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仪五:礼佛皈仪

师:前几天我们这里去了珠海的一个寺院,叫金台寺,有几十口人去。可能大家也会经常去一些寺院,去礼佛,或者去参观、去旅游。那天去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是说大家对进寺院的一些常见的规仪,或者礼仪不太清楚,或者不太注意。当然,或许现在有些寺院,它也不太在乎这些。但是对我们宗门弟子还是要留意一些。所以,干脆我就跟大家讲一讲进入寺院的一些常规的必须要遵循、遵守的一些规仪。

大家认为这个话题怎么样?要不就再听歌?

众:听师父开示。

师:是讲规仪呢?还是听音乐?

众:讲规仪。

师:好,既然大家多数要求讲规仪,那咱们就讲一讲。我也是简单地跟大家讲一讲啊,因为你们可能会经常去寺院,万一到寺院去以后,人们或者是社会都知道你们是宗门弟子,然后进了寺院,很多人也就会受到了关注,所以很多规仪不懂,也是很丢人的事情,呵呵。

那讲一讲啊,其时当今社会知道佛门规仪的人也不多,说实在的,包括很多寺院,包括观察一些出家众,也都不是很清楚,也都不是很懂,当然俗家也就更不用说了。

咱们现在先抛开深度的一些东西,首先一个最简单的就是上香,这个大家都懂的。上香呢,通常我们是进寺院的时候,会在主殿里面供香,也就是三柱香。为什么要供三柱香呢?其实也就是供佛、法、僧三宝,就是这个意思。

中间这支香,上香的时候,你先点燃以后,不要用嘴去吹灭、吹熄,就是用手轻微地给它把这个明火熄灭了。熄灭了以后,然后端平举至眉际,也就是行问讯,叫“举香问讯”。举到眉际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眉中间,然后心里面是要默念一句,这一句就是“花开见佛”,这一句就够了。

然后接下来就是上香了,第一柱香上中间,在心中就要默念“供养佛”;第二柱香是左边,(注:是佛像的左手边)是“供养法”;第三柱香是右边,是“供养僧”。这就是三柱香分别供养的佛、法、僧三宝,这就是说上香的规仪。

那么,上完香一般都是在主殿。为什么要叫殿呢?这个殿堂其实也有很多人不懂,为什么叫大雄宝殿呢,什么什么——。凡是寺院里面的堂一般都叫殿,这个殿是在咱们中国的啊,在国外,在其他国家它不叫殿,不叫佛殿的,它叫佛堂,或者叫佛庵,或者叫精舍。它不叫佛殿,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佛殿的称谓是我们中国独有的称谓。你们以后到国外去,他们都不叫佛殿,你甚至到了台湾,到了日本,到新加坡,他们都不叫佛殿,叫佛堂。我们叫大雄宝殿,他们叫大雄堂,或者是稍微小一点的叫精舍。

那佛殿是从唐朝开始有了这个佛殿的称谓。这个时候,因为咱们中国,大家都知道,能住到殿里面的一般都是帝王,除了皇帝和王爷,皇帝的金銮殿,王爷的银銮殿,除此之外就不能有殿的称谓。所以,也就是说这个殿的称谓,在咱们中国来说是专属于帝王的议政、起居的专门称谓。如果以前普通百姓称殿,那是要诛九族的。

但为什么佛门能称为殿?这就是佛教进入了中国以后,就是唐朝的时候,首先是历代的帝王尊佛为医王,医生的医,称为医王。那这个医王祂不是说佛能够治我们的疾病,而是指佛教的智慧,祂能够去治疗众生的烦恼,众生的生死,接引众生去远离苦海,也就是说,是心的疾病。

那么,在佛教初入东土以后,那个时候是极少王公贵族的信仰和尊崇的,所以在武则天,也就是唐朝武则天这个时代开始,由武则天把佛堂尊称为佛殿,也就是佛驻锡之所,在凡世间的这种规仪上升到与帝王平行,甚至是高于帝王,这就是从武则天开始,这个时候就称为殿。所以这个佛殿,这个话外音啊,它的历史渊源是从唐朝开始就有了这个称谓。

好,现在呢,咱们先从进佛殿开始。一般就按照佛门的规仪啊,你进入大殿,是应该从大门的左右两侧而入,不可以走正中间的。其实我们这一次有人走的正中间进去的,这个以后一定要留意。进入大殿是从大门的左右两侧进入,不可以走中间,你如果是靠左边侧行,就要先迈左脚;反之也是一样的,你靠右侧,那就是先迈右脚。然后,你要进佛殿的时候,你除了佛经和佛像,以及供养三宝的物件之外,其他的东西是不能带入的。当然现在有很多什么带摄像机呀,带手机呀,等等等等。其实严格规范,你进佛殿是要脱鞋,然后,除了佛经和佛像和供养之物,其他任何东西不能带进去。

接下来就是,如果是主供殿,一般在咱们家里,或者是一些居士家里,你去寺院,那个是没有这个界限,你如果是到居士家里,除了诵经礼佛和打扫、上香、添油灯这些,这个时候你可以进入这个佛殿,其他时间你都不能进去的。也就是说,咱们如果去居士家里,或者是居士林里,你进佛殿,除非你去上香、去礼佛、去打扫、去诵经,你不能够去里面游玩,去品头论足,去参观。这是第三点。同时你不可以在佛殿里面穿行,也就是你不能任意地穿梭游走。

进入佛殿的时候,是要先净身心的,也就是净身口意,如果有条件就先洗手。进入大殿以后,就不能够东张西望,也就是说,你可以瞻观佛像,但是你不能够眼神游离,也不能够扫来扫去,你瞻观这尊佛像之外,你再瞻观这尊佛像,哪怕你在走路的时候,你的眼睛只能是平视或者低视,不能东张西望,这个也是要留意的。

还有一个大家要记住的,也可以打字打出来,咱们进佛殿一般都会去瞻观佛像,如果是合乎规仪的,手应该合十。如果不便,那你可以不合十,但是,一个必须要做到的,就是你心中要默念十六个字,心中默念十六个字你才会有感应,才会与诸佛菩萨有感应。这十六个字是一定要默念的啊!是“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这十六个字一定要默念的。大家稍等,我给大家打出来。

12841 (22:32:00)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师:嗯!在瞻观佛像的时候,这一句是一定要默念的。否则的话你只是参观,只是观赏而已,或者是,只是在当你观赏艺术品,你就不能够,很难与当时的佛菩萨相应。所以,心中要默念这十六个字,“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这个是一定要默念的。

我现在是穿插着讲啊,当然也是说,讲的这些都是基本的。再有,在佛殿里面,你只能右绕,不能左绕。也就是说,你在佛殿里面,你在走的时候,你必须是顺右方向走,你不能够顺左方向走,这个要留意的。也就是说,你必须要以顺时针的方向去绕佛、去走,因为这个右称为“正道”,你如果往左走了,那你就是歪门邪道,也就是邪道了。所以在佛殿里面要特别留意的,这一点是尤为要注意的。在佛殿里面走,你必须是顺时针,你不要逆时针走,因为顺时针走代表的是循正道,如果你逆时针走那就循邪道,这个要留意的。

所以你们以后进佛殿里面,进寺院里面,看到人们在佛殿里面走路,你看他怎么走。他如果是往右走,一直往右走,当然他如果是不经意的,那是另外一回事,或者如果他是一而贯之地往右走,那说明这个人肯定是一个居士,或者是肯定懂得规仪的居士。如果是这边东走,这边西走;这边左绕,这边右绕,那这个人只是一个香客,不懂。当然,如果是一个香客不懂的话,那倒是无所谓。但作为佛门弟子,一定要一定要留意的,就是在佛殿里面,你只能是走路的时候,因为你要走两侧,或者是在周围,除了大主供佛之外,它在四周还有罗汉殿之类的,你在行走瞻观的时候,一定一定要留意了,右绕,也就是顺时针走。

在大殿内是不可以谈世俗语言的,更不可以大声喧哗。为什么说不可以谈世俗语言呢?就像我们那一天去了以后,有一位比丘过来说:“啊,你们不能在里面拍照,你们不能怎么样、怎么样。”其实他已经是犯戒了。在大殿里面只能是,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示意,而不能用世俗语言去大声喧哗,这个是不可以的。你就是跟谁打招呼,有什么事情,唯一的一句就是稽首“阿弥陀佛”,然后再示意。所以你不能够以世俗语言去大声喧哗,更不用说是去高声言笑啦,去吵架、吵闹之类的。所以那天,那位比丘其实他已经是,如果按照仪规的话,按照我们在山里面的仪规的话,那他就是要挨戒板了,因为,第一,他上来说话的时候已经起了嗔心,然后是大声喧哗。

在佛殿里面不可以支脚,也就是你不可以两只脚有一只脚翘起来,不可以靠墙,不可以靠桌,不可以叉腰,不可以托着腮帮,这个跟规仪差不多,跟咱们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规仪差不多。如果站立的时候,严格要求是应该合掌或者放掌,以示恭敬。放掌实际就是双手叠着定印,合掌那就更不用讲了。

还有一个要留意的,在大殿的时候,有时你会遇到做法事、早晚课,这个时候千万要留意的,不能打哈欠,不能吐痰,也不能够放屁,那这个屁迫不得已的话,你可以退出大殿,然后再回去。这个要留意的。

有很多人去佛殿里面,对佛殿的佛像进行评判,尤其是对一些比较破旧的佛像去进行评判,这个是不可以的,也就是你不可以去批评和批判佛像的残缺、破旧,这个要留意。再有就是佛像不能安在卧室内。大家一定要留意的,佛像不能安在卧室内。如果你只有一个房间,你房间里又不得不安,供奉佛像,那么你一定要隔开布帘。凡是经过有佛像的地方,依照仪规,你都应该整衣礼拜,或者是合掌问讯,就算是你不便顶礼,也应该合掌问讯,这是凡是你经过佛像的时候。

咱们到寺院里面去,看到了很多游客或者是很多居士在寺院里面顶礼,在大殿里面顶礼。有些是非要用一种表法去体现出来。或者是说,有一些人顶礼,会为争个位而吵架,这个我经常遇到的。其实礼佛不必立于中间,除非你是宗祖,你是一个寺院的住持,法事的时候,否则的话,不必立于中间,也不能够立于中间。所以只需要虔诚地礼拜就可以,你在哪个方向都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佛具有三明、六通、十力、十无畏,还有十八不动法。其实就是说,只要众生有起心动念,对于佛菩萨来说,无一不知,无一不晓,不在乎你一定要在什么位置。所以只要有至诚恭敬心,什么位置都是一样。

有时候,在寺院时候,看到一些去礼佛的,或者是一些所谓的有身份的人,尤其是官方人士,去了寺院,让他礼拜,他一定要站在中间,然后很傲慢的,要站到这个位里面去。甚至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以前在寺院里面,有些政府官员去了,然后寺院里面的住持出来迎,领到了大雄殿,他居然把这个住持顶到了边上,他在正中间的蒲团里面顶礼,住持在边上顶礼。其实他在造业,他以为他在礼佛,那时候他还端着一个什么身份,这是相当得相当不如法的。所以这一点请大家留意啊。有时候,遇到一些人山人海的节日的时候,谁都要去占据一个位置,或者是找一个蒲团,或者要找一个位置正中去顶礼,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顶礼,不在于位置。

还有一个,你到一个寺院里面去,寺院有很多的佛菩萨的雕像,有很多很多的佛殿。其实你没必要,我们那天去看,也看到有一些到了每一尊佛的前面他要顶礼一下,或者是每一个功德箱他都要来一点供养,其实大可不必。进入佛殿以后,你只需要在大雄宝殿里面礼佛三拜就足够,就可以了,所以没有必要说,每一个佛像你都要去顶礼,都要去拜,不用的。不然的话,如果是你遇到千佛殿,你一个人,一尊佛像你三顶礼,你两天还顶不完。有时候你心里面会有障碍,说,唉,我给这位菩萨顶礼,没给这位菩萨顶礼,厚此薄彼。你心里反而会有挂碍,你过不去,一直顶下去,其实,大可不必啊。就是说在佛殿里面,在主殿里面你三顶礼就可以,就足够了。

还有要留意的是,凡是在殿里面有大众集合,有法事的时候,你千万要留意的,你是随众站立,合掌问讯,你不要一个人去拜,大家都站着在里面念经,你一个人在里面顶礼,这个是十分的不如法。有例外的就是,你是这场法事的主持,当需要到这个规仪的时候,你们会发现,所以的僧众正在念经,同时中间有一位主持维那,或者是方丈在顶礼,那是法事需要到这个过程,到这个程序。如果你作为一般的信众,尤其是游客,千万要留意,有时候你会碰到这个,人家在做法事,好,所有的僧众都在念经,你一个人在大摇大摆地在正中间礼佛,礼完你不晕那才怪,这个也是要留意的。

比较常见的礼佛三拜,刚才说了三拜,礼佛三拜也有它的含义。首先,顶礼之前是合掌,合掌是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并合向上,掌心悬空。不要有实心,掌心不要靠实,掌心是悬空的,空心;然后双手平举当胸。当你合十掌的时候,一,是要折服你的傲慢心,因为你当胸,当你合掌的时候,你已经收摄心智了,所以傲慢狂妄之心已经平息。第二,是见贤思齐,也就是说你上求佛道,这时候你就会抛下一切的我执障、我执、我慢。第三,是在消除业障,也就是说,“礼佛一拜,灭罪沙河。”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在三顶礼的时候,第一拜,这是意义所在,当然大家如果能够留意的话就更好,为什么要三顶礼?要三拜?第一拜,称为“发露忏悔”。所以,礼佛切忌慌张、紧忙,礼佛是非常得缓慢的,因为它里面,每一拜都有每一拜的内涵,所以第一拜叫发露忏悔。这个时候,当首足顶礼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你这个头磕到了蒲团,双手翻掌过来的时候,心中正常是在默念:“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义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个大家都懂。大家稍等一下,我给大家打出来。

12841 (22:48:11)

发露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义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师:这是第一拜!第一拜的意义是发露忏悔,心中应该默念的这四句。第二拜是“实相忏悔”。实相忏悔,规仪跟第一个是一样,当这个头已经是垂叩在蒲团,翻掌的时候,心中默念是:“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妄,心妄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大家稍等,我要给大家打出来,你们才能记住的。

12841 (22:50:11)

实相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妄,

心妄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师:接下来就是第三拜了,第三拜它的意义是发愿修道弟子,或者是皈愿,或者是回向,也就是它可以有三种意思。一个就是,如果你是求道弟子,你可以发愿;如果你本身是在举行什么仪式,你是接引师,或者你是七师之一,你可以回向,它的统称是弘愿。

第三拜是“弘愿”。心中默念的是:“同消三障诸烦恼,同得智能真明了”,也有人说是“同得智慧真明了”,当然智能和智慧是一样的,最好是默念智能。“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这就是弘愿。第三拜的时候,默念的是这四句。“同消三障诸烦恼,同得智能真明了”,也可以念成智慧,“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这是第三拜。

12841 (22:52:45)

同消三障诸烦恼,同得智能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师:那么站立以后问讯,是叫“共证真常”。依然是有四句:“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12841 (22:54:46)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师:这是最后站立起来的时候,问讯的时候的四句,就是这四句。除此之外,凡是七师,当然这个七师,大家现在在这里面很多都不是七师,我是稍微讲一讲而已啊。如果是七师礼佛,也就是说,你正在举办接引皈依仪式的时候,这个身为七师的礼佛,他是在特殊,也就是在特定的仪式上,他是不同的。当然除了这些特殊的,比如说接引和皈依仪之外,所有的礼佛的规仪,都像我刚才所说的,三顶礼,三拜的意思。那么作为七师,他是不同,这个时候有另外的说法,我也可以念一遍。七师礼佛的第一是礼佛,也叫第一拜,第一拜的时候是: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如来影现中,

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这些大家可以记,但是如果你不是七师之一,不是在举办皈依仪,或者接引仪,你不能够这样去默念。身为七师之一的可以这样,在举办仪式的时候。这句要不要给大家打那个字出来?还是听一听就行了?

众:要。

师:我这个打字比较慢啊,大家稍等,这是七师仪的第一拜。

12841 (22:58:36)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如来影现中,

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师:七师仪的第二拜是礼法。因为佛法僧嘛,第一拜是礼佛,第二拜是礼法。礼法呢,是:

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

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

12841 (23:00:09)

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

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

师:第三拜呢礼僧。礼僧的规仪是: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菩萨影现中。

这个是一样的啊,前面只不过是把诸佛如来换成了十方菩萨。“我身影现圣僧前,头面接足归命礼。”这就是礼僧的默念规仪。这些是在特定的场合、特定身份,其他的就不用,不用加这个东西。所以如果是身为七师,要举办仪式,那就是要这样的。

12841 (23:01:45)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菩萨影现中,

我身影现圣僧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师: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普遍的规仪,也就是要留意的。凡是有人在礼佛的时候,是千万不能够从礼佛的人的前面行走,也不能从那里面经过,也就是说,有人在礼佛、在礼拜,你不能从他的前面走过去。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的。

然后,凡是有出家众正在礼佛,这个时候,你不得与出家众并行礼佛,你必须在出家众之后,这个也要留意的。凡是有出家众在寺院里面,咱们去寺院里面,凡是有出家众在礼佛,你如果只是一个朝山者的身份,或者是旅游、礼拜者的身份,同时你又是俗家居士,你不能够和出家众并排顶礼,必须在他们后面、后侧。

也大概就是这么多,这些当然也只是一部分。因为佛门的规仪是比较多的,刚才讲的是一部分的规仪。如果大家能够去消化,去多多消化、强化,我相信你们以后到寺院里面去,礼佛也好,去参观旅游也好,你就应该是很如法了。懂得这些应该就很如法了,至少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你不至于去搞出一些笑话出来。

所以今天,刚才也是为了试音,先跟大家聊一聊这些东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嗯,好吧,这些规仪咱们就先讲到这里吧。

无住 (23:04:51)

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礼佛皈仪 – 心灯在线 – 心 灯 在 线礼佛皈仪 – 心灯在线 – 心 灯 在 线礼佛皈仪 – 心灯在线 – 心 灯 在 线

1May (23:04:52)

顶礼上师礼佛皈仪 – 心灯在线 – 心 灯 在 线礼佛皈仪 – 心灯在线 – 心 灯 在 线礼佛皈仪 – 心灯在线 – 心 灯 在 线

师:最后一句,仅供大家保存的和参考的。

12841 (23:06:08)

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

发表回复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