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仪三:师谓

2011年7月18日

师:这一课,今天给你们讲“师谓”,师的称谓。在佛门里面,你们听到的最普遍的是“法师”,某某法师,这个称谓是可以统称的。凡是出家众,包括比丘、比丘尼,都可以称之为法师。所以,一般当对方身份不明确的情况下,你们见到出家众,世俗的称谓,一可以称师父,二就是称法师。当你一旦知道对方身份的时候,那就有几种身份象征的称谓,一个是禅师,一个是和尚,一个是上人,一个是大师。除了法师和师父可以泛泛的称谓之外,其他的就有严格的区别了。

首先是禅师,这个禅师,首先是禅宗的,他如果不是禅宗的,尤其是密宗,你就不能称谓他们禅师,你称谓他们会不高兴的,其他的称谓比如说律宗的,哦,对,刚才还少了一个律师,法律的律,不过这个律师也可以不写,因为这个是对内的称呼,对外一般很少这么叫。所以,禅师呢,当你知道对方是禅宗弟子的时候,禅宗是不分出家,也不分在家,他就是禅宗的居士,也可称为禅师。对禅宗来说,禅师是一种最高的称谓;对宗门来说,对禅宗宗系来说,是最高的称谓。为什么呢?因为,在禅宗里可以被称之为禅师的,他是已经达到了“理证内外,法融三际”,这个时候才可以称为禅师。否则,都是称为行者,称为行者也是可以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都可以这么称谓的。

学子:理证内外?

师:理证内外,法融三际,这就是禅师的称谓。当然了,到了现在就比较泛了,就连一个刚刚出家的出家众,也称谓“禅师”,自居为“禅师”。其实,禅师这个称谓,在宋以前是专指那些已经是见悟开悟的,他本身已经是破重关,才可以称之为禅师。

接下来,就是上人。因为很多人,包括现在佛教里面,都认为称谓上人是很高级很高级的,其实不然,称为上人是平辈之间(笑)。平辈之间可以互称的,比如说,有人称我“行武上人”,我也可以称他“行空上人”,平辈之间可以这样称谓的,但你不能对下一辈称上人,只要是你的平辈,包括你的长辈,当你不知道他的确实宗系身份的情况下,你也可以这么称谓。但是,这个上人,当代已经把他放到一个很高的台阶,上师、上人啊,几乎已经是最高了,比大师还高一级。

那么,大师的称谓就不能乱称了。大师,他是大士和菩萨,比方说观音大士,凡是驻世菩萨果以上,你才以称为大师,否则你就不能称大师,大师就是大士和菩萨的称谓。所以说,世人有很多的,什么艺术大师啦,相声大师啦,小品大师啦,当然了,佛门之外的咱们就不管了。但在佛门里面的大师是独享称谓,能够称谓大师就意味着他在整个佛教界,在整个宗系,他是至高无上的果位,因为他是大士菩萨。

大的称谓就这几个,法师可以泛指出家人,禅师、上人、大师。下面还有一些小的。

和尚,一个寺院只有一个可以称为和尚。和尚一般是寺院里面自己的称谓,外人一般是不能够,或者不应该称他为和尚的,因为如果你叫他和尚,你叫出家人和尚,其实你和他一样的,是和众的意思,意味着你的身份和他一样,你可以称之和尚;或者是你的身份和他有这个传承关系,就像家里的孩子称父亲、称爸爸一样,这样的称谓。所以一个寺院只有一位可以称谓和尚,只有一位,也就是这个寺院里的住持,可以称谓和尚,那么就像家庭一样,只有一位可以称为爸爸,外人你不能够去叫他爸爸的。和尚是佛门的宗内的称谓,也就是寺院里面的自己的称谓。虽然现在有些人混淆不清,但对你们来说,一定要清楚的!

和尚的前面,如果你加上“大”和尚,那可以了,也就是俗家人,包括出家人,对你的长辈的称谓,加上大和尚就可以了,就相当于叔叔啊,伯伯啊,爷爷啊,这些就可以称谓。但是你称和尚,就只能是儿子称父亲,有这个界限。

还有一个呢,在这个寺院里面的住持,也就是出家的住持有两种,一个比丘和一个比丘尼。比丘尼,第一个你不能够直接的称大和尚、称和尚,或者称法师也是不合规仪的。现在有很多,比如圣灵法师啦,什么什么啦,很多法师,包括比丘尼也都称为法师。严格地说,凡是出家的比丘尼,要不你就称比丘尼,要不你就称师太。

刚才说到出家的和尚,比丘和比丘尼。那么,在家的有男性、女性。凡是在家的,咱们接下来讲,在家的要注意了,在家的居士,女性,已经结婚的,依然可以称师太;没有结婚的,千万不能称师太,哪怕她八十岁,你必须称师父,她这个称谓跟道家是一样的。男性的居士的俗称,统称都可以称居士;如果德高望重,可以称为大德。

所以,前面这一段,概括了佛教界、社会,包括佛教内部对出家众的称谓,有某个身份的区别。寺院里面,本身有丛林里面的称谓,这个寺,咱们中国是唯一的一个国家,把出家人住的地方称为“寺”。在其他的国家,不叫寺,叫“舍”,就是再大的建筑群,都叫舍,或者丛林,不叫寺,而唯独中国叫寺。为什么叫寺呢?它源于我们以前的驿站,驿站就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驿站中有一个接待所,叫“鸿胪寺”,这个鸿胪寺呢,就相当于我们的钓鱼台国宾馆一样,是接待外宾的。那么之前呢,佛教还没有在中土传播和弘扬的时候,有很多游方僧,很多印度僧人过来参学,中土的朝廷就接待他们,接到鸿胪寺里面,鸿胪寺就相当于咱们的国宾馆。

在此之前,东土还没有总称为寺,以前都是称舍,称丛林,称寮,称庵。后来就演绎到了,因为出家人来得时候,不能住在俗世的住所,他只要没有离开东土,他都要长时间地住在鸿胪寺。久而久之,和尚在哪里?在寺里。所以慢慢演绎到寺。所以“寺”这个称谓是全世界唯一的,其他任何国家都不称为寺。你们以后到国外去,我在什么少林寺,有些人他们不懂。当然,少林寺全世界都知道,你如果说一些小寺院,你在说一些什么寺,他们就不知道了。

那么,在寺院里面,其实只有四个堂,有四个堂就形成一个寺院。第一个是佛堂;第二个是经堂;第三个是寮堂;第四个是戒堂。现在寺院里面有很多堂了,甚至是有什么什么,搞成了什么乱七八糟一大堆了。但你要看,进入一个寺院里面,不管搞得多么的花俏,什么接待啊,什么知客啊,什么什么的很多很多,如果这个寺院里面少了这四个堂,你可以断定这个寺院不如法。尽管他这个寺院规模再宏伟,尽管里面的堂口再多,机构再多,如果没有这四个堂,那么你可以判定这个寺院是不如法的。

第一个堂,佛堂,这个是每个寺院都有的;第二个堂,经堂,叫讲经堂;第三个是寮堂;第四个是戒堂。这四个堂,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第一佛堂,就是供奉佛的,第二个经堂,是讲经的、论经的、藏经的,现在有藏经阁,是经堂的一部分了。第三个是寮堂,寮堂就是常驻院,就是出家人住的地方,就是宿舍。第四个是戒堂,这个戒堂就是行者、沙弥,剃度、受戒,和戒律院执法的地方,这个地方叫戒堂。所以,一个寺院里面必须要具备的这四个堂,否则,这个寺院是不如法的。

以后你可以扩展到很多,如果是没有这四个堂,你可以判断这个寺院不如法。寺院不如法,和尚也不如法,完全可以这么定的。那么寺院呢,寺院它不在于这个寺院的大小,其实,一个小院子,甚至是一间寮房,都可以有这四个堂,只不过是他的摆设。

那么,这四个堂就直接的衍生出了寺院里面的住持僧,他们的身份和称谓。除了佛堂之外,经堂里面,在寺院里,有一种称谓叫讲经师,这个讲经师呢,他的另外一个功能,或者是职能,是维那,所有法事他领唱,经堂的首座。经堂的首座是讲经师,维那师。

学子:“那”nuo(四声)?

师:是的。

戒堂,戒堂的首座是值僧,值日的值,这是戒堂的首座。寮堂的首座是知客僧。佛堂的首座是住持。你看,寺院里面呢,这四个首座。然后,其他的僧众呢,他都在这四个系统当中派生出来,所以,你们看,寺院里面的职务有没有方丈?

学子:没有。

师:一个思考题,为什么没有方丈?为什么说佛堂的首座是住持,而不是方丈?所以现在你们看到某某寺院里面的方丈,很多寺院都有方丈,寺院里面,佛堂的首座只能称为住持。

方丈也是咱们宗门的特产,方丈是唐朝以后,也就是昙宗和尚,那个时候是值僧,那个时候还没有罗汉堂的,就是说,自唐王以后,受封的方丈。这个方丈呢,其实在全中国,只有一个地方,只有一个寺院才可以称方丈,这个方丈,就是出朝方丈,入朝国师。所以在整个中土佛法当中,只有少林寺才可以称为方丈,其他任何寺院都不能称方丈,也没有必要称方丈,只有住持。

所以,少林寺有两百多年没方丈。你们去翻开少林寺的历史,你们会发现少林寺整整两百多年没方丈。从辛亥革命以后,没有皇帝了,因为方丈相当于是皇家授予的尊称,或者说是授予的名誉称号,所以从辛亥革命以后,一直是有两百多年就没有方丈。然后,当到了前任的国家主席李先念,那时候咱们可以用现代的话说是追认,追认素贞和尚为方丈。为什么叫追认呢?因为素贞和尚已经圆寂了,本来当时是确认德禅住持为方丈,因为德禅师父,德禅方丈的师父是素贞,也就是我的师爷。在正常情况下,他要追封三代的嘛,但是佛门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他是追封一代,那就是追认素贞为少林寺的第二十八代方丈。你们德禅师爷是第二十九代方丈。你们看啊,素贞他从少林寺的排序来说,已经是第三十代,那他为什么变成第二十八代方丈呢?因为他中间这段时间没方丈。他之前是二十七代方丈,因为中间这一段没有方丈,一直到了三十代了,就等于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隔了四代人了,这四代人没方丈。他的方丈是按照每一代排序的,所以他虽然是三十代弟子,但是你不能把他称为第三十代方丈,他就只能是二十八代方丈。

所以后人,社会就有很多不懂了,就奇怪呀,你看看因为追认素贞和尚的时候,外人几乎是不知道的。德禅方丈是第三十一代弟子,但是他为什么是二十九代方丈?所以人家就搞不清楚,我们也没有去解释。其实呢,就因为中间就差了几代没有方丈。因为在素贞和尚之前是二十七代,到了素贞和尚,就等于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代,就已经隔了四代没有方丈。到了素贞和尚的时候,由于方丈这个法印的传承,他必须是二十八代,他就不能是三十代方丈,就这么接上来;到了德禅方丈,他是三十一代弟子,可是他是二十九代方丈。你现在看那个永信,他打的是三十代方丈,其实他是三十三代弟子,所以这个缘由是从这儿而来的。其实,方丈历来都是永化堂的弟子,由于永信他不是永化堂的弟子,所以他这个方丈也是值得商榷的。

学子:哦,住持和方丈在少林寺是不一样的是吧?

师:住持每个寺院都有的嘛,少林寺当然是有住持的。

学子:刚刚说戒堂除了沙弥、行者剃度授戒的地方,还有什么?

师:还有执法。

学子:执法僧怎么理解?

师:执法僧就是僧众犯戒,是要揍屁股的。

学子:少林寺的住持和方丈不是一个人吧?

众:不是,是两个人。

师:可以是一个人,但是也可以两个人。因为,方丈他不是住持,但住持和方丈可以是同一个人,因为方丈他是统帅丛林的,住持他只是管理少林寺的而已。

学子:那像这个少林寺的罗汉堂首座,戒律院的首座,是不是都归戒堂这个系统的?

师:对。

学子:他是统一的由这个值僧领导?

师:对,由这个值僧领导的。

学子:方丈,按照师父讲法,实际上是没有的?要有的话,整个丛林就一个,不像现在这么多方丈。

师:对,不像现在什么寺院都有方丈,这是不可以的。

学子:而且,方丈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的,他并没有一个什么具体的实际的什么。在朝为国师,出朝为方丈,这个意思哈。

师:对。

学子:国师都是出家人么?

师:不是。

学子:因为有的时候看电视剧里面,那些坏人都是国师。

师:那是太师,不是国师。国师和太师是两个概念。国师是国师,其实国师到清朝,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没有的,以前都有国师的。还有国师都是,通常你说的,通常都是出家人的。

学子:那朝廷就是授予方丈的这个称谓,就等于说是确认了中国佛教界的——

师:领袖。方丈他是至高无上的,他是丛林的领袖。

学子:那这个佛教界其实不管显密,他应该都是统摄的是吧?

师:是统摄的,只有一个方丈么。

说到这里呢,因为有些太详细的资料或者是涉及到旁支的资料,我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你们可以去网上下载少林曹洞,在里面就是曹洞宗的一些概况,但是最终会由我来跟你们说曹洞宗的宗系法脉。网上宗脉体系表里面已经有了,至于其他的什么什么,因为这个信息量比较庞大,所以咱们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至少你要明白,到时候你说,你是华藏弟子,华藏是怎么来的,华藏,祂的源头是永化堂,至少说华藏的创宗人是永化堂的弟子。

什么是永化堂?永化堂是少林寺的正宗,是曹洞正宗,少林寺的曹洞正宗称为永化堂。少林寺是永化堂是曹洞宗福裕和尚开创的子孙僧系,然后有了永化堂,在子孙僧系之前是没有永化堂的。子孙僧系之前是曹洞宗,曹洞宗之前是洞山和曹溪。洞山和曹溪之上,那就只有禅宗。因为没有分南北禅,所以洞山和曹溪之前就追溯到五祖,然后沿着这个脉,你倒推,就可以推了。

华藏以后是将近八千多年的时间和历史,人家都会问,每一代、华藏的渊源?那么,华藏源于少林寺永化堂,永化堂源于子孙僧系;子孙僧系呢,是源于曹洞;曹洞源于洞山和曹山;曹山和洞山呢,源于禅宗;到此就可以了,追到五祖、四祖、三祖,追到达摩;追到达摩,达摩是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传承。这条脉就一直从下往上推上去了。这时候你们就知道,你们的出处是哪里?你们得寻根,因为你们只是二代,接下来那几百代啦,他们都要一代一代追宗的,但至少说,首先你们这一代,因为你们以后是负责传承的,就应该由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人家如果要问,华藏是源于什么地方的?哦,源于永化堂,永华堂是哪里?哦,少林寺,少林寺怎么会有永化堂呢?祂是源于子孙僧系,是福裕和尚创立的。

学子:是不是每一个开创的都要经历很多的这种,他必须是开创一个新的?

师:对,福裕也是不得了的一个人啊。幸福的福,富裕的裕。你看咱们曹洞,这个子孙僧系七十五序辈列,就是福慧智子觉,子孙僧系就是福、慧、智、子、觉,……。

学子:现在,如果从子孙僧系算的话,我们现在是多少代了?

师:子孙僧系,你们是三十三代啊。

学子:三十三呀,那这里是从福慧智子觉,一直到最后哪那几个字?

师:对啊。华藏多少?

学子:那个次序表,我——

师:从觉字辈到宗字辈,不记得啦。你看看二代呀,真是的,到时候让你们念一下华藏辈序,你们都念不出来。

学子:就知道个觉悟圆通,还有个毗卢性海,还不知道插在哪里呢?

师:觉悟圆通,理法同融,哎呀,不用记,别记,这个世系表你们去查啊。

学子:这一下就知道八代了,好遥远啊。

师:现在曹洞永化堂的,我们一出去,我是永化堂的弟子,他第一句:福慧智子觉。这个必须得会回答,一个引汝归元路啊。那比如说,我是华藏弟子,哦,觉悟圆通。你如果是下面那句回答不出来,你是真的,别人也说你是冒充的。如果说是去台湾,然后去尼泊尔,你说:我是华藏弟子,真正正宗的,我是二代。我给你来第一句,最后一句你还接不上了?

所以,你们学到这里呢,你们开始自己就要做这个作业,就是要知道这个传承。因为我就讲到这里,以后你们自己可以去查到这个传承了。一个是华藏传承;然后,少林寺永化堂的传承;然后,子孙僧系的传承。子孙僧系,再上边就是曹洞,洞山、曹溪;那再上去,就是禅宗。这个是填补了历史空白的。

学子:我曾经在少林寺那个网站看见过传承,好像是不对的,有些东西是对不上的。

师:你如果看到的是永信搞得,那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永信是东禅堂的,永化堂的很多他不知道的。东禅堂,现在在少林寺的记载里面有残缺。因为少林寺是子孙丛林,永化堂应该是从有少林寺开始就有了,只不过当时他不叫,因为他必须要接受一些挂单的嘛,所以挂单的就住在西寮,在寮堂里面有东寮、西寮,住在西寮。西寮就是客房的意思,住在西寮的。少林寺改建扩建,就把这个西寮,因为西宾嘛,客人嘛,把这个定位东禅堂,这是它的出处。慢慢地,东禅堂也变为了少林寺的一部分。来挂单的,比如说你是其他寺院的,你在里面挂单,你挂单以后你没走,你在里面收的徒弟,可以用少林寺的辈序啦,但是自己不是,所以就是,为什么有了东禅堂,它又不是正宗?但他又是少林寺的,用少林寺的辈序。实际上,他们的传承就是,因为他的师爷的师爷的师爷,他不是少林寺的,他来少林寺挂单,在少林寺挂单期间收了徒弟,他的徒弟就可以用少林寺的辈序,但是他算少林正宗弟子。就像过继的,没有血统关系。

所以学到今天,你们到了明天,你们就再把今天这个串起来以后,佛教的基础知识你们已经懂了,接下来我就来跟你们讲师仪,刚才是师谓。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

发表回复

login