、神秀证悟偈。

渴望 (悟孝): 恭展《宗门品》 即如佛垂面前, 净虑清心融入佛意妙旨,佛言即吾言。
百千亿劫难遭遇之究顿成就大总持,岂是以凡心已意轻慢而可得矣……
慢己即慢佛,恭己即恭佛,若己无戏弃,心即自在佛。

觉学《宗门品》之一缘起

12841 说: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
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
觉学《宗门品》之二禅宗

师:理论如果不能结合实际,就是空洞的。大家都知道,华藏是源于曹洞。今天跟你们讲一讲曹洞宗的渊源,好不好?
众:想听。师父,我们想听。
师:好的。今天跟大家讲一讲,因为咱们都是属于佛门弟子,华藏的渊源来自曹洞宗。那么,给大家讲一讲曹洞宗它的渊源。在群里面,大家都是佛门弟子,当然有些弟子,也有些学子。佛教入世到现在接近三千年,传到了现在,大家都知道,现在是末法时代。这个末法时代,它的体现的是无佛住世、无正法传承,然后是邪魔外道,主要是在这里面体现出末法。那么,最根本的一点,主要是体现了一个方面,就是无佛住世、无正法传承。……
觉学《宗门品》之三曹洞宗

师:前天跟大家讲到了禅宗。从释迦牟尼创立了一大藏教,将心宗赋予摩诃迦叶以后,佛法的法脉传承,一直延续到了菩提达摩,称之为这个心宗的第二十八祖。随后,二十八祖东渡到了中土,在中土广布心宗,如是衣钵相传到了五祖,也就是到了禅宗五祖。从禅宗五祖开始,禅宗分为南禅、北禅,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渐修和顿悟。这个南禅、北禅分别的一个教称,称为洞山和曹溪,也即是说,北传以神秀为首座的传承称为洞山,南传以慧能为传承的这一系脉称为曹溪。
今天继续跟大家讲曹洞宗的渊源。
前天已经讲到了,禅宗在唐代达到了顶峰的时期,由于神秀接受了当时的武则天皇帝之邀,到了京师,上至帝王,下到庶民,都掀起了修持禅宗和研究禅宗的风潮,所以咱们禅宗从中国的发展史上最鼎盛时期是在盛唐。刚才所说的由神秀和慧能依渐修和顿悟,将禅宗……
觉学《宗门品》之四永化堂

师:接下来跟大家再进一步地阐释曹洞宗的宗源。前两次讲到了禅宗,在禅宗当中分为南北禅的时候,好像在跟大家交代了“五祖传孙不传子”这么一句。这里面,尤其是在有关禅宗的五宗当中,后人有很多的说法,有很多不同的表述,甚至是出现了对相关的历史人物,也就是曹洞宗的创宗乃至祖师,也出现了前后混淆这样的情况。尤其是流传在禅宗当中,对禅宗阐述比较全面的著作《五灯会元》里面,分别都说到禅门曹洞宗的创宗,以及曹洞宗的分支分派。其中最具争议的,也可以说最不可思议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有一个《传灯录》里面,居然是在曹洞宗的第二代传承当中,总共有接近三十种说法,也就是表述了,或者说传记记载,在曹洞宗第二代有二十七人,也就是说有二十七种说法。……

觉学《宗门品》之五五位君臣(一)

师:接下来呢,本来想再继续讲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咱们是渊源于曹洞宗,那么曹洞宗的一个核心的宗风是“五位君臣”。不知道大家以前对“五位君臣”有没有了解过?这一块是要做交代的,虽然大家都是华藏心宗,但是,对于曹洞宗的五位君臣大家是要了解的。
惟恕:听说过,但是不清楚。
师:还有谁能够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所了解的五位君臣究竟是怎么回事?
咱们先讲一部分。因为现在已经是四点了,讲起来曹洞宗五位君臣,是要做很详细的交代的。今天我们接下来还有一点时间,先讲一小部分。
曹洞宗的五位君臣,这个“五位”分别是以偏和正来表示,所谓的“偏”呢,代表的是现实世界;“正”代表的是真如本体;“偏”代表的是现象世界,“正”代表的是真如本体。那么这……
觉学《宗门品》之六 五位君臣(二)

师:今天延续昨天的课程,继续跟大家宣讲曹洞五君臣。昨天我们讲了一部分,也就是开头,阐述了五君臣它其实是代表了曹洞宗的五种修持次第,讲了正、偏、偏正、偏中以及最后的兼带。
今天我们接着昨天晚上的课接着讲,五君臣的第一颂叫“初悟”,也称为“初关”。初悟由正中偏开始。正中偏我们昨天讲过,正中偏代表的是什么呢?谁能够回答?
学子:师父,是背理就事。
师:是的。正中偏为初悟世界。
这里面有三句话,大家可以记住:
三更初夜月明前,
莫怪相逢不相识,
隐隐犹怀旧日嫌。
觉学《宗门品》之七 五位君臣(三)

师:昨天我们讲到了曹洞五君臣当中的第三颂,即是“正中来”。“正中来”,证法身证法。其实到了曹洞五君臣第三颂的时候,已经是走完了整个祖师禅的过程。进入了第三颂,进入了“正中来”体悟,也即是意味着你已经证得八地以上果位,已经通宗第三关。这个时候,你已经是获得了金刚不动地,获得了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无余涅槃境。但是你在未进入灭度之前,你依然是凡身,你依然受制于四大,依然受制于众生业力,依然存在着累世的痕迹。
从进入了第三颂,咱们来回顾一下禅宗历代祖师,祂们经历的涅槃境。从释迦牟尼到菩提达摩,这每一位的佛菩萨祂们的涅槃境,也就是祂们灭度的时候,都是呈现出有余涅槃相,也都是不敌累世和众生的业障业力所牵。祂们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这样的法度向世……
觉学《宗门品》之八密 宗

师:我们前几天讲了咱们的宗门品。在讲宗门品的过程当中,我们披露了禅门当中的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那么,我们铺开了对宗门品的讲述,其中,在这个五颂当中,没有讲到秘密禅。在这几天,先后有不少密传的同修,也就是修密宗密法的同修要求讲一讲秘密禅。
所以今天到场的,也应该有藏传密宗的大德在这里。我在讲课当中,其实完全是靠一些记忆,可能会出现一些偏误的地方,所以,今晚在场的密宗的同修,你不妨当我讲到出现偏误的时候,可以直接在频道里打上字给我更正。
虽然说,咱们现代称为藏传佛教,或者称为密传,称为密宗,其实我在前一段时间都已经讲过,就是在一大藏教当中,禅宗密法是密传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密也好,显也好;汉也好,藏也好,包括了汉传、南传、藏传、显教、密教,其实都是一大藏教。所以我们视……
觉学《宗门品》之九有相三密与无相三密

[师播放《梵音:释迦牟尼佛心咒》,同时敲磬。]
[师敲六声木鱼、一声磬。]
师:今天我们接着昨天的课程,继续。
昨天我们讲到了藏传佛教的历史,以及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相互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接着讲藏传佛教当中的密宗,所有的佛教徒都知道,或者说严格的界限,在当代的佛教徒都知道,藏传佛教是密宗。那么通过昨天(讲课),大家都已经很清楚,藏传佛教其实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为地把它类别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说法。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藏传佛教是密宗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也即是说,无论是汉传、藏传和南传,都是一大藏教;一大……
觉学《宗门品》之十定、密、禅

[师敲六声木鱼,三声磬。]
师:在前几节课当中,我们讲到了密宗,也就是秘密禅和秘密乘当中的有相三密和无相三密。今天要跟大家讲述一下密从何来;怎么样才能体现出密印;怎么样体现出有相三密当中,所呈现出来的果地;以及如何达到真正地进入有相三密的修持。
首先,在修持次第上,大家要清楚是这四个字,是“密从定来”,也就是无定将不能入密。没办法达到禅定三昧,也就不可能谈到密印的修持和密法的修持,那就是无定将不能入密。
那么,既然是密从定来,针对现在诸多的修持密法和禅定,或者说,现在很多人为地把一大藏教分为禅宗和密宗,所以今天要跟大家阐述一下,这个禅和密是一个什么关系?在阐述禅和密当中的关系,第一个开宗明义地,大家要清楚,第一是“密从定来”;第二是“禅……
觉学《宗门品》之十五修持戒律

摘要:在有相三密的修持中,共有九大类修持不如法的原因:一、口诀不能成就;二、观想本尊不能相应;三、修而无果;四、轻慢护法;五、忿怒本尊修持不成;六、功德和福德漏尽;七、修而却退;八、能力不圆满;九、未得加持。每大类中皆有九条,共九九八十一条。
师:我们持续地讲了有相三密的修持方法以及有相三密的修持次第。这两天来收到了很多修持密印的同修发来的咨询,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修持密印的同修,修持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是来咨询的同修,多数都是修持过程当中,不能够达到如期的结果,或者是在修持过程当中,出现了如法不应法的状况。那么,总起来呐,应该是在一些认为的如法,其实有些不如法的地方。……
觉学《宗门品》之十六 浴 关

师:今天跟大家讲一讲,无论是显教还是密教,先说显教,在进入了禅关三摩地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牢关或重关时,在密教当中是进入空行,悲智双运的闭关之前,必须要经历一个“浴关”,也叫“般舟行”,般(bo)舟行也称作浴关。
在我们上次讲完有相三密以后,这段时间收到了不同教派、不同宗门的一些同修,都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当修持进入了一个境界的时候,尤其是进入法性合一和三身合一的时候,这个闭关是必不可少的,闭关是直接决定修持者的成就。那么,闭关的仪式和规仪,也就决定了在闭关期间能否证得法性。也就是说,闭关的法要,如果你掌握不了,闭关就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