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5日 —— 反闻自性  契入禅妙

1祝福 02:38:34

万念归一,一归何处?

1祝福 02:39:32

万念归一,一处归心

sky:刚才祝福打的这句话,“万念归一,一归何处?”我记得年初在锡地的时候,在上师身边,我曾经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上师是这样回答的,说,应该“有义参,无义悟。”希望这句话也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实际上,这句话真是画龙点睛之笔。“万念归一,一归何处?”“心归一处,一处归心。”实际上,它们之间也有内在的关联,都可以引用上师这句话,“有义参,无义悟。”这已经给我们点明了如何参学,如何参悟进去,以什么样的心境,达到参禅。

1祝福 02:45:20

自性不曾离,只是不自知。要想见如来,破迷除障入。

sky: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天的感受吧。三四天前我曾经在此跟大家交流过,因为注意到上师在开示的时候反复提及了“有加无住”,以这四个字来阐释这种空性,那我们修持是一个明心和见性的过程。以前很早上师就告诉过我们,“空”是“有加无住”。在宗门品推出的时候,上师再一次地强调了这一点,所以,我也是在这方面尽可能地去领会。前几天就有一种感受,就觉得当自己真正用心去体会这句话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有加无住”这种空性,它是存在于万事万物当中的,而且时时刻刻都是呈现给我们的。只不过因为我们自身的六根、六尘,屏蔽了我们对“有”的万事万物当中,还达不到这种无住,有这种习性,类似于一个屏障一样,使我们不能够参悟到它的本质,当时是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但是不同的,那个时候是怎样的一个情形呢?是在游泳,在水里面,虽然是在室内,但是有太阳光照射进来,有水的波纹,挺漂亮的。当时我就在想“有加无住”,在万事万物当中,我现在能否体会到它呢?当时就能够感受到,似乎有所领悟,但是又没有能够完全地契入;能感受到当我起心动念的时侯,六根、六尘它的这种发动。而在这一刻,内心就忽然想到了上师,从心底对上师有一种本能的呼唤。就想到以前密宗的时候,经常会讲内心对上师的这种呼唤,祈请大恩上师。在那一刻,实际上就感受到了在这种内心呼唤的时候,是一种皈命,身心的回归,这和以往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而且我觉得为什么会选择这句话去参,这里面也有一种心境。就是上师所开示的这个接近于空性的阐述,它是一定能够帮助我们,就像以手指月一样,我们只要按照这个去参悟,一定能够通达到这种空性的。就是说,对上师有这种正信,然后自身又愿意去参悟它,也就是说,当我们参学的时侯已经可以包括了我们的信愿行,其实这三者是合一的。也就是说,当我们真正地对上师、对法门有了这种正信的话,那可能我们整个的生命都可以凝聚在这一念之中,我的整个生命都可以转化为这一句话,就真正地皈命在这个地方,去领会这句话。那这个时候,这句话就视为我的生命一样。那因为我们有了这种正信,有了这种愿行的话,那我的这个皈命里头也包括了我的慧命。这个时候去体会这个皈命,感受真的是不一样的。虽然是很朦胧的,参学过程的一个体现,但是都会觉得非常得受益,非常得欢喜。所以,也特别想跟大家一起来交流我们如何地参禅,因为毕竟我们是需要不断地提升,从道理上的谁对谁错,到一些心得体会的交流,我们要逐渐地提升到能够把这里真正地建立成参学的道场,更符合于禅,更符合我们心宗的一些核心的东西。

1祝福 02:52:42

pastedGraphic.pdfpastedGraphic.pdfpastedGraphic.pdf 顶礼上师

:……

12841 02:54:11

pastedGraphic_1.pdfpastedGraphic_2.pdfpastedGraphic_3.pdf

力克:师爷好!今天我们师兄弟参禅的时候,就说是接上师的心印,有的时候一瞬间接到的时候,就应该把它定位,定位之后再把它证出来。后来我说,我有一种感觉,这种分段的时候容易住,住在一种感受,或者是心境上,更本质的点,我有的时候一瞬间会感受到那种它似有似无的,它好象和上师的心是相通的,以那个心境去感受。后来我们就悟您说的理,您在文章里说过,无论谁来参禅,或者是不参,那是相的变化,天地一心是始终如一的。对天地一心我是有感觉的,想请你指引指引。顶礼师爷!

:天地一心你是什么感受?

力克:我的感受就是“上求佛法,下化众生”的那个心吧。我几次悟这个,好长时间在悟这个天地一心,我觉得只有到这个点上,我感觉是可以穿越时空,是那个实的感受,因为终极的天地一心我也体会不到。

:咱们现在就参参低级的和普通的天地一心。当你没有达到刚才所描述的那种景况的时候,“上与佛法相应,下与众生相融”这个天地一心的时候,那你平时的时候,比如说你现在在参禅,你怎么样体现出天地一心?你在吃饭,又如何体现出天地一心?心无处不在,天地无处不在。并不是说,在一个特定的时空才能够呈现出有天地和有心,天地和心它是无处不在的,它在任何时空都存在。那么就意味着你在一个任何的时空,只要你驻在这个时空点,或者说只要你驻世,你有我知的情况下,这个天地一心是存在的。

刚才这个话题,在你还没有达到“上与佛相应,下与众生相融”这个境界的天地一心的时候,你在穿衣吃饭,在说话,在聊天,在工作的时候,怎么样体现天地一心?没有生活禅,那就是破不了秘密禅的。大家思考一下。

sky:记得上师原来也讲过,禅是无处不在的,禅是没有造作的。刚才上师也给大家开示,如果没有生活禅,就破不了秘密禅。非常感谢上师!

:因为禅不等待,也无需等待,禅无处不在。如何体现出无处不在?既然禅无处不在,那天地一心也无处不在,只在于当下契入这个心境。说简单一点,禅它不等待,其实就像现在,我刚才跟某个人说话,可能我用我当时的方法,当时呈现出来的各种外相去对某个人,授予他一些心印,或者是给予一些点拨,那么这个时候,当下就是天地一心。你全身心地契入,这个时候,那就是以心印心了,而无需要等待,哦,师父他应该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法度,呈现出什么样的法相,穿上什么什么,要等到那一刻。所以,那一刻是不存在的,也不必等待的;所以,参悟就在于当下,在于无处不在中。

这两天大家的禅味是越来越足了,继续吧!

力克:师爷,请教您一个问题,我觉得面对上师的时候,我比较容易契入,因为这个时候我觉得我能够放下我的认知,能够直接去印心。但是面对没有上师的相呈现的时候,我感觉我都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去尽量空掉自己的东西。所以,我总觉得,您曾经跟我说过:老是靠上师,自己就没了。这个问题,就是刚才这个道场上,如何直接去呈现自己的心境当中,我感觉看到当下就不是那么容易进入的。请您开示,谢谢!

:在单位,领导在的时候是领导说了算,你是一个单位的副职,正职在的时候是他说了算,在临事决断的时候,当正职不在的时候,你就是领导,你说了算。决断是这样的,道理是一样的。上师在的时候,上师是依止;上师不在的时候,你就是上师。

力克:谢谢师爷,顶礼师爷!

师:这两天我们都在进入禅昧心印的参悟过程,已经讲了不少。其实刚才讲到了,就是一个,大家都是在讲,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印心?在什么情况下心归一处,究竟是归到哪里?然后是一处归心,心归何处?这本身就是一个参禅的话头,或者说是一个枯禅的话头,我可以这样去比拟。参禅,很多人就是在参“万法归心”,最后是“心归何处”。刚才大家参到了“一处归心,心归一处”,其实也就是同样的一个道理,也就是凡心与道心的分别。那么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够体现出天地一心呢?就有很多人在参禅路上会去纠结很多过程,甚至是在追求某些境界,乃至于某些呈现出来的时空,或者是呈现出来的某些参悟禅机的等等的相,在这里面去打转,或者是要所谓的殊胜。其实这两天,咱们都已经是在参悟,在参悟这个过程。

刚才所说的禅无处不在,在生活当中,虽然是参禅的法门很多,但是你只要契入禅机,就是无上法门。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什么叫无上法门,或者称为无上妙门?这个无上法门、无上妙门就是成佛作祖,通天彻地的“众妙之门”。尤其是在《楞严经》上,它是记载楞严会上,释迦牟尼祂赐文给文殊菩萨,赐文给文殊菩萨是让文殊菩萨去选择圆满。所以,文殊呢,在咱们三圣里面称为众佛之师。所谓的选择圆满,就是祂可以通彻和通透任何一个通往禅昧心印的众妙之门。同时,佛陀祂也传予了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所以祂得到了一个听闻观音、闻声救苦的这么一个“圆通第一”。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其实参禅,刚才说到这个生活禅,禅在无处不在之中。一个是闻声启用,为什么叫闻声启用呢?就是说你在生活当中,任何的外相,任何的香味触法它都可以直接地契入禅妙。那么,在以任何的声闻香触法契入禅妙的时候,你仔细要去反闻,然后去闻到自己的自性,这个时候就是参禅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比如说现在,咱们通过YY群在聊天,你们在通过咱们这个声波传导的过程当中,你能够通过这个声音去反观你自己的自性,当时、当下,和这个声音的传递过程当中起到什么样的共鸣?而不要去落在是声音还是文字,还是面对面的相,这个时候就是契入了禅机。所以在这个时候,这也就是禅堂。你去买菜,那个菜市场就是道场,无处不道场。所以千万不要去框定,执着于某一种禅机,执着某一种方法,这个大家要留意。所以咱们在平时日用、启用当中,都是在处于这个不进不出的楞严定中,这是你们应该去追求的境界。但这个追求,它不是执着于这个境界,一旦你执着了,你只有进,你出不了。这样的话,你就会去体悟到,到处都是道场。

为什么说参禅的时候,有些人他特别得清明,突然他能够感悟到什么,或者能够听闻到什么;有些人就比较昏沉,不知道禅的味道是什么,就是不知禅昧,不入禅昧。这里面有一个前提,你是要调养身心的,所以为什么要让你们去打坐、去辟谷,去三心相应,去清净、平等、慈悲。通过这种种,是调养你的身心。如果你的身心不善于调养,那么你在参禅的时候,你小则是害病,那大则,如果是大弊的话,那就是着魔。所以自古以来,参禅,有很多很多禅师,参到最后是参成了一个神经病,或者是参到最终不得善终,这都有的,也都有可能的。在咱们这个法门里面,我一直在从你们善养、调养身心这方面入手,在培养你们的三心平等,你才有可能,你在自主宰自性和自主宰心性的前提下,你才有可能在契入禅机的时候,你不会着魔,也不会入魔。所以你们综观在咱们这二十年来,未曾有过。所以平时身心的调养是第一位要。

你在参禅参悟,进入到禅定境界的时候,因为你会经历很多很多的景象、境界,你会遭遇佛菩萨给你的接引、提示、授记,等等等等。如果平时你这个身心不调养的话,很可能就是叶公好龙。我听了一个笑话,昊天他以前在QQ里说的一个笑话。在打坐的时候,他在放的佛乐,放着放着,佛乐里面突然冒出了一个苍老的声音“阿弥陀佛”。这个时候,他马上吓出一身冷汗,然后拼命地磕头。他为什么吓出一身冷汗、拼命磕头?他就觉得,因为我原来放的这个佛乐,突然有这种声音,那就是佛菩萨来了。可是真正佛菩萨来了,你干吗要吓得出一身冷汗?也不敢抬头,心里面扑通扑通乱跳,这就是叶公好龙。最后才发现播放器出了故障,把净空法师念的阿弥陀佛给放了出来了。所以平时在身心调养这方面,大家也是必须要去留意的,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是切忌参禅过急。这个是切忌的,尤其是求法过急。咱们平时看到很多人,就是一见闻佛法就拼命地狂热;然后一旦一起疑,那消退得非常快,甚至是毁谤佛法了,欺师灭祖了。这是一样的,不要太过于急迫,它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一个功到自然成的过程。这个是大家平时在参悟的时候要去留意的。

还有一个,咱们说了有义参和无义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真正去理解到啊?在禅宗的很多参悟公案当中,因为大家都知道,禅味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尤其是达摩祖师这个安心法,它是直接当下了断,直接在当下中就能够开悟的;它也不需要看什么话头,也不需要去思虑什么。但是,它又无从下手,所以参禅就像个铁馒头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参。这也是使禅宗法门的很多弟子,他参的是祖师禅,他根本就不行,太难了,更不用说是秘密禅了,所以参来参去,就是在有义参当中的如来禅。按照次第,按照空顿、空色,按照不前不后、不执不中,去慢慢慢慢一步一步地渐修,最后达到顿悟,这个路子是正路。但是要勘破,又何谈容易?!

所以,比如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一处归心,心归一处。”同时,有人在参“父母未生前我是谁?”那就是证悟之前参“我是谁”,证悟之后知道“谁是我”。这些一切一切,那都是无义参的前提。它是什么呢?它是在参悟你由于起了这个疑情,疑情那就是刚才所说的“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谁是我,我是谁?”但起疑情,这个话头其实就是一个拐杖,你是不需要真正去围绕这句话,去纠结下去和纠缠下去的,是没必要的。他要参的是这个话的背后,直达究竟处。就有如我们在说,有公案就是说“念佛的是谁?谁在念佛?”其实呢,你们都会回答,你们都知道“我在念佛,我自己在念佛。”或者有人会回答“佛在念佛。”其实,你这个回答是一点用也没有的,你只会说,这就是“鹦鹉禅”,你只会学舌而已。

所以在咱们古宗案当中,都会提到这个“谁在念佛?”“念佛者谁?”那后来呢,就会有很多很多的说不尽的鹦鹉学舌,“念佛是我。”或者是“佛在念佛。”其实你说完这一句话,你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个时候,其实只要你明白一个界限,你是以嘴巴、以语言来应答,还是以心去应答,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今天再给你们说到彻底一点,给你提问说“念佛者谁?”这个时候,你如果是用语言回答“念佛者我。”或者是“念佛者佛。”或者是“佛在念佛。”那你就念下去吧。你如果是用心去回答,当他这句话一问的时候,你再加深他这个问答,比如说,问“念佛者谁?”你立即用你的心不断地,啊,对啊,这个念佛者谁呢?是谁呢?是谁呢?是谁呢?你就会知道念佛者是谁了,而不要执着于“念佛者是我。”或者是“念佛者是佛。”它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一转身之间,你是语言上有义参,还是心印上无义契入?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回到刚才说的“念佛者谁”这四个字,其中这四个字最重要的就是最后这个字,最后这个字就是“谁”,这是最后,也是最起到决定因素的。其余三个字,不过是以连带的,或者是出这个主语的一个过程。其实他只是要问你“谁”就可以了,比如说穿衣吃饭的是谁,其实前面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最后这一个字。而最后这个字呢,是需要你以心去印的,不是要以语言去印的,他不是要你一问一答的。这就简单到,你们现在可以做个试验,包括你们接下来以后,你可以无时不刻在想,自己在想“我是谁?”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反过来,别人问你说,“你是谁?”你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你们现在就可以想一想。

现在我问你,比如说,“隐明,你是谁?”你就会说“我是隐明。”“隐明是谁?”你根本上就没办法回答出来,因为我已经问你啦,“你是谁?”然后你来回答我,“我是隐明。”这个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反过来说,你自己问你自己,问“我是谁?”那么你给出的答案不会那么轻易,不会那么简单,也不会那么容易,会非常非常困难,而且你给不出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所以有些时候,参禅在于这个契入,如果是心印不能相契,我说的,你听的,你回答,你依照我这句话来回答,其实这个参禅那就是有义参了。你们现在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别人问你和你自己问自己,是不是你会有两个感悟,得出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那就是生与死,两个完完全全不同的结果。

好吧,你们先说说你们自己的感悟,我现在的禅机就是要去“喝水”。

天外超越 03:59:20

找不到自己

渴望 04:01:20

找不到自己那还修什么

遠燁 04:07:04

渴望,找到自己修什么?

超凡入圣 04:07:21

当我听到师父说调养身心时,当时肚子有点痛,想拉稀,又不想失去听师父说法的机会,就憋着,汗憋出来,没办法到卫生间解时。那一刻,明白需要时就是禅!

……

:大家都在参文字禅哪?要不然就休息?

嫣然一笑:师父好!师父,就是您刚才开示的“有义参”和“无义参”,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就是平时咱们讲的第一念,在以前的理解,可能我自己就没有经过刚才讲的入心,直接出的第一念。那这种是不是也属于有义参呀?而真正的第一念,是不是应该当下的入心,然后出的第一念?这才是比较有意思的。但是无义参呢?请师父开示一下。

:都在说这个第一念。是的,第一念是真如的。同时,如果你不知道这个第一念的源头,不知道第一念的缘起,你就无法去契入性空。也就是说,你这个第一念仅仅是去听从内心的呼唤,听从本能的呼唤,本能去行之而已,你还不能启用,你还启用不了。那么到了我刚才说的,到了进入了第二步,就是第一念,以第一念进入了本性,这就能启用,这是思证的关系。嫣然一笑,好好地思考这个话题。

嫣然一笑:谢谢师父!

:现在时间不早了,可以放参了。大家想聊天的就可以聊,想参的还可以参,想休息的可以休息。

嫣然一笑:师父好,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师父。不是刚才说的有义参,就是说“有义参”是不是就是没有入心,直接是在事相上或者是文字上打转?有没有可能“有义参”是经过入心的,然后再参来参去的那种?

:是啊,经过入心的,那就不是有义参。

嫣然一笑:谢谢师父!

(师播放佛乐)

辅明 04:59:25

师父唱的《卧龙吟》

先韬 05:02:41

师之卧龙吟,天地为之动容,三界同沫正法,甘露遍洒寰宇。

惟钧 05:02:51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顶礼师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

发表回复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