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与形


神与形

作为一名修持人,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容纳百川的胸怀。华藏从开宗到今天为止,与我们今天各种文化体系,以及古代的很多文化体系从不冲突,也不排斥。我们在容纳的过程中去吸收它们的种种养料,才有了我们的今天。正因为我们是以华藏的宗旨与理念去运用于我们的社会、融汇到我们个人,这条路走到今天,我们才能不断充实,不断地壮大。

华藏,我们以前讲过它的意义是能藏、所藏、归藏。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解释,在佛学里面的解释:华,是幻化;藏,是结果。所谓幻化,就是一切事物的本原,原原本本的原初过程,也就是“缘起”;藏,是结果,也可以说是果地,是一切事物的归宿和源头,也就是“性空”。这已经给我们启示:华藏代表一切事物的原初、续发和归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化为无形融汇到芸芸众生之中,或者说容纳百川,接受更多的人。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一个同化与异化的过程:你影响别人,别人同时也在影响着你;你同化别人,同时也被别人所同化。因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如此。

我有一个不如你们的地方,我的阅历没有你们那么丰富,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我不拥有你们所拥有的学 历,没有上过中学,更不用说上大学了。但是,我们在座的有谁能说出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道吧?那很简单,当你来认识我、评判我的时候,你认为是正确的,不能说完全正确吧?起码,因为你只站在你的立场思考我,更何况你连自己都不认识,怎么认识别人呢?我们今天的社会、今天的科学发展就是从客观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所谓“客观规律”是存在的决定因素。这样的话,“客观的”我就站在这里,你能不能形容什么是我?什么代表我?你能说我这个身体就代表吴泽恒吗?不能代表,因为我还有思想。从我这个客观存在出发,你只能看到这个身体,思想是看不到的,两者应不应该分开?这是理和相的关系。

何谓理和相的关系呢?人们所说的这个自然界是以物质、能量、信息三种构成的(“信息”是我们加的),而且是相互统一、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元的世界,而不是二元世界。因为二元世界必定有个一、有个二,必定有左和右。当我们形成了分维的多元世界,一中就有二的存在,二中也有一的存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元世界。如果自然界是个多元世界,显然我们的社会系统,以社会科学的角度,经济管理也是多元的,一种多元层次和多元结构构成的,它的体系并不是主客二元,并不是简单的你和我的问题,你和我之外还有一个它存在,也是一个多元的存在、多元的层次。那么,照此这么说,不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系统都是多元的,低级即有高级的体现,高级即有低级的体现;一带有二,二带有一。我们上这一课,似乎粗浅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然规律;似乎应该在原有的二元世界、二元体系、二元系统过程当中再加一个多元。

起码它有三面存在:主体、客体,还有群体的存在;精神、物质,还有能量的存在。

照此这么说,对生命的定义可能就要彻底改变了。以这种思路和理论为基础,使人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人们的思维超过一个维度,达到四维就是一个翻天覆地。

我们正试图这样去做,我们正在研究这样的课题,正在揭示世界、揭示本原。那么,要认识这两大规律、两大系统,是否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认识客观规律呢?好象客观规律并不是决定因素,并不完全是决定因素。那么,就以我们所学的知识、以一个已知的我去认识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并不能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世界,已经了解了生命,只是认识了一部分。那就是说,首先以我们自身,在这个房间里,好象我们应该先看到里面的环境,再看到外面去;

你要认识自身之外的宇宙,必须首先认识你自身;你想认识客观规律,首先得认识自身的规律;你想主宰世界,首先得主宰你自己,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能主宰,要想主宰世界,一切免谈,是空谈。

所以,今天我们所学的,从理论到实践上,我现在先讲两点,以道家的话来说,我们用神、形来解释比较好说,佛家用心性。

我们看身边的一个人,他的长相,不管是男是女,有的人长相,五官端正,所谓这个女的很漂亮,这个男的很英俊,但是里面的内涵就多了。你看到一个人,他的面相长得很好,他的皮肤很白,但是如果他没有神,看不出他的美在什么地方,有如一个死的花瓶,他没有一点风度。那个人长得多么难看,他五官搭配错位,但他的内涵、气质衬托他的神,他这个人非常有吸引力,你从他的气质当中,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高雅。对于客观事物,我们的审美观念用什么去形容?很少有人在上这一课。哎,这东西不错;哎,这人很好看。好看在哪里呢?好在什么地方你知道不知道?如果这个人长得很好看,但没有气质,我看也很讨厌,起码他很造作,他的行为、他的讲话、他的动作不协调,处处没有体现出他的内在气质。

自古以来,很多人物为什么能够一呼百应、能够扭转乾坤,原因何在?这就不是形了,是神。

以神体现一个人,“神”具备五大因素:性、气、质、德、行。这五个方面累积构成一个人的神,也就是构成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内在修养。而“形”只有一种:象。

当你能够自如地去应用你的神智,你就拥有所谓神通和功能了。因为你本身内在的能量已经具足了,可以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相互作用,或者同化于自然界的这种力量。为什么进入华藏法门几天的人,在治病方面非常有效;而有的人修持了七八年、十几年还不行,

原因在哪里?在“德”、“行”。你如果有大愿行,你自然会具有大神通,

因为你这种思想境界作为一种信息,它附载着能量。你的思想是一种信息,思想活动是一种信息能量的活动,或者可以说是你内部信息与能量在相互沟通、相互作用,激发你的生物功能,

因为思想活动过程就是信息能量活动过程,它是有物质基础的。比如,你在想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使你有自豪感、能激发起你的斗志、树立起你的信心,有助于你有使不完的力气,或者有件事情你喜欢做,你会乐而不疲地去做;如果你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你会提不起力气来。在实践中,一个交往对象,不管他再穷、再难看,如果你认为这个人行,起码话能投机,你就会和他来往,不管他的身份、地位怎么样;如果你觉得他讨厌、人格不行,你就不愿意同他接触。

因为你的思维过程就是一种物质能量对自身生物能量的调节过程。

当你具有了一个坚强的信念,一个宏伟的思想、目标,你就会忘记自己的很多不足,而且把一切变成你行动的动力。好,这是主观决定因素,不是客观决定因素。因为你是凭着一念之中,你的意念过程去启动你内在的这方面的生物功能,使自身的生物功能具有这种信念和能量,具有体现出或者去执行你这个思想体系的信息与能量,使你自己充满活力、有精神,就是有了超越你原来的生命功能,也就是超常生命功能。

德、行这两者,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气质,即内在的内涵、神韵,或者精神。没有,就是没有气质;有,就是很有气质。
“气”呢,可以说它和“形”有关。

因为气本身决定一个人的生物功能、脏腑功能,或者气血功能。一个人的生物功能是否健康,气血功能是否旺盛,取决于他的精、气。在道家来说,精、气、神具为三宝。精、气再下去可以聚为神,到后来可以化神还虚了,道家的说法是这样。那么,一个人,为什么不仅让你具有伟大的思想、行为,还要让你打坐、辟谷、站桩,就是使你本身内在的气血去浊存清,使自己的浊气下行,或散发出去,或聚集于宇宙之中;同时吸收自然界中更多的信息养料、更多的气息养料,使你本身的气质、五官、脏腑,乃至皮肤,使整个身体很协调、很健康,符合于作为一个人的体现,符合人的生理结构,具有完整的生物功能。

我们整天让大家打坐、辟谷,甚至站桩,就是训练你本身气机的运转,使你自己启动你生命原初的气机,原初的气机能运转起来,那你的生命就可以续发、就可以延长。所以说,通过这个方法,人可以长寿,甚至长生不老,这不是神话。这就是气和质与形的关联。

“质”呢,气本身就象一种信息,气本身负载着质,可以说质是气本身的纯度、气的纯含量。气是轻的、正的,还是浊的、邪的,质只在于体现出它的呈现如何。质体现出气,是气的纯含量。所以说这个人是否有邪气,或者具有正气,他的质就在其中覆盖着。

“性”决定了远古与现在的过程。

性,它决定你的远古过程,就是说你此身、此景,你生来之时的种种经历和你此生之中的种种经历。所以性既有先天也有后天。所谓根基,这个人根基好或不好,除了性决定他的先天因素外,还有一部分是后天培养的,后天可以辅助。你的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你不能使时光倒流,而现在你可以主宰。
性有两重性,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过去成为过去,现在决定未来。

在现实当中,人们说这个人性格怎么样是他的内涵,他本身的良知、心性,或者说他的人格,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对这个社会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以至于用什么样的人生观、宇宙观,以什么心态为人处世,决定着一个人的定性,所以说现在可以得。

德、行的关系是什么?
以行辅德,就是说修行当中三个要节:参禅、坐禅与行禅,行禅为第一,以你的行为、行动去辅助你的德元或德本。

以德辅性,当你的心与性达到合一的时候,你的神就能够专。所谓心性合一之心,在这里,指现在之心(心在《论心》中是不分先天、后天的)。性从广义来说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也可以说性包括你的整个生命、你自身个体到群体的整个演化过程。那么,当你自己的心念和宇宙的本原可以合一,心性可以合一,这个时候神就可以专了,你拥有的东西将是很不得了的。照此说,我们有一个很粗浅的概念,就是说以行去辅德,以德辅性,功德圆满的时候也就是心性合一、性空合一。心性合一的时候就可以神专聚形,这时一念就是法,你的信息就负载着能量。

我们今天讲的是,怎么样能使人的信息能量和宇宙信息能量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你能在内部作用、内部沟通、内部统一,才能和外部沟通、外部作用、外部统一。怎么样使人的信息能量与宇宙信息能量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这才是关键的一环,如果没有把这点搞清楚,一切都是空谈。我们要对生命的定义再附加一条,怎么样使人的信息能量在内部沟通呢?

思维过程本身就负载着信息和能量,是调动生物功能与思维信息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的过程,其思维的第一性决定生理、生物功能的续发性。

这是第一次开宗明义地说明,怎么样使人的信息能量和宇宙信息能量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

首先是人内部生物功能的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是神形合一。这个时候,先认识自身、先认识自我本原,你才能够认识宇宙,才能与宇宙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这是第一个定义。

这作为生命定义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原初过程。

所以,你不研究原初,没办法研究续发过程。尤其更重要的是请大家体会:其思维第一性决定生物生理功能的续发性,也就是主观性、客观性。你就是天天大鱼大肉地吃,但每天想着要死,那你肯定身体状况很不好,起码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所以思维活动是大于信息能量的。

那么,这个思维活动所附载的信息能量,是生物功能与思维信息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的过程。这一点体现在特异功能上,怎么解释,怎么样拥有特异功能?它就是一个意念。意念完成一个外部事物变化过程,你的思维过程是可以调动生物功能和我们自身的信息,达到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你的意念就可以产生能量,就可以作用于外部事物。其思维原初过程,你可以把一个人的病治好,也可以让一个健康的人生病,

因为你的原初过程的第一性,第一个意念就决定了整个生物生理功能的续发过程,你让它朝哪一方面续发,完全凭着你的思维信息;你的思维信息带着什么样的能量,生物功能就朝着你的这个指令去续发、去发展。

所以,从人体内部的信息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解决这个问题以后,我们才可以说,应用人的信息能量与宇宙能量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如果我们自身内部不能够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信息和能量的思维过程与生物功能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那么,和宇宙之间的信息能量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就是空谈,这是研究生命科学关健之中最关健的一步,就是它的原初。原初不解决,我们没办法解决它的续发。所以,只研究续发过程,不可能明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也不可能明白它的原初过程在什么地方。就有如现在的生物科学、医学,不管是中医、西医,它们对生命、对生命结构、对生理功能的认识,对生命现象的研究,都只是研究它的续发,而不研究它的原初。

研究续发只是在研究它的表面现象,因为续发过程只是客观存在的表面现象,而决定它的续发过程的则是它的原初过程。也就是说,原初向左转,你才能朝左边走,所以原初过程起决定性因素。

我们的研究,在华藏心法里面和华藏系统,就是去剖开万事万物的根源,研究它的原初性,原初过程清楚了,才可以沿着原初的路去研究它的续发和它的归宿。所以,如果在生命科学的学科定义当中,对生命的定义再加上这些,学科理论和实践方法将会更好地体现出来。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以后,所谓特异功能是从哪里获得的?是思维活动。因为思维活动本身带有信息能量,这种信息能量是它原初的信息能量,不是续发的生物能量。物质已经是续发了、成性了,已经是表面现象了,而信息能量是它的原初过程。

事物发展的原初过程是信息能量,没有信息哪里有物质的存在?也可以说没有能量哪有物质的体现?任何一种物质都带有一种能量的属性,就象一个茶杯,它是一个物质,它是由诸多的分子结构组成这么一个整体,这些结构就是能量,所以,信息能量是原初过程,物质能量是续发过程,而信息能量决定着物质能量,思维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原初过程。

现在要讲到,因为这种思维可以调动你的生物功能和你的思维达到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这种思维活动,回到我们所说的行和德,你具有越大的创造力,同样具有同等的破坏力。从修持的角度来说,刚才我们开宗讲到的第一点:

缘起已经续发了,性空归到你何处?

你这个起心动念归到何处?你的念正还是不正?念正,它附载着正的信息能量;念不正,同样,它附载着反面的信息能量。所以,

缘起——思维,
思维——起心动念,
性空——结束点、归宿点在什么地方?

原初正确,归宿就正确;
原初不正确,归宿就不正确。

就是说,你要调动某一方面的生物功能,你是以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调动你的生物功能?所以小神通和大神通、小乘圣者和大乘菩萨的分别就在这里。因为大乘菩萨发的愿是大愿,他所激发出来的功能是大功能、大神通;小乘圣者发的愿是小愿,他所激发的功能只能是自圆佛果;修罗魔道他们续发过程的念是贪怒、贪欲,他们激发出来的功能就是使自己埋葬自己。

作 者: 吴泽恒 字体大小:

发表回复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