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Heart

心乃万象之主宰。佛家注于明心,道家注于修心,儒家注于存心,皆不离心为道。其心有二性,一曰人心,二曰道心,也即有“惟危”、“惟微”之别。世人不得心传者,只知“道”在心中,不知“心在何处”,故多执脏腑气质之心。守心而执象,理欲交驰,圣凡不分,理气难辨,无怪“劳心而无所成”。

道心,也谓心法。道心唯静止无为,乃为天性,也谓无极混沌,如如不动,阴阳未判。然人心者,皆感物而动,见境情生。其性为欲性,其心即尘心是也。是故,欲养道心,莫善于寡欲,渐之心性合一,神形专原,则道心居也。

道心之性,人人皆有,而拘于气禀,蔽于物欲之中。转为欲心为重,以此即失却道心,而忘于心法。因而圣人传心,即传其未生之心境,无为之心法,此法无相无形,至简至易,平常心是也。

华藏无相法门,专授潜固有之心,本然之性。本性者,无为佛性也。佛者,具统体大道之智慧。性者,人人皆有而具之佛心。尽其心者,即知其性,知其性者,则知宇宙十方世界之察。

存其心,养其性,可以知天地。天人万物本同一体,天统四时,心统四端,天地具性,人性悉知,何患人不能尽其性而成圣也。

华藏法门,由尽性致知入手,致知即明理是也。致知之功,由格物入门,格物又有事物及物欲之分。事物者,即流溯源学,经律三藏;物欲之物者,即末本之学,物质之辨,三维世之现实是也。

若格事物而忘末本,则落于执象,格物欲而不明心性之真、经藏之理,则落于顽空。

华藏徒众,若执有形心者,则血肉一团。此心随生而有,随死而无,一气不来,即成秽臭。此心并非不因生有,不因死灭,虚灵不昧之佛心也。若以知觉运动者为心,此心乃为危殆不安之心是也。而非澈妙难见之心,此即气质之心与本性之心而别也。

宇宙未判阴阳之时,气具于理,宇宙判分阴阳之后,理寓于气,理为气之主,气者理之充。物象非理象不生,理象非物象不显。理、气、象会于天、地、人,三相合一,心性合一者即为圣人。执相顽空,末本不分即为凡夫是也。愚人执于象,贤人通气,圣人明理。而三才皆汇,心性合一。

易学术数皆言先天后天,而未明详论,未明至理。故多谛于后天格物论者。

何为先天,生天者是。何为后天,天生者是。生天为理,至静而无为。天生为象,经纬者是。而经纬一气流行,默运四时,为宗动之后天也。

道心为理,生天者是,上应至静不动天,即是生天生地,恒而不变之天也。造此天者谓之圣域,三教归一者乃为理之同归也。

人心为气,上应宗动天而为后天者,此变乃有常之天,造此者谓之贤关,五官百骸,周天奇脉,有象可见之心。上应经纬,贤人之乐,伏人之心也。

若以血肉之心为心者,此心纵情逐欲,万事忧之,生死限之,无非苦也,何乐之有。

现今传心者,大都言心在于善,即是道心,心在于恶,即是人心。若如此论,则恶者事恶,其祸随之,恶有尽而祸也有终。善者事善,则福随之,而善尽福也有了。善恶祸福,唯念不同,然善恶随念之现,皆为凡夫人心也,而非心法之佛心。

如不得心法,则不能明善复初,了却因果轮回之法而穷尽理性,至命合虚。望同修者斟鉴,勿枉光阴也。

神形合一,道觉归虚,具妙空境。此心还于万物统体之理。理无在无不在,而圣神合天之心,亦无在无不在。故能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有感而遂通天地。

人心之始,由降裹而生命,以禀受而有性,以应酬万事而有心,以感于万事而生七情而谓之情。命、性、心、情合之谓之一理也,则神形合一而生道心。理以覆昌万物谓之天,主宰万物谓之帝,以万物始终由共谓之道。

道者,无声无色,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体物不遗,两在不测,至隐至费,至微至显,无生万有,虚合至实,无始无终,无在而无所不在,无物不理而各得其理,至真无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无为而成,至理、至诚、至善也。

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理性,物有物理,事有事理。得理则治,失理则乱。知理之节文,可以制礼,知气之清浊,可以作乐,知理之尊卑、气之沉浮、象之进退,教民则谓之政,禁民则谓之刑。以赏为辅,以罚为弼,有终有始,本末不紊,先后有序。明于此,则三教合一理,万国一统也。

理者吾人之宗祖,气者吾人之父母,象者吾人之嫡系。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务,万法之宗也。若明于此,则三教一家,万法一源,如手如足,万物共融而各处其位,各司其职,天地人合一而无彼我之纷争。贤关圣域,可以同登,大同之世,即在今日。祈恳世人同感、同参、同为,则生灵万万之幸也。

千古以上,此心此理同之。千古以下,此心此理也同之。四海内外,宇宙渺渺,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血气之类,万物之源,此心此理无不同也。

儒曰存心,道曰修心,释曰明心。教虽不同,而心则一理。佛曰归一,道曰守一,儒曰一贯,道虽不同,而理则一心。故天地无二理,三教无二心。其文字不同只别于语音,其制度不同只别于乡俗。因人因事因地,变则通之,神而明之,因势而利导,此为圣人通权之变也。如不能权变,各守其道而斥他法,各据枝叶而乱迷根本,分门别户,冰炭相投而争端,虽人谋之不遂藏,亦是世运逆退,气消数尽在即。望吾等学人,各宜仰体。

若明心理而合五教为一教,连天下为一家,化纷争为揖让,上慰天心,下顺人意,此乃一大快事也。

化法之心法,而五教各有经典,各国俱有遗文,皆上世圣贤化民成俗,代天宣化之言。虽文有万异,而理无二致。学者应先明天人一理,真知真见,躬行实证。则自然心若悬鉴,见其文则会其志,无论释、道、儒、回、耶,皆可以登庭明心,澈其底蕴,而得心法命脉。

圣人量包天地,心含万物。凡厥庶民,视如同胞。教而化之,指其心,点其性,使之同归一道,同合一天,四方上下,古往今来,一道同风而不难致达也。此道行之一己则身正,行之一家则家齐,行之一国则国治,行于天下则天下平矣。

承教北海老人三会末后心法而得
曹洞居士心宇书于同学共参修

《论心》之内涵

发表时间: 1995-05-08 作 者: 华藏中心

学子:请您给我们讲讲《论心》。
老师:好象你们已经学习了《论心》。《论心》得悟,即证菩提。华藏的中心理论就是《论心》。《论心》其实是融合了八万四千法门的正总持门,就是说在修持上,任何教派、任何信仰都可以《论心》为依止,这是第一。第二,你们再详细地看下去,它是对佛历二五三四年到三一二零年(编者注:公元1990年至2576年,共五百八十六年)这一时间段整个人世的预测。因为讲穿了,它里面除了有修持的指南之外,同时也预测了人类的未来。所以好好去悟。我当然能讲,但我讲并不见得你已经懂了,只有自己悟到以后,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悟到的时候,才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论心》的要领,已经进入了毗盧性海。

学子:老师,请问“华藏心法……其一道心,其二愿心”,这是什么意思呀?
老师:天下者,是天下人的天下,既然是天下人的天下,就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团体能够一统天下,只能是共融和同融。所以华藏只不过是寻找一种符合人类生存的模式。当华藏发现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困扰的时候,或者当华藏已经意识到人类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的时候,就会以它的思想体系和思想方法去引导众多的人,朝着比较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模式走,去面对人生。

社会在不断发展,历史也在不断发展,我们今天提出来的观点和所做的事并不代表完全的真理,我们还在不断地发现,所以也在不断地规范。在这个时候,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万物共融,那你我之间还需要什么分别?我们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天下太平了。我在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曾经强调了“平等、清净和慈悲”,尤其是平等心。为什么这么讲?我记得佛陀释迦牟尼开悟的时候讲过一句话:“天下男子皆我父,天下女子皆我母。”虽然我们不可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是如果能够视别人的兄弟姐妹如自己的兄弟姐妹的话,就是四海一家了。在这个基础上,人类将没有纷争,也没有掠夺。当人类没有纷争、没有掠夺的时候,人类所有的行动都是朝向创造美好的人生,就不会窝里斗,无端地去浪费时间和精力,以至于到最后,自己苦苦经营起来的东西,被自己在一刹那之间粉碎掉。

华藏用种种方法因人施教,用种种方法劝导众人,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是希望我们作为娑婆世界的众生,不要再受一些无谓的、或者无明的纷争和无明的痛苦,说穿了,也就是希望能够共同地去开辟一个祥和的人生和祥和的社会。我们所修持的任何一种方法,围绕的最终目的即是修正行为,这是极其重要的。否则你每天修持打坐,然后睁开眼睛做人还是原来的那一套,还是抱着自己的习气,抱着自己的习惯,以自己的本位思想去为人处事,那在华藏门下你绝对一无所成。

老师:因为华藏门下理与意是相融的,也就是说心与性是相融的。当你的思维信息超越了三维的时候,你已经具有了某些信息能量,你的行为如果不能和你的思想达到同步,那么你始终摆脱不了三维空间的束缚。我们如果能够在修持当中扬弃自己的习气,做什么事情不要以本位思想去为人处世,就象刚才所讲的那句话,起码做到以一种平等和慈悲的心态,去面对你身边的所有事情,我认为,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会非常的样和。在这种情况下,你生活在社会当中受到整个社会的辐射,整个社会的信息与能量都是慈善和平等的信息能量,而这种能量将对你的人生,或者是对你本身的修持具有极大地正面冲击。这个时候,加上华藏心法中的各种方法的修持,你在一刹那之间获得大智慧和大神通,那是很容易的事情。

我今天的成就,百分之八十来自于我的学生。为什么这么讲?目前,华藏的学生遍布全球,当这么多的学生对我共同发良好意念的时候,那我获得的信息和能量将是无法估量的。如果这么多人都在骂我,那这种反面的信息和能量反馈到我身上时,它的作用也是无可估量的。当年我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我现在拥有的东西,那时候并不拥有。但是后来我拥有了,为什么呢?当我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对待我的学生的时候,我的学生也会用同样的心态来对待我,那么它的效果,就象我刚才所讲的,当这么多人对你有一个共同良好的祝愿的时候,你不成佛也得成佛,这叫“众生度佛”。没有众生就没有佛陀,同样,没有佛陀也没有众生。因为在成佛的路上,自觉觉他,最终达到觉行圆满,他必须以无我之作去普度众生,这样的话,他不断积累功德,最终才能达到觉行圆满,才能成佛。以我们现时的话来说,是众生给他创造了条件。

我以前在山里修持,本身并没有回向这个社会,我并没有向社会付出任何的劳动,而反过来却得到了众生的供养,我吃的、住的、穿的都是众生给我的,如果没有这些的话,我不可能有今天的修为。同样,我获得了众生的供养,当我成就的时候,就必须加倍地回馈给众生。所以两者相辅相成:佛度众生,众生度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个道理,我认为在修持路上是这样,在平凡的生活当中也是这样: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你付出;当你想要去钻别人的空子的时候,同样,别人吃亏了,你也在吃亏。所以我们华藏的基本理论是行人间法,人间法最好的教材就是在人世当中去学。华藏法门里有两句话,“出世不离世,入尘不染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