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文化”入门基础(五)

“周易文化”入门基础(五)

河洛

1、河图

《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
河图也称为马图。河图中的十个数即为天地之数,故这十个数为先天之数。其中单数为阳,为天数;偶数为阴,为地数。
这十个数与方位对应,既为:一、六, 二、七, 三、八, 四、九, 五、十。见下图。

这十个数再与五行对应,即为万物生成之数。口诀: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所以,一为水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二为火之生数,七为火之成数;三为木之生数,八为木之成数;四为金之生数,九为金之成数;五为土之生数,十为土之成数。在这五对数中,若生数为阳,则成数为阴;若生数为阴,则成数为阳。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阴阳和合,才可生成万物,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

取其中五个生数,即一为水,二为火,三为木,四为金,五为土。其中一、三、五为阳数,其合为九,亦合于阳数之极为九,即八卦中的阳爻为九;二、四为阴数,其合为六,亦合于阴数之中为六,即八卦中的阴爻为六。这也说明,为何八卦中的阳爻取九、阴爻取六。
此阴阳生数之合,即九与六合为十五。十五又称为小衍之数。

再综合五行方位:北为水,一、六位于北;南为火,二、七位于南;东为木,三、八位于东;西为金,四、九位于西;中为土,五、十位于中。

2、洛书
洛书也称为龟书。我们对洛书九宫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里再归纳一下。

关于洛书有两个口诀:

其一为洛书方位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十居中。

即,龟头为九,居上,亦为南,亦为火;龟尾为一,居下,亦为北,亦为水;等等。见下图。

洛书数即为九宫数,亦为后天八卦数,或称文王八卦数。这就是第二个口诀: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十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九宫中,包括中宫共九个方位,请初学者对照洛书图辨晰。
注:洛书中宫数字,一直以来被认定为一个“五”;近期由心灯老师更正为“五”和“十”,记载于“连山易”(藏于故宫博物馆)中。

地支与十二辟卦

在六十四卦中,有十二个卦的卦象十分特殊,它们十分形象地表现出了阴阳的此消彼长转换过程。这就是十二辟卦,辟有开辟之意。十二辟卦是以乾坤两卦及其爻变组合的,即:

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坤为地。

十二辟卦依次与十二地支对应: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为一、丑为二、寅为三、…… 亥为十二,地支的名称和顺序必须烂熟。

十二地支与十二辟卦相对应,不可错乱,见下图。

1、时辰
十二辟卦可以表示一日之中的十二个时辰,一卦表示一个时辰,即一日之中从子时到亥时的全部阴阳消长转换过程。

从坤卦开始看,顺时针旋转,坤卦一爻变,为地雷复卦,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阳初动”,即一日之始。

比如,华藏法门开宗师把每天打坐的时间定在子时,既是把握这个特殊的时辰,因为子时正是肾水发动之时,此时打坐,更有利于调整身体的健康(当然,其中还有其他更多的含义)。

坤卦是全阴卦,对应亥时,也是一日之终。进入子时,坤卦的初爻开始变,变为地雷复卦,即阳气始升,为一日之始。尔后,每个时辰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衰退;至巳时以乾卦表示,为阳之极也。至午时,阳极生阴,一阴初动,尔后阴气逐渐上升,阳气逐渐衰退,乃至亥时之纯阴。如此周而复始。

故,从子时至巳时为六阳时,从午时至亥时为六阴时。这种阴阳的此消彼长与转换,与图中央的太极图又完全对应吻合。
请注意:中华文化中对六阴时和六阳时的划分,与西方天文学以“白天”和“黑夜”,即日出和日落为准划分阴阳是完全不同的。中华文化是“全息文化”,是天、地、人的大一统。

2、节气
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有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中国的天文历法自然与其地理位置和农时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的历法被称为“农历”,因为在“二十四节气”中,有明显的农时特征。

中国的历法又被称为“黄历”,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黄道定时和定位的。比如,我们都听说过“黄道吉日”。

我们想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形成一个平面,即公转的“轨迹”,称为黄道。同时地球也在自转,想像南北极之间有一个地轴,地球是依这个地轴自转,形成赤道,那么,黄道与赤道的夹角称为“黄道赤角”或“黄赤夹角”,正因为有黄道赤角的存在,地球上才有季节。

在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是“两至”和“两分”,两至是冬至和夏至,两分是春分和秋分。

以中国的地理位置,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六个节气,即每月大体上为二个节气,每个节气十五或十六天。那么,每季的开始,名为“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在每季的中间,即是两至和两分。见下图。

由于存在黄道赤角,北半球在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白天最短的时刻;在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白天最长的时刻;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黑白天各半。

拓展“常识”:在南北回归线中间是热带,一年分为三季或六季,如雨季、旱季、凉季;在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中间、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中间是温带,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夏秋冬;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是寒带,一年分两季,即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大家有机会去东南亚或北欧旅游时应该了解一下。)

在二十四节气中,这八个节气是定时和定位的重点,初学者应熟记。全部二十四节气,我们以后再介绍。

冬至和夏至是一年之中阴极阳生与阳极生阴的转换点,也对应一年之中的子月和午月,如同一日之中的子时与午时,这个概念十分重要。
我们介绍节气,是为了了解农历的月份与十二地支和十二辟卦是如何对应的。

3、月份
十二辟卦还可以表示一年之中的十二个月份,一卦表示农历的一个月,即一年之中从子月到亥月的整个阴阳转换过程。
为什么子月是农历的十一月?这又涉及到季节与月份的关系。

农历的月份以季节划分,一月至三月为春季,四月至六月为夏季,七月至九月为秋季,十月至十二月为冬季。

然而,农历的月份又是太阴历,即与月亮的运行相应,月亮绕地球旋转的“轨迹”称为“白道”。依地球与太阳相对运行的历法为太阳历,简称阳历,如上述的日时与节气;依地球与月亮相对运行的历法则为太阴历,简称阴历。

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圈约为二十九天半(女性的生理周期大体与此相当,因此,女性应该重视自己与太阴历月份对应的生理变化),故农历的一个月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即每二个月为五十九天。

那么,以太阴历计,十二个月约为三百五十四天;而以太阳历计,一年约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所以,以中国的黄历计年就有两套系统,即太阳历之二十四节气和太阴历之月份。

拓展“常识”:以农历计月的最大优点是日期与月亮的朔望关系十分明晰,即每月的初一、十五,这又是阴极阳生和阳极生阴的转换点。在每月的初一到十五之间,月亮从右半边渐亮,露出月牙,直至满月,称为上弦;十五以后,从右半边渐暗,左半边亮,渐成月牙,称为下弦,亦称残月。所以,看到月亮,特别是月牙的方向和形状,应该对阴历月的日期大体了解。

西方历法中的月,是将黄道分成大体上的十二等份,故有所谓“黄道十二宫”之谓,每宫再套上个什么“星座”;其“年”的开始,又是与基督教文化有关,故西方历法有浓厚的宗教特征,其中没有阴阳转换的定时与定位。伊斯兰教又有单独的一套历法,称为“回历”,主要是纪元。这些都是宗教性的历法。

华藏法门开宗师倡导的每月辟谷日期为农历每月十四至十六日,即是每月的月望之时段,这里包含着人天相应且十分科学的依据。
我们说过,中国的农历或黄历是太阳历和太阴历的综合历法,即,将太阳历的日和节气与太阴历的月和年相结合。见下图。

图中,“子”表示“子月”,“丑”表示“丑月”,依此类推。

由此,我们大体上应该明了,为什么子月是十一月?

农历月份是以四季划分的,如一月对应立春,四月对应立夏,等等;而二十四节气中的两至和两分是四季的中间点,以太阳历计时,再对应太阴历之月份。冬至是一年中的“一阳初动”之时,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如同一日中的子时),大体上对应十一月,故十一月为子月。

再看上图,一月为寅月,在十二辟卦中为地天泰卦,俗话中常说的“三阳开泰”就是由此而来的,“三阳”既是泰卦中的三个阳爻。立春之日为春季之始,亦是一年之始,大体上对应农历的一月。我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与三阳开泰是同一个意思。

还应注意,严格地说,季节和年的转换定时和定位,应该以二十四节气为准: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由于火克金,所以在夏季与秋季的转换之间,加上了一个“伏天”,或“属伏”,在五行中则加上了“长夏”,属土。

虽然生活中的农历年份依农历的月份,但占断时的年份和季节应按二十四节气,即太阳历:立春为春之始,也是农历年之始;立夏为夏之始,立秋为秋之始,立冬为冬之始。

因为太阴历的年和月与太阳历的节气不完全统一,但又必须对应太阳历的五行属性和方位,所以经常容易搞错的。故在此将气节和月份详述。比如,今年的春节是西洋历2月3日,正月初一,即从这一天起进入辛卯年,这是以太阴历计;若以太阳历,2月4日立春,是为辛卯年一月之始,三阳开泰,进入木旺之春季。

我们以十二辟卦和太极图的对应表象,以说明年、月、日、时与节气和季的相应阴阳转化和联系。
此外,如果还把农历或黄历说成是所谓“阴历”,那就太缺乏“常识”了。

今天是除夕,祝大家新春吉祥!

发表回复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