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41 03:19:45
在干嘛呢
有点笨 03:20:02
在找心呢
12841 03:21:34
达摩老头曰“心了无觅处”!找到心没?
有点笨 03:21:57
没有找到
虑 03:21:58
不知道
12841 03:22:12
是找心还是论心呀?
惟恕 03:22:36
找到一个无心
12841 03:22:39
或者是说心?
有点笨 03:23:06
这个还真没搞清楚呢,是找呢,还是论呢,还说,在选择
遠燁 03:23:12
看象是文字接龙
飞翔 03:23:21
可能三者皆有
1祝福 03:23:32
骑驴看账本
惟恕 03:23:53
找者自找,论者还在论,说者只是说
沙弥 03:25:48
本心自在
1sky 03:28:26
虑 (02:08:13)
大家好,请问能讲解一下何为‘枯禅’
——此为今天讨论的第一个话题
然后,说拉弹唱都有了
12841 03:29:50
找者在显,论者在虑,安者在清,空者在明!
12841 03:29:57
入座吧
渴望 03:31:59
天泉 03:32:50
大厅人众,却无人出声,是否枯禅?
瑞雯 03:33:43
师:鱼不见水,人不见风,迷不见性,悟不见空
渴望 03:33:49
天泉 03:33:51
大厅人众,却无人出声,是否枯禅?
惟恕 03:33:53
问者枯
有点笨 03:35:36
都在睡觉就不知道谁是瞎子,都不说话就不知道谁是哑巴
凝儿 03:36:01
他们自己知道
天泉 03:36:07
不问者呢?
12841 03:37:48
是的,天泉,我们是枯禅
12841 03:38:33
这样回答可好?
凝儿 03:38:25
什么样的禅算是“枯禅”?
12841 03:39:08
惭愧
惟恕 03:39:50
天泉,我们是枯禅!
蓝色天空 03:40:24
天泉好大胆!
天泉 03:40:27
这仅是当前宗门道场特有一相?
惟恕 03:41:10
师父说惭愧
12841 03:41:32
天泉说说
蓝色天空 03:42:15
天泉呢,师父让你说话
北极光:师父,关于禅定智慧的,就是“外不着相为禅,内不心乱为定,法理相融为智,性空一如为慧。”我以前的理解,把四个都是割裂开的,有了禅,下面有定,后面智慧才出来,就是有了一,才有二,才有三这样的。我又重温了您讲的秘密禅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它是一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有了这个“有加无住”,所有的都有了。是这样吗?
12841 03:42:35
是的,北极光
sky:天泉说说吧。
天泉:我说嘛,实际上我又说不上来,我一说就说不到点子上。但是好像大家都不说话,是不是心里都有挂碍呢?我是说不上来,我心里也没有什么说的,因为没什么实证。所以讲,这个宗门的大德在场的特别多,我是后进末学,也不敢说什么,也没有什么可说。很抱歉,很惭愧。
12841 03:43:08
我们有挂碍
12841 03:45:31
大家可能真是傻子
师:天泉,你总不能为了要引宗门大德说话,就用这种方法。
天泉:是,哎!
师:既然你认为大家不说话就是心有挂碍,那么你没挂碍你也可以说的。参禅就是这样的,没有对也没有错,在于对别人的启发,在于对自己的诚信,这就是参禅。
天泉:我就是感觉老虎咬刺猬,无从下口。
师:既然这样,那是事出在你身上,不是出在大家身上,不是因为大家没有说话就妨碍了你参禅。
天泉:我就是讲不会妨碍大家的。师父你刚才已经讲了,“找者在显,论者在虑,安者在清,空者在明!”实际上我这是可能在虑吧,后面两者我没达到,就是清者和明者我没达到,在场的很多人都达到了。
师:参禅呢,昨天跟大家其实讲过了很多。至于什么叫无义参,什么叫有义参,什么叫枯禅,并不是说不说话就是枯禅,说话了恰恰就是枯禅,看你怎么说。禅者在于印心,在于会意,不在于要听到声音。
所以参禅,一般用功人实际上有两种,就是两种困难和两种容易,也叫“两难两易”。第一就是“初用心”,第二就是“老用心”。你们刚才不是在找心,在论心,在说心吗?初用心和老用心的分别,现在我也来跟你们讲一讲,什么是心,什么是禅。大家都在说什么心归哪里,我的心是怎么样怎么样,心是空,有心、无心、空心,什么妄心,等等等等的心。参禅当中,一个是叫初用心参,一个叫老用心参。
参禅的初用心就是通病,所谓的初用心,是在参禅刚刚进入了半懂半不懂、似懂非懂,这个时候是初用心。初用心又有一句话叫“偷心不死”,也就是初用心难。初用心为什么难呢?就是“偷心不死”。大家有没有明白什么叫“偷心不死”?天泉你明白吗?
天泉:我还不是太明白。
师:不是太明白,那至少你已经明白了一部分,我现在不要求你“太明白”,你把你明白的一部分说说,什么叫偷心不死?
天泉:我觉得就是知道了一点,知道怎么一个下手的方法,但是在实证上又没有什么,就好像心里没有着落样的,说不上来。
师:打住吧,你这个就叫做“偷心不死”!我问你,知道吗?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你不要“我不太知道”。既然这个“不太知道”,就意味着你知道,或者说你知道了很多,或者说你知道了一部分。可是现在你给出的解释和答案,完全就是驴头不对马嘴,就意味着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又想去说,又想去体现出自己的“知道”,这就是“偷心不死”,知道吗?这就叫初心难的“偷心不死”。
怎么体现呢?好,我现在来跟你说,回顾刚才我问你的话和你的回答,我问你“偷心不死”你知道吗?你说你“不太知道”。那么要怎么理解呢?怎么理解这个“不太知道”?这个“不太知道”,其实就意味着你知道,或者你知道了一大部分,但是你给出来的答案就说明你不懂。那你为什么就不能说“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用“我不太知道”,然后再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偷心不死”?我估计你连听都没有听过“偷心不死”这四个字,所以你现在就是进入了这个“偷心不死”的难。
其实你信也好,不信也好,且听我继续说下去。初用心难,难在“偷心不死”,这就是通病,参禅的第一通病!也就是说,妄想习气放不下来,这个时侯无明贡高、妒忌障碍、贪嗔痴爱、偷懒好吃,等等等等,一切都能够在你的这种似有非有当中,又体现出懂了一些,但是很多又不懂,这个时候在这一个方面就体现出来。那么这个时候,很多人,很多人啊,在修持上是修到这个过程当中,越修习障越大,或者是越修脾气越大,越修越贡高我慢,越修越好面子,这就叫“偷心不死”。
或者是,什么人有了一些公案就“习人口慧”,其实习人口慧连自己的“禅屁”都比不上的,“寻章摘句”这些,然后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或者是想尽一切让别人来认为他了不起。这个时候就生大我慢,就是“偷心不死”了,也叫“禅病”之第一。
因为他已经摸到了这个禅,有一点“道心”,甚至是有一点“道行”。但是,他就认为这个大象的腿就是大象,然后无限度地去体现和放大自己的所谓的感悟,在颠倒当中,明明是不懂的,他非要说是懂的;明明是错的,他非要说是对,无非就是贡高我慢。要记住,这个时候很容易,如果你们进入了禅堂,在打坐的时候就叫做“欢喜魔附心”,“欢喜魔”就到你的心智当中去了。这就是初用心的难,是“偷心不死”。
简单地说,“偷心不死”它是体现在进入了“禅昧”,但是还没有入“三昧”,这个时候会体现出一种无明贡高,然后就是“是己非他”、断章取义、“认指求月”这些等等等等,都在于为了体现自己“确实懂了”,自己是“禅师”,自己是“学佛的”,自己“很高深”,逐渐逐渐地让自己越走越错,到最后走到了“欢喜魔附心”。这个时候你就会“目空一切”,这个“狂禅”由此而来,定能够呵佛骂祖,但是你又狗屁都不是。这是第一难,叫“偷心不死”。
师:那么,初用心还有一个易,我刚才所说的“两难两易”嘛。易就是容易的易,易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放下来“单持一念”,或者叫“单提一念”,这就是易。你如果是能够这样做,那就很容易了;如果你不这样做,那就是很难。“单持一念”就是易,“偷心不死”就是难。
为什么说放下、“单持一念”就是初用心的易呢?我们说这个修持,尤其是在参禅当中,是“铁馒头”,你是无从下口的。但是,你如果契入了禅门宗要,因为它有一个次第路径给你走,你知道怎么是善巧,这个时候你唯独一个,你什么都不用去做,你也什么都不用去执,唯独一个,放下你这个“我”,你处于一种完完全全的开放、接纳,在开放和接纳当中自然取舍,不要执着于我见我知,不要执着于自己的贡高我慢,不要执着于自己的修持时间的长短,不要执着于自己的身份,等等等等,把这个放下去,这是第一步。
如果你这一点放下以后,然后“单持一念”,这个时候一切的无明烦恼都将不复存在。甚至出现了,在参禅当中,人家说了你不理解的,甚至是人家骂了你,骂你是什么什么都可以,甚至是打了你,因为我们以前参禅的时候是经常挨打的。这个时候,你完完全全地会契入禅定三昧,你就会深刻地去理解对方对你的“棒喝”,其实是使你进入禅定。而不是说,你一定要来升起嗔念,来跟他争一个高低,争一个对错。这就是“单持一念”,一个是放下我执,一个是单持一念。所以,初用心的易就是“单持一念”,初用心的难就是“偷心不死”。我刚才打出的那一段话让你们对座,就是这样。
如果说,在参禅当中,你来我去都是想要说明自己的对,想要说明对方的错,或者是想要体现自己的高,那么你就是已经进入了“偷心不死”。如果说,你能够抛下假我,把一切一切的外缘当为禅机,你这个时候,不管对方是骂你也好,是打你也好,你都是欢欢喜喜的。噢,他是给你药呢,你就得到了你该得的东西。否则,就是佛在你面前,那也是没用的,佛讲佛的法,你用你的理跟佛的法来论一个高低,或者来体现出其实我并不笨,我很聪明,就是差一点点而已。聪明个狗屁你!这就是易。
其实,因为参禅咱们都知道嘛,咱们前几天都在参一个生死。咱们这个躯壳,或者是所谓的脾性,所谓的什么荣誉,其实说不好听话,咱们就一堆肉。所以唯有放下,放不下你这堆肉,你就会越来越老化,到最后变成一堆臭肉和烂肉,就是这样的。
所以,无论行、住、坐、卧、动、静,甚至是通身的内外,它只是一个念而已,只是一个“一念”。这个念是什么念呢?疑念、疑情。这个疑念是什么呢?就是求、证、参、入、透,等等等等。疑勘,你才能够转识成智,这叫单持这个念而已,不杂任何的意念。或者说,你在参一句话头也好,你在看石头也好,你在看流水落花也好,等等等等,一切一切都维系一念,这个念是丝毫没有其他的意念。
这个时候你会很快体悟到,你虽然是起了这个疑念,但是你的心力就有如倚天长剑一样,可以魔来斩魔、佛来斩佛。你不怕任何的妄想,自然而然你能够去分辨动静、真假、是非、对错,而不去执着于因果。所以,这就是所谓的运水搬柴、锄田种地,等等等等,都是禅机。禅在生活当中的,你如果勘不破“生活禅”,你就别想进入“祖师禅”,那你就更不用提你进入了“秘密禅”。这就是第一初用心的难和易。
老用心呢,“老用心”你们听过没有?
众:没有。
师:没有啊?没有拉倒,我现在不想说了,你们参吧,我待会高兴的时候再说。
隐明 04:07:02
百尺杆头
师:看来隐明是知道了一些。老用心,其实呢,第一难就是“百尺竿头”,这是第一难。隐明,你知道易是什么吗?
隐明:我体会就是细致入微,在当下的每一点每一滴去勘破,不用去外求。
师:还有谁知道?说一说。老用心的难是“百尺竿头难进步”,因为百尺竿头它已经是尽头了,他就会死活始终在那个百尺竿头当中踏步,就不愿意再进一步,或者是很难再进一步,这是老用心的难。
那么还有谁知道老用心的易?容易的易,知道的可以说说。
隐明:师父,我体会一下,还是在当下吧?
天泉 04:12:19
十分惭愧,老浮在相上转,感恩师父!
渴望 04:13:02
绵密做去
师:渴望已经给出答案了,老用心的易是“绵密做去”,老用心的难是“百尺竿头”。谁能理解这两句话呢?
刚才已经说了,老用心的难是“百尺竿头难进步”。所以很多修持人,修持到一定境界以后,他就不愿意往上走了,或者他走不上去。一个就是他自己没有那个意愿,他每天忙于接受供养,忙于应酬,忙于想尽一切办法装扮一下自己,已经是“成佛作祖”了,所以他死活就是百尺竿头,他就不再进一步,或者是他难以再进一步。在当今佛教界比比皆是,诸多的所谓高僧大德,什么老和尚、老禅师,很负责任地讲,几乎百分之九十八就是这样。一旦升为首座,或者九师之一,那他就挂在这个相上了,天天就端着那个样子了,就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是高僧大德,也已经无心再去潜修。然后是热衷于世俗当中对他的崇拜、供养,陶醉于自己的这种虚荣。这个法性呢,到此为止。这就是老用心难的第一,这就是“自作难”,这个自作难就是不想进步。
第二步难是不能进步,不能进步就不是他本意的问题,就不是我刚才说的第一现象。
第一现象就是他的自我止步,陶醉于自己,热衷于迎来送往,陶醉于自己的假象,或者是众生,或者是他自己,把自己供到了神台以后,不愿意下来,不愿意往前走。那么,到头来他依然是一团肉,依然会变成了一团烂肉。这是不愿进步。
另外一个那就是不能进步。为什么是不能进步呢?到了这个次第以后,如果你陷入了我刚才所说的不愿进步,那你肯定是不能进步的。
还有另外一种,他愿意进步,可是他不能进一步。那又因为什么呢?他平时在初用心的时侯是一念疑情,以疑起猜,以猜起疑,就是一念疑情,以这个疑作为一念。到了老用心的时候是真。以前的疑是假设的疑,你们都知道,譬如说,来问什么谁是我啦,我是谁啦,谁念佛?这些其实是“假设疑”,是你来假设,或者指定一个你疑猜的目标,然后来勘破这个疑猜,这是假设疑。
到了“老用心”的时候,这就是真疑,真正的疑它会现在你的面前,就是说,这个“疑情”不是你的猜,而是真。第一个,在初用心的时候,是“猜疑”;到老用心这个阶段,那就会出现了真疑。为什么是会出现真疑呢?他是两个状况、两种状态,比如说你们在修持当中,真疑现前,它是体现在修持进入了次第的时候,会出现一个真我和一个假我;会出现佛魔同现,佛魔同体;会出现佛的三身同时同应,给你不同的提法。比如说,会出现释迦牟尼佛给你显教的说法,会同时出现大日如来给你有相三密的教法,会出现毗卢遮那给你无相三密的心印。可是呢,这三者它都是相互冲突的,这个时候你怎么样去取舍?这就是真疑现前。
所以,修持人如果没有契入秘密禅,到此止步,你只能去参如来禅。其实到了“老用心”,你已经是走完了如来禅的境界了。到了进入秘密禅的时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真疑现前了,你已经证入禅定三昧了,你已经是可以三身合一了,你已经是转识为智了。可是这个时候,你还是在月下疏影当中,这个月亮,你是可以在水里面能够看到,但是你还没有去摘到。这个时候,一切它都会出现重影,一个真的月亮和一个水里面的月亮;一切都会出现了重影,都会出现真伪,如果是没有无相三密心印的话,你到此止步,你也就没办法往前走了。
这个时候,就是进入次第以后,你懂得觉和照,就是“觉”和“照”这两个字了。我以前,今年我多次提及觉和照,觉和照的彼此之间的功用关系,我多次已经提及了。到这个时候,就是觉和照起着最关键最关键的作用了。觉,那就是,这个时候才算是“不觉”,因为觉悟你已经走过了。以你的觉,以你真正地进入了“不动地”心境,去觉这个“真疑境”、“真疑相”的真与假、取与舍、对与错,然后再用你的“本明”,去映照你需要去与之相应的,与之相通的、相融的这些法相。
比如说,同时,你左边出现了释迦牟尼在给你宣法,你的上方出现了毗卢遮那给你的法印。这个时候,你就自然而然,你就会不完全取释迦牟尼的显教,不完全取毗卢遮那的密印,而是以显教来说明密印,以密印来彰显出显教。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以你在照当中,你就能够真疑地取舍。
但是,你到这个时候仍然是属于生死关,因为你还是会落于空亡,你还是有一个取和舍,还是有一个取多一点和取少一点,舍多一点和舍少一点。所以修持修禅、参禅,到这个境地是难到你几千劫、几万劫,你如果不入心印,你就在里面转,这就叫“铁馒头”了,你就死活转不出来,到最后,就不断地来来回回,不断地在不动境当中来来回回。所以这就是“有余涅槃”。
为什么呢?如果你不能觉照,最后你肯定会取一个不动地,反正是回到了初用心当中的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反正我谁都不听,我就听我自己的。好,你这个时候就是自了汉,就是达到了有余涅槃,也就是达到了“不来不去”,你就住在这个次第里面,可能你会一直住下去。这个可能一直住下去,这个时间概念就不是说,像我们这样的一辈子两辈子,十年二十年。
因为你不能勘照、不能觉照的情况下,你肯定会选择初用心当中的佛魔不依,两边不靠,两端不执,就是以自己,以这个自性主宰。可是,因为你没有觉照,你的自性还没有完全圆满的时候,你以自性主宰去不落两端,这个时候你的境界,或者说你的次第,或者说你的果位,就在“不来不去”当中,就在于“不动”,就在于“有余涅槃”。所以,你就没办法“如来如去”呀,你就不能够洒脱呀。这个时候,你的百尺竿头也就到此为止,你没办法再进步,是不是?
那怎么样才能再进步呢?恐怕这就不是在这里说的啦,说了,估计你们也就听不了了。
但是,这个祖师禅当中,有一句是家宝,家之珍宝,就叫“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是达摩祖师说的,这个就是勘破祖师禅的最后的重关,“破重入牢”由此开始,就叫“外息诸缘”,这就是破重入牢的家珍。
12841 04:28:14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师:刚才所说的这些,本来是今天不愿意说。
后人很多是依照南禅当中的慧能所说的“不思善,不思恶”去修的,这个“不思善,不思恶”,其实也就落到我刚才所说的,你顶多也就是一个不动,这就是百尺竿头难以进步的老用心的难。当然,有很多我没讲。
那么什么是老用心的易呢?容易的易,就叫“绵密做去”。其实是相对应的啊,如果你能够达到“绵密做去”,你就能够破掉老用心难的第一难,第一难叫不愿进步的第一难。这个时候其实就很简单了,就是在绵密当中更绵密,细微当中更细微,在精进当中更精进,在持戒当中更持戒,你这个时候就能够保持你时时刻刻的以上求佛道、下度众生、下化众生这么一颗清净、平等、慈悲的菩提心,而不自满,哪怕一丁一点的进步,它都是你的助缘,你自然就能够破百尺竿头不愿进步的这个“第一牢”。你这样做下去,它自然而然,这个“桶底”自然也会脱落的。
有一首偈语,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在禅宗的公案当中,是寒山说的。你们稍等一下,我打字比较慢,我给你们打出来。
12841 04:32:56
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
师:大家用点时间来参参,这总共是八句。有没有兴趣?大家是怎么理解的?给大家一个启示,前四句是一个境界,后四句又是一个境界。
隐明:师父既然说了前四句是一个境界的话,我体会就是“高高山顶上”到“孤月照寒泉”,其实修到这个份上可能到一个阶段,我不知道对不对呀,就是说,他是很孤独的,他到这个情况下,他的见地也好,他的一些想法也好,可能让别人觉得无法理解,或者是比较怪,甚至有些接受不了,但是他还没做到事理法圆融,他离这个悲智双运也好,契融万缘也好,还差得很远,他没法做到事理圆融。所以他还停留他自己的次第上面,他没法再往前面走。我不知道我理解对不对,请上师指正。顶礼上师!
师:后四句?
岚山:师父,我觉得前四句说的是一种他自己能够达到自了,就是见山不是山的境界;后面四句我觉得就是达到一种见山就是山,又回到那种境界中,就是达到无余涅槃的境界。不知道对不对,请师父指正。顶礼师父!
惟恕:师父,我的理解是,前四句是从入虚无的一个境界,后四句从虚还有,一个真实的世界,我是这样的理解。
隐明 04:38:42
独露真常。不现一切
师:是的。你看啊,前四句“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这四句,刚才隐明和惟恕都说得挺好。就是他修持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就叫“独露真常,不现一切”。因为到这个时候,已经是虚空上下没有丝毫的障碍了。“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没有任何障碍,而且已经是到了山巅。“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只能是“天理地先知”,所以叫“独露真常”。
那么后四句,你看啊,“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这四句说的是真如妙体,所谓“真如妙体”,凡夫俗子是不能够知道的。你看,我刚才说的这个月亮,天上有一颗,水中有一颗,他这里面已经给出来,“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这个时候他已经能够分辨,水中月和天心月都是月,但是,一个是实相,一个是虚相。当你能够达到这样的时候,刚才所说的佛的三身相应,两身相应,你就能够去分辨水中的月和天心的月是怎么回事。水中的月是来源于天上的月,而你自身且在水中,你的受用只是“水中月”的受用,但是水中月并不是“天心月”,可你又在受用的又是水中月。这个请大家去思考了。当达到这个境界时候,十方三世那都是你的住处。
然后,要记住后面这两句,“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这两句其实是警语啊,警示语。他是怕后人“认指作月”,特别提醒后人,凡是说的都不是禅。不是说,某一个人说出他这一首偈语,他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不是的。所以,刚才说的这个“初用心”和“老用心”的“两难两易”,其实,我今天只不过是比较系统的把这个(讲出来)。因为一直以来,我不愿意在文字相里面去给你们构成什么样的挂碍,所以语言相、文字相,我从来都极少用,也不愿给你们去引什么公案,参什么话头,都是在生活点点滴滴当中和平时当中去呈现出来。
那么,我今天为什么要跟你们说初用心和老用心的两难两易呢?其实这些,我早在以前已经讲了无数遍了,只不过我没有这么正规用这样的术语、用这种方式来讲。所以,当你们参禅参到现在这个境地,你们也应该是往前走,不要不进步,不要偷心不死。为什么一直以来,我都是在以一种你们从生活当中能够听得到的,能够领悟得到的语言来讲呢?因为这个文字和语言都没有实义,都没有实际的含义。以后你们在参禅当中千万要记住,咱们是通过文字和语言来表述,但是不要把这个水中月就认为是天上月,千万不要以自己懂得一些、会说,然后就认为你就是这个境界,不是的,“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而是你要去参悟,你不要老是拿着指着月亮的这个手指,而是你要去参这个月。
球球一袋狼 04:44:56
那其实真正的禅是一种心心相印,彼此相融,当“禅”现于文字相的时候已经有所偏、执了?
师:需要文字相,需要语言相,但是实义是离开语言和文字的。所以说参实义,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生在水中,那么我们的受用是水中月的受用,那就是语言文字这些相,要通过这些相呈现出来。而真正的妙用呢,是天心之月呀,这是真正的妙用。哪天跟你们说说什么叫“天心月圆”。
所以,参禅一定要留意这个,你不要说,人家说话了,那就不是枯禅;人家不说话,那就是枯禅。如果要这么理解的话,我们在山里面,我们的参禅是不说话的,两个师兄弟,三四个师兄弟坐在一起,彼此是眼睛一闭,到最后一出来,他在想什么,我在想什么,他去哪了,我去哪了,到哪里去拿什么东西了,我们都是了了分明,都是一清二楚的,不用去说的。难道这样就是枯禅?
渴望 04:47:52
顶礼本尊
师:好吧,引出来了我的这一番话。咱们现在就随意吧,还是老规矩,要上班的可以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