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8日 —— 师谓“七十二空性”之缘起

厚德载物 02:31:23

念用心不用

凋碧树 02:35:13

念用心不用,心如念自应!

厚德载物 02:41:52

如如自应

厚德载物 03:17:08

收放自如,不执两端,也不执中,起于缘,落于寂 pastedGraphic.pdf

慧彤 03:19:29

粗细由它,随缘做,做到当下,不执着

厚德载物 03:21:33

pastedGraphic_1.pdfpastedGraphic_2.pdfpastedGraphic_3.pdf 粗细由缘

厚德载物 03:21:44

起于缘,落于寂

1sky 03:22:42

成、住、坏、空、寂

厚德载物 03:23:06

pastedGraphic_4.pdfpastedGraphic.pdfpastedGraphic_4.pdf

慧彤:说不清,是心?人家一参,我就没话讲。我们刚入门。比如刚才厚德载物师兄讲的,如果我没提关于修持的严谨,你打死我我也不会有这个联系。刚才提了这个问题以后,心里又舒服了一些。每个人有自己当下的不圆满,有那么多大德、那么多好的同修,如果不问,真是误了自己。刚才感觉心里猛的一轻松,挺好的。思维越空洞,越不去想。越不想,越没问题。

sky: 刚才厚德载物师兄说的有缘起,那自身的心境是收放自如的。最后是落于寂。也就是上师说的成住坏空寂。谢谢厚德载物。

岚山 03:43:30

心不被牵,念随缘启用,过而无住!浅显理解,大家指正

厚德载物 03:43:33

心无所处pastedGraphic_5.pdfpastedGraphic_5.pdfpastedGraphic_4.pdf

12841 03:47:24

继续pastedGraphic_5.pdf

伟聪:心能时时处于空寂和清明的时候,这时是无我的状态,随缘,那时候心念的动,会念动三界,那时的动就是合于道的、合于法度的。

惟恕:伟聪,你好!跟你交流我的心得。我觉得心的空寂是无相的。如果是从文字或者是从心里面去参心里的空寂,容易找不着北。心如何去证呢?我自己的体会是:对自己有执着、有执障的一些点位去觉照、去参破,落在当下一些心动、心障的地方,无障了自然就空寂了。如果绕过心障去参空寂,永远参不明白,也无法真实体会到真正的空寂。其实在真正当下行的时候,有一些执着的念、心障、烦恼,从这些点位往回找,从根本上参破,心的空寂就能呈现一点。在这样渐进的破除过程中,心的空寂的体会在心里越来越实。这是我的体会。

sky:我看到有人提到上师的魅力,突然想到有人提出“论心是在找,是在论,还是在安,在空?”其实上师的开示有很多,我们都看到了。上师的魅力也好,或者是什么,其实在开示中都已经呈现了,大家找的心态还是存在的。看到上师来,很开心,群里人就全部涌入了。但是如果大家能心安的话,不管上师在与不在,我们都应该能用相同心境,而不是整天跟在后面跑。上师来了,就跟进来听一听,上师走了马上就跑了。如果参学还是这样仍然是在外相上找,那我们的心何以安呢?请大家继续。今天大家在参学对《论心》学习的体会和感受,包括有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前一段大家也学了周易,君位是五爻,昨天渴望讲,“心乃主宰,处无为之君位。”这句话看了以后挺受启发的。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很便捷,一个电话,就可以沟通很多的信息,相信大家进来也是为了一起来参学,既然来了,就一起参与吧。

12841 03:58:11

 

pastedGraphic_6.pdfpastedGraphic_7.pdfpastedGraphic_6.pdfpastedGraphic_3.pdf

1鸿茹 04:02:30

我昨天看了群里发的师父和大家的对话。突然有一个感受,就是参禅时,双方都不是用的人心,是心受的结果。我自己非常受益。看了,睡下了,一直还有这个境。

鉴秉 04:04:28

‘寂’乃‘觉境’而非‘想境’。‘想’者心加相是也。

紫萍 04:04:37

念与心有时不好区分,我的体悟:念是对境时的直接反映,比如对面走来一女的,你直接就知道是女的,这是能见的本有功能,此时未生余念,不再思量,就是“念用”。接下来,如果有所判别,是美还是丑,然后再加以取舍,美的就心生喜欢,丑的就心生嫌恶,就是对境生心了,就是“心用”。

1鸿茹 04:06:08

嗯。每个人心受是不一样的。对话双方和我们在旁听的人可能会不一样。但是却各取所需

sky:刚才看到鸿茹这段话,我的理解,不管有义参、无义参,最后是落到能够有所心受的。我的体会,不管是读《论心》,还是参悟上师的开示,往往一句话它是能直达究竟的。比如前两天我所想的“有加无住”,参悟过程中会意识到有很多问题,过程中起心动念能感受到六根的发动,怎么能不让它发动呢?怎么能直接体悟万事万缘本有的东西呢?其实仍然是“有加无住”,这句话实际上是能让我们最后通达的。“心乃万象之主宰”这句话也是一样,就是在参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或者哪个地方自己面临什么样的障碍,其实以这句话为依止的话,最终是能够都突破掉的。

学子:《论心》我们经常读,但经常参不到它的精要。理是理,心是心,在万事万相面前,还是不能表现出心如如。比如,恭敬心,对上师、同修和众生的恭敬。但面对破坏你家庭的人,到公司上班,每天面对她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不舒服的感觉,升不起恭敬心。理和行不能合一,心里很着急。

sky:今天大家在交流对《论心》学习的感受,“心乃万象之主宰”这一句话,我想大家都记得。每个人结合自身现在的修正,谈谈对它的理解和感受。

:参完了?都不说话了?

sky: 其实我觉得,大家都说对上师的恭敬啊,这个恭敬也包括了每个人自身修正当中的体悟能够谈出来。

:我看大家刚才都在参悟这个心和念的问题,都在说不用心而是用念。其实呢,一落我见思辨本身就是动心,大家说的“心无住处”。但是呢,又不能不思,因为你不思就不能起疑情嘛,没有疑情,就不能勘入本性,也就是心无从体现,或者体现了人心,这个道心没办法体现出来。这里两难的把握,刚才不知道是渴望还是厚德载物说,大概的意思就是不执于两端,也不执于中间。这其实也是很难把握的,因为你们如果是不执,那就完全是空,这个空在你们的体现上是个无的意思;如果执,又很容易念念相续,没办法去住于性空。很难以语言表述这种心境。

大家有没有听过或者看过“七十二性空论”,或者说是“七十二空性”?

:没有。

:因为咱们在论这个性空,论心悟,我其实也是二十年从不讲,就是怕你们落入以思辨去理解空性;但是,又怕你们一旦空性,就变成了死水,不是止水,不能清明。放就是全放,空就是全空,这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病禅”。

我先跟大家讲一讲“七十二性空”,不过,大家在听的时候千万要记住,现在也是在训练你们的性空。听的时候,思辨不要太过于执着于某一个字眼,你是听从于你的潜意识,或者是听从于你心灵的感悟,不要执着于和执迷于文字相和语言相。静静的听,然后随着我讲到某一个阶段以后,你可能会灵光一现。这个时候,放下!不要念念相续,不要追进去就行了。

七十二性空其实也从没有人讲过的,就是在咱们的祖师禅当中,在参禅过程中有论到的七十二空性,或者说七十二空性,但是从来也没有人真正地以文字或语言,来表述七十二空性是怎么回事。七十二空性,说到空性,首先它就涉及到一个生灭的过程,就是心生心灭,念生念灭的过程。这个生灭过程有一句话:

生住灭有无 以及劣等胜

佛依世间说 非是依真实

你们看,它开宗明义地,“生住灭有无”这句话,我已经一直跟你们讲有加无住,有加无住。其实刚才sky说了,有加无住这句话,你如果作为依止的话,你可以依止证空的。生,那就是起了;住,就是演化;灭,就是寂。“生住灭有无,以及劣等胜”,它在万事万相当中区别出劣、中,也就是高、低,上、下。

“佛依世间说”,为什么说佛法不违世间法?他必须让大家能听懂,比如说咱们现在是在另外一个国度,可能咱们就不能用汉语和普通话来表述了,可能得用其它语言来说出。他是必须要依照当时众生的缘起,去说众生能听得懂的。如果我现在跟大家说梵语,大家也都听不懂。所以,依这个世间说的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方便说法,但是,并非真实本意,“非是依真实”。

这句话开宗明义就已经讲了,意思就是说,生、住、灭、有、无,以及劣胜、高低、上下,一切一切之类的这些法,就是在人间法当中所提的这些相对应的,或者是相对性的一些法相,它都不是真实的妙谛,它只不过是依世间的明言和角度去说的,而不是真实真如法性。

所以刚才大家在参禅的时候,经常就会落入望题解意,或者是断章取义,或者误入了一个说法、一个表述以后,然后抓住它不放,那就是以文字解释文字,这时候和心就没有太大关系。当然,也有很多在参悟的过程当中,能够切入本性。

还有一句说法:

无我非无我 非故无可说

一切所说法 性空如涅槃

这句话其实呢,它就是说,第一句“无我非无我”,这是大家经常遇到的,就象“你是谁啊?你在说什么呢?你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啊?你在干什么呢?”然后你会回答,“我是谁;我在说什么;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都是这样的,对不对?所以人们津津乐道的,等等的诸如我之类的。

首先告诉你,就是说“无我,非无我;非,故无可说。”其实这个“我”是不复存在的,不管是名还是相,他是不存在的。大家可以去想一想啊,比如说,“我”,那么怎么体现出“我”呢?你能说,你们现在听到我的声音,这个声音是“我”吗?你看到了我的手和脚,和这个肉体,能说这个肉体是“我”吗?除了肉体之外,我还有精神,还有离开了我这个相的,更多更多的你们在心目中,也有一个“我”的存在,比如说,老师怎么样怎么样,突然你会想起了我,那么在你当中就有了我。

这句话我以前跟你们讲过,我用一句非常简单的方法和语言来表述,叫“无我无不我”,因为“我”的真实并不存在,但是,“我”的法性是遍布虚空的。你如果是执着于“我”的名和相,那么这个法性就不存在了。就是说,你执着于这个“我”形,突然有一个人在你面前,他也不碰你,也不动你,也不打你,他用他的嘴巴来说,可能会说得你暴跳如雷,或者说得你心生欢喜。那么,他是以这个名相来使你这样呢?还是以这个实相来使你这样?如果说他是以实相,他也没动你啊,你为什么要因他的存在而高兴,或者因他的存在而愤怒?如果说不是以相而存,而是以名而存,因为他的说话、他的意识影响你,那么没有他这个肉体和没有你这个肉体的存在,没有相互的对称、对照,那你怎么会有反应呢?比如他远在天边,他在骂你,你没听到。这就是一个相的体现。

所以咱们在生活当中,也会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如果是执着于这个相和名的“我”,那么这个法性就不存在了。因为什么呢?有我的概念相对应的是一个无我的概念,有和无都是相对的。因为有和无是相对的,执着于有我,必然忽略了一个无我;执着于无我,必然会忽略了一个有我。所以执于有和执于无都是错误的,也就是执于名或执于相都是错的。执着于有,就是你执着于相了,你就会因为这个相的成住坏空,一直地轮回下去;你执着于无,那就是一种掩耳盗铃,明知道他明明存在,非要睁着眼睛说瞎话,说他没有,就象你明明听到我在说话,你非得说,我没听说,或者我没听到,或者我没感觉。你确确实实、真真实实地听到了,而且你要去用一种好象是很超脱、很无我的状态去证明自己,说,啊,我没听见,或者是我没感觉,去说明你的境界,这个时候你就执着于无我了。所以,收和放,都执着。

所以,当收与放,当你能够体现出一个无我无不我的时候,其实他就是你,你就是他,因为什么呢?你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对方在说你的时候,因为他的心里面已经有你的存在。不管他是对你的好,还是对你的坏;对你心生欢喜,还是心生憎恨,至少在他说你的时候,在他的脑海当中,你已经住进他的心里了,对不对呀?那么你说他的时候,其实是一样的,他也已经住进你的心里了。这个时候,你和我和他也没有什么分别,这就是无我无不我的体现。所以在这时候,这个“我”才是真实的,不容置疑的真实的存在,这个存在,只不过存在于一个“无我无不我”。

所以,无我无不我,或者说“无我非无我”,就因为有一个我,有一个他,而我和他之间是统一的,无法否定,同时又不能够分割。因为如果是没有你,你如果不住在他的心里,他就不会说你,就相当于你们现在,不会无缘无故去说一个不认识的人,去描述他怎么样怎么样,因为你没有嘛,就无从说起。你现在在说你的亲人,你在说老师,因为这个时候,你这个亲人或者老师,已经住在你的心里了,你才可以去说。这个时候,说他,就是说自己了,对不对?因为他的感受是由你自身的感受所承起,所形成的,你导致他生气,首先是你自己已经先生气了,你说了一些什么语言、一些冲突啦,或者是一些愤怒,或者是诋毁的语言,这个时候你的心已经进先被这个愤怒,被这个诋毁这些情绪所波动、所影响;由你表达出来之后,你才会去影响到对方。其实你在伤别人时,首先你自己在伤自己了;所以你喜别人,首先你喜自己了,因为你对别人的宽容,或者是心生欢喜,或者是同体,这个时候你的心态,依然你已经先领略和尝受这种法喜,然后你才会传递给对方,对方因此才会产生了相应。

所以,苦与乐、悲与欢、爱与恨,都是由自己开始的,对不对?所以,他的感受,其实你已经比他先感受了,这个时候就叫“如我”,这个“如我”就是无我无不我的意思。如果达到这样的话,那就是“一切所说法,性空如涅槃。”因为山河大地、一花一草都是同体的,都是无我无不我,既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等等等等的存在,同时呢,它又归一,那就是一切归一,一归一切的关系。这个时候,你们就能够去理顺它的这种关系。这就是第二空性。

说到这,再给大家说另外一个空性。另外一个空性是什么呢?“一切法自性”,这是你们现在所要面临到的:

一切法自性 于诸因缘中

若总若各别 无故说为空

第一句话,“一切法自性”,大家很容易理解,一切一切的有为、无为之法,都缘于你的自性存在。如果你的自性不存在,一切的法它依然存在,但是对你没有丝毫作用。这就联想到经典心理学当中的“我思故我在”。因为你作为主体,你的主体存在的前提下,一切才具备有存在的可能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因为一切都是作用于你,或者是你作用于一切。当你,当这个自性不存在的情况下,那么一切,不管它是有和无,不管是好与坏,对你已经是没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就是不存在的,对你而言是不存在的。所以,一切的法,不管是有为还是无为,缘于你的自性存在。

一直以来,我跟你们强调一个自性皈依。现在是很有必要,我来讲这些,以前我是从不讲的,什么呢?是要让你们自性具足,你不要去崇拜某一种法,崇拜某一个相,或者是身外去求什么,让你的自性不能主宰;在你无主宰的情况下,把你什么都给出去,这个时候,如果你万一遇法不正,遇师不正,你就很麻烦了。所以我为什么一直要这样做?我让你的自性具足,让你能够主宰自性,那么这一切一切的法,对与错,终有一天你自己可以辨别的,你可以自如地取舍。尽管你可能会走弯路,但是因为你的自性清明和自性主宰,最终你能够回归正途。所以一直以来,我不跟你们讲这些什么经典论、这些名相,正因为这样,让你们不要盲目地去依附于经文、依附于经典、依附于上师。一旦你的自性具足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能够分辨一切的法。

所以说,为什么在近期,我以前的学生、以前的弟子,可能是我不太讲深,不太讲这些,不太讲经说法,所以也是跑得很远了,到处求来求去,但是,我已经给他了一个自性清净的种子,尽管他走了十几、二十年弯路,最后他会认识到:哦,原来这条路是正路。他不会迷失的,他走来走去,他不会去步入歧途,他不会皈依邪师,他不会堕入邪道,不可能的,因为他已经有了分辨,有了自性主宰。所以,这就是我一直以来不给你们讲这些名相的道理,因为一切法都是缘于你而存在的。这就是第一句。

第二句跟第一句是相互衬托的,“于诸因缘中”,一切的法是因为缘起,而落于性空,因为因缘的关系它才形成了,就相当于,我们一颗种子,它要发芽,它要成长,它要结果,它离不开它的土壤,水土、阳光和时间,如果离开,把这颗种子去种在天花板上,它就结不了果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若总若各别,无故说为空。”这一句,其实与我前面说的是相关联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各种相,相有各别,但是你只要是“无故”,这个“无故”是无执的意思,你只要是不执着于它的存在,那么它所关联的一切都是同体的,因为世间任何一种事物,它绝不可能孤立的独立存在,它都是相互依存而存在的。比如说咱们自己,某一个人,他不可能独立存在的,是绝不可能的,首先因为有他的父母,他父母的父母的父母的父母……,才有了他,有他以后,他必须依附于使他这个生命能延续的一切的资源和条件,他才有可能存在,就哪怕是今天,他也必须依照时间与空间,这个时空的衬托和他的生活资源,包括众人对他这个角色的认同和对应,他才有可能存在。所以一切一切,都不能够去认为,他就是他,他是独一性的,不可能的,他都是相互依存的。

所以说“无故说为空”,是说你无执于一相的时候,一切的相都是如如相,这个时候才达到了空。这个“空”是“妙有”,大家要理解,空不是无,空是能够幻化,幻化出一切的妙有。所以,一切的法,无论是在因缘上,或者是各个因缘的聚合上,各个因缘的分散上,任何一种法它都是不能独立的存在的,它都是有因有缘,或者是有因有果。由于它的聚散分合,形成了此时此相,到了彼时,那就是彼相。它不管是此时此相和彼时彼相,它都是依照它当时的时空因缘聚汇而呈现出来,如果离开了当时的时空点的因缘聚汇,它的任何相不能够存在,也不复存在。那么,既然是这样,也就是说,所能说的一切诸法,它自性是空的。自性是空的,由空来幻化出万有,因为空当中生的万有。但是要记住,是空,而不是无,是空不是无。

能听懂一点嘛?好,现在你们可以说说。

惟恕:师父,谈谈我的理解。就是万法的自性本来是一体的,作为人来讲,他自身因为有分别之心,他会执着分别,这样就破坏了这种自性一体。对万相有欢喜,有厌恶,有各种分别的念,是由自己的心和习障出来的。这种习障导致了对万法本来如如的自性的一种取舍、一种分别。这种分别进而就形成了对自己的一种牢笼、一种障碍。人如果打破了这种执着、这种分别时,万法的自身和自性是完全融为一体的,这就是一种空性。换句话说,当你对万相无分别时,万相的真实的面貌和本体,他是融于万相当中,万相也是融于自身当中的,这么一种一体不可分的局面。在我们实证过程中,我们以前说的障识,就是分别、执着,各种执障,通过在六度万行中去掉各种分别,和万事万物合融,是真正去证空性,证真如本体的过程。这是我的理解。谢谢大家!

:其他各位都可以说说的。

伟聪:我对您讲的自性皈依有深刻体会。我从96年接触华藏心法,绕了很多年,在四边绕,看了很多法门、很多讲法,自心里面确实一直有一个觉受,觉得那些不是根本的。自性里确实有这样的体会。那些用相来分辨、用文字来思辨的东西,自已都觉得不是正路,越来越觉得上师教我们,或者说传给我们的心境,才是回归真如本体的一条路。

1鸿茹 04:55:51

以前自己看这个融于万象只是从这个字面上去理解。好像是为了融而融。今天听师父讲了以后才明白,其实这个是自然而然的。是自性的流露。

岚山:师父,您刚才讲的,我觉得万事万物因当时时空、各种因缘聚合,它本自无住。我们执着它,是因为眼耳鼻舌身意的起用,比如眼睛看到一个相,以这种聚合之象,认为它是一个有长之物,它是一个有,它是一个真实存在。这种执着是因为我们人眼看到、耳听到而起分别,落于种识,所以产生了一种执着。如果我们能体证万事万物因缘聚合,本自无住的那种本质,就能放下很多执着,这样我们能够在做事和看待事物时,随缘而做,做也可以做到无住。我是这样理解的,请师父指正。

:大家可以讨论的,我不指正啊!

惟恕:我再接着参一下。刚才岚山说万物是无住的,这是理是对的,但岚山话里有一点:我和万相之间有一种分别,实际上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界限,我即是万相,万相即是我。无住呢,如果能证得万相无住,自我能在其中自如,这种观点似乎把我和万相割裂开来,万相是在我当中体现的,我也是在万相当中体现的。人的分别执障,是自己心里有的,一切的爱恨,人们往往把这种爱恨的缘由归结到外面,比如哪个人使我喜欢,或是使我讨厌,其实这些喜欢、讨厌的种子,是在自己的身上,当自己身上不复有这种爱和恨的执着时,万相本身是如如。其实万相是投射在自己的心里,万相和我是在一起的,这里就有个无我无不我的概念。

我觉得空性和无住是两个不同概念。空性,是一种空生妙有,而有加无住是一种修证的方法。修行时,以有加无住的心去证得那种空性。这两个是不同的领域。空也不是无。因为也没证得,就是一种感悟。跟大家同参。

岚山 05:02:23

谢谢惟恕,心自如如,念本无住,念也因缘和合,身也缘和合。

沙弥:自性和外缘结合以后就是缘起。我认为缘起到性空中间,好像还有一个过程,原初之后有个续发,续发时间长短决定于你自己,你要是去做,事情做完了以后就放。如果决定这个事不该做,当下你就可以了断。

嫣然一笑:师父好!我说一下。有加无住是同时契入的。不是有和无住是分开的。如果没有当下的有,就不可能是“有加无住”,理上可能感受到一点,但契入实证,怎么能和事相相融,真正证得有加无住,变成自性的东西,这是我比较困惑,也是觉得挺难的。最近的一些感受,如果禅离开生活,确实没有生机,说的禅是口头禅,或者是死禅吧。我的一点感受。

虚婴:我觉得万相不离自性,任何事物都是自性同角度的折射。如果能不分别,对任何事物就能全盘接受,随缘相应,他的心始终是一个整体,就能不增不减,随缘而做。

惟恕:嫣然一笑,对有加无住的实证方法,我有点心得跟你分享。我感觉有加无住的方法,是上师给我们的非常殊胜的方便之门。有加无住本身从字意上理解,并不难。也就是说,在做事情时当下要尽心尽力去做,特别是如法的事情,例如辟谷济善,日行一善,坐禅,心印的修行等等,各个方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这种如法的修行,包括自身在修行上的一些特殊的一些方法。内心尽力去做,无住的体现是做完就放,没在心中存留有住的东西。实际上,我们依自己的心性来讲,是做不到有加无住的,但是这个做不到,恰恰是我们前进的阶梯,你就可以去反观,去破自己心的源头的执着。修行是要落到自身不断的圆满,不断完善,不断和万物融为一体,不断解悟法性的过程当中。这是我的一点理解,供参考。

本如:今天师父主要说了三段话。第一段讲的是“生、住、灭、有、无”,这是五种我们常规人所看到的现象,有生,有住,有灭,世间也有有,也有无;“以及劣等胜”,也是常规的一种判断,什么是优胜的,什么是劣的;“佛依世间说”是佛祖依世间人的说法,说出了这些词,生、住、灭、有、无、劣、胜等等,都不是真实的意义。第一段话就是这么个理解,就是世间的一切的相,说出来的生也好、有也好、无也好,都不是宇宙的真实意义。

第二段,有些字我也不是特别能懂的,就说我能理解到的。佛祖说的“一切所说法,性空如涅槃。”我们老在谈什么是性空,什么是涅槃,其实这两个词不太好理解,还是要体会性空是什么,怎么如涅槃了?现在体会,性空如涅槃,反过来也是,就是涅槃如性空。一切事情都能达到性空一如,不执着,有加无住就应该是性空的境界,也经常说“自性”,我也好说这两个字,但也体会不透,师父讲“一切法自性”,并不是空的,去上哪找一个什么自性,或者是心中体会一个什么自性,一切法自性,都在哪呢?都在因缘中,有因缘存在了,这个法就在这了,不用再去找一个自性,一个法。一切法的自性都在因缘之中,用不着去找了。“无故说为空”,空是妙有。妙有应该是说,一切因缘中存在的法的自性它是一个妙有,有妙有的前提是我们自己的心要清净、要平等,才能观透一切诸因缘,才能有法的自性体现,才能有空、妙有呈现出来。这句话落到前提还是自己的心能不能干干净净的,能不能清静地,平等地,一切从慈悲的心愿出发,最后才能证悟到师父说的:一切法自性,于诸因缘中的境界。落到当下还是自己的心,去具足以前讲的三心,三心具足之后,才能谈到去证入一切法自性的真如境界。这是我对师父今天三段主题的理解。

:大家理解的也都可以。大家如果是以后有兴趣,七十二空性我们只讲了三个,后面还有一些,其实也可以说,也可以不说的。以后如果是有机会,我会把接下来的给大家讲一讲。

还是老规矩,现在时间是五点十六分,大家各自随意,该上班的上班去,该睡觉的可以睡觉,其他的可以随意。

(师放佛乐)

惠琪 05:21:28

顶礼恩师!我的体会是,从我90年我就接触了华藏心法,在最精进的时候自己的习障就表现出来了,没有打破这种障碍,绕了很多年,是师父对弟子不离不弃,让我又回到了这殊胜方便之门,谢谢恩师!

沙弥 05:24:41

不执于他说,不执于我见,随缘起心,用后即放。

12841 05:24:45

pastedGraphic_8.pdfpastedGraphic_9.pdfpastedGraphic_10.pdf

 

 

发表回复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